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據說,這些都是高校招辦老師的真實寫照

大學的招辦老師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直活躍在各家媒體的標題中:

《招辦老師權威解讀……》

《招辦老師為你揭秘……》

《招辦老師為你支招……》

……

在如此高頻次、有規律的“曝光”中,不少人認為,大學的招辦老師的工作很有規律——“高考一過,新生一開學就閑著沒事了。”真的是這樣嗎?各大高校陸續開學,招辦老師在緩了口氣的同時,也開始“吐槽”了:

@小蘇蘇:光是回憶起高考錄取那幾天,我就覺得嗓子痛,感覺一年的話都在那時說完了。

@張小囡要多讀書:有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感情的接電話機器!給考生打調劑電話還被認為是騙子!!!

@瑟瑟:在招辦的第一個年頭,總算知道了什麽叫全年無休&周末正常上班!2月的(藝術類)校招簡直就是讓人過不好年。

@弧線U:自從到了招辦,每年夏天都希望家裡有考生的親戚不要想起我……我真的幫不上忙……

招辦老師,比你想象的忙

招辦老師的字典裡沒有“假期”!當其他老師在享受寒暑假期的時候,招辦的老師仍然是工作模式。拿剛剛結束的高考為例:

+

+

6月高考前,招辦老師就要去準備外出宣傳的簡章和手冊,上面的內容必須經過多次審核確認。

高考後,各地會組織招辦谘詢會,招辦老師要前往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谘詢會舉辦地點,聯繫主辦方以及布置場地等工作都是由招辦老師來完成的。同時,招辦老師要對各地招辦章程十分熟悉,才能遊刃有余地回答來自考生和家長的提問。

考生填報完志願以後,招辦老師還要進行錄取工作。不過就幾個人,在緊張的錄取時間裡,要面對不同省份不同的投檔時間、投檔規則,面對來自全國各省成千上萬份的考生檔案,審錄,安排專業……

純!手!動!裝錄取通知書。考生投檔信息經招辦老師審檔、閱檔、列印考生電子檔案、錄取、審核、列印通知書(通知書還需要加蓋公章)、封裝銀行卡和入學材料,校對相關信息等等,務必保證所有程序均不能出錯,最後確保交給新生的是一封準確無誤的錄取通知書。

等寄完所有的錄取通知書後,差不多就到了新生到校報到的時間了,這時招辦老師要開始整理新生的檔案,將檔案歸檔……從高考到迎新,招辦老師幾乎是從4月忙到9月。

“活躍”的背後是壓力

當然,上文提到的高考只是最簡單的“常規操作”,部分學校的招辦老師還有別的招生工作,比如:在每年冬天的藝術類統招和校招,每年春天的高職單招和自主招生,秋天的特殊類招生……

招辦老師如此“活躍”的背後,也有他們的工作壓力:

招生難

生源減少被認為是高校招生難的主要原因。“由於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高峰期已過,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生源減少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山東省教育廳一位專家說。生源這塊蛋糕越來越小,而吃蛋糕的高校越來越多,必然有吃不飽的,比如專科(高職)二批作為高考錄取的最後批次,考生和家長最後的選擇,自然最容易“挨餓”。

責任重

招辦老師背負著考生求學的夢想,整個錄取階段都面臨著不小的心理壓力。在錄取工作中,招辦老師要和很多名單打交道:分類考試的錄取名單、統招辦的錄取名單、藝術類的錄取名單……這些名單關乎每一個考生的利益,絕對不能出錯。

上升空間小

招辦老師一般走行政職級的晉升路線,從科員做起,根據學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逐步晉升。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大多數人晉升到一定職級就停滯不前,直至退休,相應地,待遇也是維持不變。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招辦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招辦老師“養成記”

雖然有諸多壓力,但招辦老師依然是確保大學正常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招辦老師的工作雖然瑣碎,但這份工作並不是沒有技術含量的“雜工”,如何與學生和家長交流,如何審錄成千上萬份考生檔案……這些都要求招辦老師拿出專業素質。而國外高校的“招辦新人培訓”,或許可以給國內的招辦老師培養帶來新的思路。

南加州大學會為新晉招生官提供特殊的參與式培訓項目。招生官需要參加一整天的“實地考察”,去大學下設的不同學院了解不同專業和各專業想要向申請人和家長傳遞的信息。學校會培訓招生官如何回答有關大學的各種問題,如何寫商務郵件,如何去高中宣講和拜訪。

上述內容僅是培訓中的冰山一角。本科招生主任布倫南每年要主辦三場培訓招待會,每場持續數日,幫助招生官進入角色。這一培訓是為了讓招生官真正懂得如何招募生源、讀材料和說服錄取者入讀。這其中技術含量不低。培訓時最需學習的就是如何衡量學生的成績單,如何解讀他們在不同領域取得的各項成就。

比如一位申請人來自一所95%的畢業生都讀了大學的高中,然而這所高中不提供先修課,這意味著申請人的條件到底如何?南加州大學的招生官還需要參加一個關於如何解讀標準考試成績的培訓,以了解學生的成績包含的信息。

學會了種種技能之後,招生官還需要克服的問題是“自己”。這樣說或許有些拗口,然而在招生過程中確實存在這一問題。招生官本人當年的SAT成績高,就會傾向於認為SAT成績更重要,如果招生官當年考得不好,也就會認為SAT成績不是一個好的參考指標。

注:

SAT即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SAT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

所以招生官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能讓個人經歷左右申請人的錄取結果。在錄取過程中,學生時常面臨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情況。有人被心儀學校錄取而歡天喜地,也有人受到拒絕信的打擊。被拒絕而痛苦的並不只是學生,也有招生官。

對於很多新任招生官來說,一方面他們鼓勵學生申請自己所在的學校,但另一方面,他們卻要對其中一部分人說“不”,這讓他們感到痛苦。在這一過程中,就要讓招生官充分認識到,拒絕一位申請人並不意味著他們無學可上,他們並沒有被拋棄,而是不適合這所大學。

沒人在大學階段就確定自己會進入招生辦公室工作,至少在他們的職業規劃中,幾乎沒有人想到幾年之後自己會成為招生官或招生工作人員。基於此,一些新任招生官會感到彷徨,導致招生辦公室中的年輕人離職率偏高。“如果沒有人乾預,比如備受信任的導師或是領導,那麽那些看不到職業前景或是沒有摸到門道的年輕招生人員會選擇換一個職業。”

招生官身上的“壓力山大”,固然有職業本身造成的出差頻繁、工作繁忙,同時也由於自身責任重大。一位中國某高校招生辦助理引用前輩的話提點後人:如果在招生工作上懈怠了,那麽最終害的不僅僅是考生,還有同在這所學校的你。

作者 | 麥小微

編輯 | 麥小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