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歲男孩耳朵流膿不止,竟是腫瘤「作怪」!孩子的耳朵健康,你注意了嗎?

經醫學統計,三歲前的幼兒約有70%曾患耳道疾病。其實,生活中,有不少習慣,不利於耳朵健康。比如,掏耳朵、戴耳機、煲電話粥等等,甚至有調查發現,患有聽力障礙的成年人,比那些擁有出色聽覺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所以,保護耳朵,從小做起,對於孩子的耳朵健康,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在本期的《小葵花安全調查》—兒童急診室裡,有個8歲的男孩耳朵流膿不止,經醫生檢查後,確診為炎性肉芽腫伴膽脂瘤形成。

那麼,兒童常見的耳疾病都有哪些?家長們平時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保護耳道?本期的《小葵花安全調查》—小葵花媽媽課堂,小編就帶家長們了解下。

中耳炎

寶寶是各型中耳炎的好發人群,由於寶寶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表現,臨床上常易漏診和誤診,父母也容易忽視,容易轉為比較難治的慢性中耳炎。

對於父母來說,必須注意寶寶的行為,感冒時有無耳痛、流膿表現。如果寶寶得了中耳炎,比較輕的話,一般就是吵鬧、甩頭、用手抓耳朵等情況,如果比較重了就會有高燒,耳朵裡流黃水。父母平日需注意寶寶聽力表現,一旦有異常情況就要儘快就醫,以免耽誤治療,加重病情。

外耳道炎

發病原因:游泳,不正當的挖耳等誘因,寶寶的表現:寶寶不停的抓耳朵、外耳道紅腫、癤腫等局部表現。 一般沒有全身反應,比較嚴重者會發熱;

處理方法:避免游泳,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防止汙水入耳、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外耳道濕疹

發病原因:常伴全身濕疹,過敏為誘因;寶寶表現:經常撓耳朵,耳廓皮膚有脫屑,皸裂甚至抓破痕跡。寶寶精神好,無發熱,耳道無濕性分泌物;也聞不到臭味。

外耳道濕疹在6個月,甚至1歲的寶寶都是很常見的,也是寶寶撓耳朵最常見的原因。一般都伴發全身的濕疹,這都跟寶寶的免疫機制,過敏有關係,要查找是否接觸過敏的東西,特別是食物過敏。所以,如果耳朵濕疹特別厲害,除了抹葯以外,還要查找其他致敏因素。

外耳道真菌感染

發病原因:寶寶出現外耳道真菌感染,多數家人有腳氣病史。寶寶表現:耳朵有臭味,甚至奇臭無比,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因為很癢,寶寶也會不斷地抓撓。

處理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去醫院,做化驗排查。確定是真菌感染後媽媽對寶寶用的物品要進行消毒。特別有腳氣、手氣的媽媽們,護理寶寶一定要洗手,如果不注意衛生也是感染寶寶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誘因。

耵聹栓塞

耳屎是耵聹腺分泌的正常分泌物,有濕性和乾性兩種。濕性也就是油耳朵是耵聹腺分泌的一個特殊的表現。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沒有任何癥狀的耳朵耵聹不用管它,它對寶寶耳朵有一定保護作用。一般我們不建議3歲以下的小朋友清理耵聹。越刺激它,它越長。另外,耵聹會有自我排除的過程,隨著寶寶吞咽、翻身、活動等,少量耵聹會自動排除。很大、很深、比較硬的耵聹,可以去醫院吸出。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保護耳道

要想保證孩子耳朵清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乾淨的毛巾沾濕後擰乾,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輕輕擦拭孩子的外耳部位。也可以用棉花棒輕微擦拭,千萬不可將棉花棒深入孩子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市面上有嬰幼兒專用的大頭棉花棒,棉花球柔軟結實,纖維不會鬆散,非常適合給孩子清潔耳朵。

再者,要保證孩子遠離噪音。避免讓孩子長期處於強烈的聲音中。如不要讓孩子站在音響旁邊或把電視開太大聲,否則會損壞孩子內耳細胞纖毛。

還有就是避免孩子耳朵進水。給孩子洗澡時,可將孩子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不易進水。如進水可用軟棉棒輕輕插入耳朵旋轉,但不要太深,且一定要固定好孩子頭部。

如果發現孩子耳垢過多且引起不適感,導致哭鬧時,或懷疑孩子有聽力障礙時,要及時就醫,不可隨意掏耳朵。

《小葵花安全調查》

福建電視台綜合頻道:

每周五、周六 18:00播出

敬請關注!

往期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