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代的聖誕節:長安飄香的異國之花

“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禦饌以光景眾。”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臘月,晶瑩冰冽的雪花從天際落下,長安城被凝凍在一片耀目的白色中,代宗皇帝於大明宮為景教徒慶賀耶穌的降誕之日,他向教徒們分發香餅,大開筵席以饗僧眾。

這是史料中僅有的一句關於唐代的聖誕節的記載,無論那時是何等的人頭攢動,笑語盈盈,都隻留下了一句話。這一瞬間被永遠銘刻於公元781年,德宗敕建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

景教就是最早來到中國的基督教,自635年入唐以來,蒙唐皇帝的一路庇佑,在德宗時已然達到全盛,德宗便下令在今陝西周至縣的大秦寺立碑,記刻景教歷程,教義與功德。然而,寫下駢儷碑文的大秦寺僧首景淨不會想到,短短六十餘年後,景教在中原大地上的痕跡竟會被全數抹去,直至灰飛煙滅。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地下封存了842年,在明代天啟三年才重見天日。

“明明景教,言歸我唐”,一片一片雪落,牽連出一段關於景教的傷心往事。

* 第一片雪:長安飄香的異國之花

公元635年,景教傳教士阿羅本,由波斯經海陸路來到中國傳教。唐太宗對於這一波斯來的奇異宗教充滿了好奇,派房玄齡在西郊的灃水畔列隊迎接他們,人馬喧囂,塵土飛揚,一路浩浩蕩蕩回到十公里外的長安,這也恰恰就是10年後,玄奘回大唐的禮賓陣容。

五年前,大唐剛剛平定了長踞波斯與中國之間的西突厥,使其勢力大大削弱。時隔多年,中亞的安國使者得以再次遣使入朝,獻上鬱金香,石蜜和五色鹽等方物,太宗對來自布哈拉的使者感慨道:“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

正因為此,公元七世紀中葉,即帶著伊斯蘭軍隊威脅之下,波斯王室對大唐的請求,也帶著勾通商路的需要,大批的景教徒來到中國,阿羅本的宣教團和商隊也一起前往長安。由於阿羅本是波斯來客,唐前期,景教一直被稱作波斯經教,算是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的一個異化。

敘利亞人聶斯脫利(Nestorius) 曾是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任命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屬於安提阿教會的聶斯脫利才華斐然,年輕氣盛,甚至於有些咄咄逼人,在傳道和講演中得罪了許多教友,其中就有亞歷山大教會的主教西裡祿。聶斯脫利認為耶穌具有人神二性,人性和神性二者各自獨立,而瑪利亞隻生了耶穌的人性,即肉身,因此上瑪利亞只是耶穌之母,不是天主之母。

亞歷山大教會和安提阿教會向來不合,西裡祿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本就是個殘忍的小人,不僅在宗教事務上殘殺異己,還插手世俗事務,曾將女哲學家希帕提婭攻擊為異端和魔鬼,率領教徒用尖利的磚塊將她分屍。西裡祿還大肆從百姓身上壓榨黃金,用以賄賂皇族擴張勢力,整個東羅馬皇廷一團烏煙瘴氣。

公元431年,以弗所全教會會議舉行,主題是判定聶斯脫利的學說是否為異端,西裡祿等人先到達與會地點,聶斯脫利一行則被滔天的洪水堵在了路上,結果會議在聶斯脫利缺席的情況下直接斷定他為異端,聶斯脫利到達後場面一時失控,雙方大打出手,只得宣布散會,西裡祿和聶斯脫利雙雙被撤職。對聶斯脫利的攻訐並不完全因為他的學說,而更像是別有用心的宗教鬥爭,可是最後,連安提阿教會都不願再支持他。435年,東羅馬皇帝正式宣布聶斯脫利為異端,開除了他的教籍,聶斯脫利只得遠走他鄉,最終客死在埃及,有傳說他死時口舌生瘡,潰爛流膿,正是他大逆無道,對聖母瑪利亞失敬的下場。

聶斯脫利的信徒們也遭迫害離開了故鄉,像星星點點的火種,流亡到印度、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半島(在那裡,他們被要求放棄信仰,還面臨著火刑的威脅),最終在波斯受到了薩珊王朝的禮遇。波斯其時正和東羅馬帝國火熱交戰,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波斯王室便保護和接納了聶斯脫利派信眾。不過,在達到波斯之後,他們的教義和教規也悄然發生了轉變。受當地瑣羅亞斯德教二元論的影響,聶斯脫利學派也開始強調光明與黑暗的對立;瑣羅亞斯德教的神職人員能娶妻生子,聶斯脫利派便也漸漸 “上自教祖 ,下至一般僧侶 、修道士 ,依照聖書得與一婦人結婚為妻並舉子女。”

這是聶斯脫利派的第一次嬗變。

聶斯脫利派的教徒在絲路上多結伴商旅同行,他們擅長醫術,有的是手工藝人和織染匠人,在萬裡大漠上做商隊的書記、醫生、侍從,一路扶持到達中國。

阿羅本被獲準在皇家圖書館翻譯經書,據說整個唐王朝共有三十餘部經文被譯(創作)為漢語,可迄今留存下來的只有七篇,阿羅本本人和弟子翻譯的經書更只剩下《序聽迷詩所經》和《一神論》,兩者都在20世紀初的敦煌石室中被發現。

有意思的是,它們都不是對於聖經的忠實翻譯,而是阿羅本等人宣揚教義的再創作,教義根據中國的傳統觀念做了很大改動,裡面依稀可以看到與聖經相關的片段。

如《一神論?師尊布施論》

“若左手布施,勿令右覺。”(太:6:3)

“梁柱著自己眼裡,倒向餘人說言汝眼裡有物。”(太:7:4)。

《序聽迷詩所經》

“天尊當使涼風向一童女,名曰末豔。涼風即入末豔腹內,依天尊教。當即末豔懷身。為以天尊使涼風伺童女邊,無男夫懷妊。令一切眾生見無男夫懷妊。使世間人等見即道,天尊有威力。即遣眾生信心清靜回向善緣。末豔懷後產一男,名為移鼠。父是向涼風。”

當時的耶穌翻譯為“移鼠”,“末豔”即聖母瑪利亞,而“涼風”即是聖靈。

三年之後,經書完備,太宗終於下詔書宣布全國推行此教。“波斯僧阿羅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 公元638年,中國的第一座波斯經教寺廟在義寧坊赫赫升起,最初僧徒共有二十一人。

中國人以為都這個宗教來源於波斯,便稱寺院為波斯胡寺,直到天寶四年,越來越多的景教徒入華,人們才發現聶斯脫利學派其實源於大秦(羅馬帝國),玄宗遂下詔將波斯胡寺改名為大秦寺,宗教仍稱為波斯經教。我們熟悉的景教一詞姍姍來遲,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碑”上。

大概是覺得波斯經教聽上去並不起眼,教徒們冥思苦想,想在立碑前換一個響亮的名字。耶穌有言:“我是世上的光,跟隨我的就不在黑暗裡。” 來到中國的聶斯脫利派又強調光明與黑暗對立,“景”就是太陽,是光明,於是“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

高宗年間,波斯胡寺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於諸州各置景寺”,長安義寧坊、洛陽修養坊、成都西門外等等,大唐三百餘州,十道都有波斯胡寺,景教碑形容當年的盛況是“法流十道,國富元休,寺滿百城,家殷景福”。

如今西安周至縣的大秦寺隻余下一座素淨的七層八棱樓閣式空心磚塔。荒山古塔,殘陽晚照,如果不是裡面的景教泥塑和敘利亞文字,它與中國寺廟的塔別無二致。但是根據明代趙清衡的《蜀郡故事》,成都的大秦寺卻是像一個風情萬種的異域女郎。景教徒中多有波斯和大秦來的富商,他們斥以巨資,將心中的聖地裝扮得綺麗華美,書裡說大秦國本就多產璆琳琅玕,夜光明珠,寺內有門樓十間,都用珍珠和翠璧穿成一串作為門簾,風起時叮叮當當,響徹寺廟,如一浪浪彩色的波濤。公元760年,杜甫行至已破敗的大秦寺,還說那裡“雨多往往得瑟瑟”,一下雨,就滾落了滿地碧綠的瑟瑟石。

中亞的阿克別西姆城遺址也發掘出一座8世紀的景教教堂,教堂呈長方形,東西走向,有著拱頂的神殿和廊柱圍繞的庭院。

景教的僧眾留起須髯,像後來的中世紀修士一樣削去頭頂的頭髮。黑衣景士長居寺院,白衣教士則是向俗眾傳教的司鐸,景教內部的神職人員分為教務大總管,總主教,主教,司祭,副僧正,助祭,佐祭員,讀經師八個級別,司祭以下五級皆可娶妻,只是這些人都不吃肉。

景教徒在家中不使用奴隸,日常時間在各地信眾與非信徒之間行醫,布施,進行社會救助,“每歲集四寺僧徒.......餒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 病者來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 ” 怛羅斯之戰後被俘的唐人杜環遊歷了中亞,北非等地,在《經行記》中寫下 “大秦善醫眼及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蟲。” 的語句,說大秦醫生最擅長治療眼睛,還能開顱取濃,可以想見,大秦來的景教醫生們也應該有高超的醫術,通過絲路,他們還帶來了很多異域的藥材,包括能解毒的底也迦(罌粟),石蜜,胡麻,沒藥等等。

《舊唐書》中就記載有唐高宗醫治頭風病一事。高宗頭痛難忍,目眩眼花,禦醫秦鳴鶴是來自大秦的景教徒,提出說要在高宗的腦袋上扎個洞,刺出血來頭疼就能痊愈了。武則天聽了勃然大怒,說:“此人罪當斬!竟敢在天子頭上刺洞。” 高宗說:“頭疼已經要我的命,出血就出血吧,能醫好也說不定。” 秦鳴鶴遂刺中高宗的百會穴,不一會高宗就大呼:“我能看得見東西了!”

從公元635年開始,景教這朵異國之花在中國順利發展了約200年,與祆教和摩尼教並稱為唐代的“三夷教”。截止公元749年,大約已有12萬的善男信女接受洗禮,成為了景教徒。而大唐景教,卻早已不是當年的聶斯脫利派了。

* 第二片雪 努力生根卻終是無根

三夷教中,祆教和摩尼教相繼在北周和隋朝到達中土,枝葉遍地,只有景教來得最晚。

現存的7部景教經典,只有一部《三威蒙度讚》是敘利亞文的翻譯,其他皆為景教僧在華的著作,按今天的話來說,有點類似編譯和自我再創造,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景教想要生根發芽,必須先適應中國的土壤。阿羅本和其他僧侶翻譯經書,曾大費周章,極力迎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教義中強調君臣父子,忠孝之道,顯然是違背了基督教一直強調的三位一體的神性,這讓景教一直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

景教僧眾們設想,要想在唐朝扎根發芽,就必須和上層打好關係,這樣一來便失去了像佛教一樣的群眾基礎,在僅存的景教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與中國帝王密切關係的記載,而民間傳教卻寥寥無幾。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的銘文不掩對唐朝皇帝歌功頌德,譬如讚美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玄宗“玄宗啟聖,克修真正”;代宗“代宗孝義,德合天地”。

景教碑的撰文人景淨所著的《志玄安樂經》中還說:“行吾此經,能為君王安護境界,譬如高山,上有大火,一切國人無不睹者,君王尊貴,如彼高山,吾經利益,同於大火。” 意表誦讀此經能夠國泰民安,君權永固。

聶斯脫利學派屬於基督教,是不拜偶像的,景教寺壁上卻繪製了太宗的畫像,玄宗也曾讓寧王等親王將五位先帝:太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畫像放在景教寺內,破了基督教不拜祖先的先例。

作為來得最晚的宗教,景教受到過佛教,道教和唐朝官員們的攻擊,像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們更加意識到與皇室抱成一團的緊迫性。 武則天聖歷元年,在洛陽的佛教徒發起了針對波斯經教的暴動,來自波斯貴族家庭的傳教士阿羅憾動員僧眾集資百兆,為武則天在端門建造了“大周頌德天樞”。

天樞 “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捧火珠,高一丈。” 製造天樞的銅鐵不夠,他們還號召百姓拿家中鍋盆來鑄鐵。唐玄宗登基後企圖毀去祖母武則天的痕跡,推倒天樞之時,竟發現 “發匠熔其銅鐵,歷月不盡”。此外,阿羅憾還專門用佛教語言來譯著景教的經書取悅武後,重新維系了景教和唐皇室之間的紐帶。

《冊府元龜》中記有732年,波斯大德僧及列來長安之事,玄宗賜與他一件紫袈裟和五十匹帛。及列還曾到訪廣州,製作奇器異巧經由市舶司上呈帝後,也難怪有禦史會上書彈劾一些官員勾結景僧 “求媚聖意,搖蕩上心。” 寧王李憲的多年痼疾也是景教僧崇一治好的,玄宗欣喜不已,特賜崇一五品以上的緋袍魚袋。

景淨的父親伊斯在平定安祿山之亂時跟隨大將郭子儀充當幕僚和翻譯,立下了汗馬功勞。肅宗為了表彰他的軍功,授他金紫光祿大夫的稱號,並重修了靈武等地的大秦寺,給予景教無上的榮耀。

在經書的譯著上,景教極力模仿佛教、道教的說法,景淨自己就曾參與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今天,就算是普通人看景教的經文,仍會覺得無比親切。在經文中,“福音”被譯為佛法、妙道、聖道;“天使”譯為諸佛,飛仙;“三位一體”是“三一妙身”;“天主”為“天尊”;“天國”被譯為無等界,無畔界等。

景教人物的漢譯也多稱為“僧”,Joel是僧遙越;僧及列其實原名Gabriel;僧志和是George;Lucas是僧利見;Bachus則是僧崇敬。

運用佛教道教的詞匯是為了更好地貼近唐代的大眾,而更改摩西十誡卻是景教對於基督教教義的嚴重篡改。

基督教中的摩西十誡是:

第一條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

第二條  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

第三條  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第四條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條  應尊敬父母;

第六條  不可殺人;

第七條  不可奸淫;

第八條  不可偷盜;

第九條  不可作假見證;

第十條  不可貪心。

景教將十誡改為十願(大致根據《序聽迷詩所經》歸納):

第一願 一事天尊,二事聖上,三事父母

第二願 孝養父母恭承不闕

第三願 為宅舍為事父母

第四願 向一切眾生發善心,莫懷仇惡

第五願 眾生自莫殺生,亦莫諫他殺

第六願 莫奸他人妻子

第七願 莫做賊

第八願 見他富貴並有田宅奴婢莫仇妒

第九願 有好妻子並好金屋,(莫)作文證加謀他人。

第十願 受他寄物,並將費用,天尊並處分事

這十願中,極具基督教特色的前四條誡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與唐人早已耳熟能詳的社會規範,好像大家興高采烈來到胡肆要一盅葡萄酒佳釀,落肚卻是一口最普通的農家綠蟻酒。

這樣變了味的福音,是景教努力扎進中國土壤所做的努力,它汲取了佛道和中華傳統觀念的養分,有上好的皇家園林供其生長,卻終成了一朵無根之花。

景教好像集體丟失了基督教原有的記憶,淪為了另一種形式的佛教和道教。中國景教與波斯教會的聯繫並不密切,景教也沒有一個玄奘,能將經文準確,通俗地傳達給民眾。這朵花,最終將隨著花園裡的人事更迭而凋零。

* 第三片雪 聖誕讚歌

在已知的史料和繪畫遺存中,我們清楚,在唐代的景教還嚴格守聶斯脫利派的齋戒,比如四旬齋、聖徒齋、尼尼微齋、聖母齋等。高昌景寺的壁畫也留下了基督教聖枝節的畫面。

那麽我們可以確信,中國的景教徒一定重視慶祝基督教的傳統節日。根據景教碑的記載,我們知道在那個冬日,代宗向教徒分發香餅,大擺宴席,但是還有什麽慶祝活動能讓我們想象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景教聖誕節?

缺不了一定是聖誕頌讚。景教碑中銘文有載:“擊木震仁惠之音 , 東禮趣生榮之路 ”,“七時禮讚 ”,說明景教和今天的基督教一樣重視頌讚歌詠,並很有可能用木板來伴奏。

在敦煌發現的景教經文中僅有一部譯著,《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裡面大量採用了佛教詞匯,可能正是當時聖誕節景教徒們聚集在一起,為耶穌唱響的讚歌。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

無上諸天深敬歎

大地重念普安和 ,

人元真性蒙依止 ,

三才慈父呵羅訶 。

一切善眾至誠禮 ,

一切慧性稱讚歌 ;

一切含真盡歸仰 ,

蒙聖慈光救離魔 。

......

眾善根本複無極 。

我今一切念慈恩 ,

歎彼妙樂照此國 ;

彌施訶普尊大聖子,

廣度苦界救無億 。

常活命王慈喜羔 ,

大普耽苦不辭勞 ,

......

大師是我等慈父 ,

大師是我等聖主 ,

大師是我等法王 ,

大師能為普救度 。

大師慧力助諸贏 ,

......

這雄渾的歌聲,縈繞於今時今日的聖誕節教堂,縈繞於千年前唐玄宗的興慶宮,也縈繞於瑟瑟琳琅清脆交鳴的大秦寺,響徹在泛起白雪清香的平安夜晚。

* 最後一片雪 消逝

從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開始,一場巨變開始醞釀,在845年達到頂峰。

不論是因為“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或是為了維護自己信奉的道教,還是為了找到出家的死對頭宣宗,唐武宗發起了毀佛滅法運動。“邪法不可獨存,其人並勒還俗”,法器沉河,寺院坍塌。佛教遭受滅頂之災的同時,所有的外來宗教也被這風暴摧殘地一敗塗地,大量摩尼教徒、祆教僧和景教徒在逃亡途中死亡或自盡。

僅兩年後,繼任的唐宣宗就收回了“滅教”令,佛教因為民間信仰的深厚根基再度複興,而無根的景教卻從此一蹶不振。景教徒的噩夢尤未結束,阿拉伯人哈桑所著的《中國印度見聞錄》寫道,879年黃巢開始屠城,殺了回教徒、基督教徒、猶太人及平民共12萬人。

金代詩人楊雲翼遊歷至曾經的大秦寺舊址,面對滿目瘡痍,有感而寫下“寺廢基空在,人歸地自閑。綠苔昏碧瓦,白塔映青山。”的詩句。

七世紀與中國相識的大秦景教,就這樣溘然長逝,四處逃散的景教徒逃亡吐魯番,高昌等地,在那裡小範圍延續著自己的信仰。

12至13世紀,成吉思汗屢次西征,被征服西亞和東歐的基督徒,還有信仰景教的蒙古族克烈部都皈依元朝,景教再一次卷土重來。克烈部的王女嫁給了成吉思汗之子拖雷,生下蒙哥汗、忽必烈汗和旭烈兀。旭烈兀曾對人說:“吾母亦基督教徒,吾心中最愛基督教徒也。”

景教像一個來不及告別就匆匆遠行的好友,時過境遷,在元朝再次造訪中國大地,雖仍是那個人,卻歷經風霜,再也不是舊時的模樣。

這一次,他叫也裡可溫。

注:也裡可溫為蒙語“福分人”,“有緣人”之意,元代景教再次傳入時稱也裡可溫教。

本文來源:豆瓣網

轉自:世界漢學家Sinologis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