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萃取的5G咖啡,只有華為能調出這個味道

“曾夢想有什麽,和此刻正在經歷什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在北京遠郊足夠凜冽的冬風裡,我聽到很多媒體同仁都在碎碎念著這樣的感歎。

若乾年前,我們開始暢想5G時代。忽然如今,我們發現5G從協定與頻譜,到交換機和基地台,再到移動芯片甚至手機,每一個技術細節都呈現在面前。

這種大夢初醒的感覺,頗有些壯懷可抒。

1月24日,華為在北京舉辦了5G發布會暨2019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會議的節奏那叫一個迅猛,只要跟5G相關,核心技術與產品就跟春運的人潮一樣向外井噴——似乎在5G這個領域,華為的乾貨實在太多,北京的冬日上午有點不夠用了。

從全球首款5G 基地台芯片華為天罡,到現場展示安裝5G基地台,再到終端芯片巴龍,華為可以說一口氣展示了雲、網、端的全套5G方案,並且曬出了30個5G商用合約,25000多5G基地台發貨的成績單。

當然,更全面的大招還要留給一個月後的巴塞隆納,那時才是5G時代的號角吹響。

華為與5G顯然在這兩天已經呈現了刷屏之勢。但我們卻覺得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視角來解讀一下:假如能帶來超級遊戲、遠程手術的5G網絡,是一杯人人渴望的咖啡,那麽這次咖啡師華為並沒有僅僅講述咖啡豆本身的故事。在發布會中,另一個關鍵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AI。

AI是如何影響5G網絡的?為什麽只有華為在拿出5G的時候搭配了一份“AI套餐”?這個邏輯背後,或許藏著華為5G全球領先的深層密碼。

5G網絡這杯咖啡,全面加入了AI方糖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5G到來會強勁刺激AI增長。

這是因為5G的大帶寬、低時延,是人工智能算法在工業、醫療、娛樂落地的基本保障,也是移動AI最重要的問題:大規模並行部署的支柱條件。

反而在華為這裡,事情卻有了變化:在5G還沒開始幫助AI之前,AI卻已經可以先開始幫助5G了。

華為發布的5G方案表明,AI技術可以全面滲透到電信網絡業務當中。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個領域與華為的網絡業務相結合,並且作用到了5G業務的推進中。

不久之前,華為剛剛發布了全球首款裝有AI大腦的數據中心交換機,通過自適應自學習能力,其可以實現以太網零丟包,端到端時延降至10微秒以下,達成網絡效能的最大化。

而在網絡技術本身,華為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的概念,將全棧AI技術引入網絡,打造了SoftCOM AI解決方案。基於SoftCOM AI,網絡可以完成機器學習模式的自我故障排查和自動修複,極大程度降低了使用者的運維成本。

總而言之,伴隨著5G新技術的推出,華為同時也展示了將AI能力遍植電信網絡業務中的能力。從在端到端的接入,匯聚,從基地台到數據中心、網絡運維,華為的網絡正在全面部署AI。

假如5G是一種新的咖啡豆,那麽AI可以看作咖啡店引進的新方糖。從5G業務到整體電信網絡業務的更新,AI在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中開始了逐步滲透,直至無處不在的旅行。

而我們緊接著需要理解的是,在電信網絡業務中大量調入AI這種輔料,咖啡師華為的目標是什麽?

自學習網絡的價值升維,讓運營商獲得前所未有的香醇體驗

咖啡愛好者都會有這樣一個認識:好的咖啡不需要太多介紹,入口時的香醇感就意味著一切。

在5G這杯咖啡面前,華為要面對的是全球最挑剔的客戶:全球範圍內經歷過幾代網絡變遷的電信運營商。

是否要選擇5G,以多大的投入擁抱5G,5G是否要選擇華為,運營商們今天還懷揣著非常多的忐忑。

然而什麽能說服他們呢?多美妙的行銷話術也無法打動他們,一些國家和媒體的所謂“封殺”也無法阻止他們。

真正具有說服力的,始終是且只是技術差異。從技術差異延伸出帶給電信運營商的價值區別,是5G市場排位賽的最終勝負手。

所以華為提出運用AI技術,要實現一個至關重要的目標——電信網絡,價值倍增。

價值的改變從何而來?AI略有些答案。

基於機器學習技術,全面貫通電信網絡的AI算法將可能解決從純人工管理網絡,到機器智能與人工結合運營網絡的新階段。而在AI的植入後,大量原本消耗人工成本和資源成本的工作效率將會被極大提升。而很多工作的智能化,又是電信網絡向5G更新必須經歷的技術迭代。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在接下來4G、5G長期共存,多種協定同時工作的電信網絡階段,運維會從一件苦差事變成更苦的差事。複雜的網絡結構和用戶系統,將會讓網絡中尋找和解決故障變成無比繁雜的勞動力密集區域。而在AI加入後,華為可以讓電信網絡開始實現自我故障偵察和主動故障修複,這也就解放了運營商的大量運維人員,降低了運維成本。

再比如,運營商一個重大支出就是電費。目前中國三大運營商,年電費成本要從120億人民幣起步。而這個龐大的開支,很大一部分在於沒人用網的時候基地台載頻也要工作,很多電費白白流失。而人工關閉載頻,一般邏輯就是半夜關掉。但在今天很多地方已經進入不夜城模式,加上各種節日,簡單的半夜關機顯然不行。那麽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讓算法去學習和理解基地台所在區域的用網習慣,按照自學習結果來關閉載頻,實現“零比特零瓦特”的目標。

目前,這個AI節能能力,已經在華為與浙江移動的合作證明了自己,實現幫助浙江移動節省了10%的電費,貌似10%數字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放到中國三大運營商,平均每家每年僅電費這一項就達到120-30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一個看似不大的AI工具,往往意味著海量的運營商價值提升。

同時,AI還可以解決電信網絡體驗提升的問題。比如在高鐵通過區,如何讓基地台識別高鐵,為乘客提供馬力充足的5G網絡服務,這也需要機器學習算法的幫助,靠純人工無法完成。比如利用AI預測並管理流量,實現數據中心的數據流量零誤碼,也是AI展現價值的地方。

不難看出,AI可以在方方面面更新5G乃至所有電信網絡的價值。更低的運維成本、更小的能耗、更好的體驗以及更強的性能,這些運營商迫切渴望的東西都來自AI的魔力。

讓5G與AI交融並進,價值就在於華為將不僅帶給運營商一個5G未來,同時還帶來了更好的性價比與運營體驗。換言之,從華為的戰略出發,5G將不只是網絡更新,同時也是以智能化技術為基礎,達成的運營商業務價值比全面更新。

如此香醇的口感,除了華為沒人做到,電信運營商當然只能用訂單來給予答覆。這裡有個關鍵節點值得注意:“真的有用,而又除了華為沒人能做到”正在成為泛ICT市場中一抹獨特的“華為味道”。

每一個細節的極致:華為味道,是什麽味道?

這些天,任正非接受採訪時說,“以後不是這些國家禁止華為5G,而是求著華為賣5G。”無數網友點讚這句話的霸氣。

然而從華為5G與AI並行的技術戰略中,卻可以看到這句話的底蘊究竟生長在哪裡。在一個龐大的技術市場面前,華為的選擇不是簡單粗暴給出答案,而是追求每一個細節的極致化,每一個產品的極簡化,每一個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這當然可以看作一種商業理念和產品精神,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結果:能夠考慮到5G基地台如何在高鐵通過時平衡網絡與能耗,這種對細節和客戶價值的重視,延伸出了華為龐大的研發體系,讓華為在不同細節中都有了足夠震懾市場的技術實力。點點優勢疊加積累,就是華為在5G領域絕對的領先優勢,就是5G這杯咖啡中,全球獨有的華為味道。

AI與5G的相遇,可以看作是這個邏輯的一個經典縮影。

AI來自於華為在AI技術上的大量長期投入,凝結出了全棧全場景的AI能力。這一能力在5G市場上的競品都無法複製。網絡化研發體系和海量投入,最終導致華為有技術能力、產品能力和工程能力在每一個細節追逐更優——這是華為味道的根本秘密——沒有秘密,卻無法複製。

這樣的細節精致化,有時候甚至讓外行人歎為觀止。比如華為的5G AAU(32T32R)只有20多公斤。這歸功於華為的天罡芯片與刀片式基地台技術等,而之所以一定要極限壓縮在這樣的重量裡,是因為很多發達國家規定超過一定重量的東西,就必須使用吊車安裝。而吊車加上封路的成本,在歐美國家很可能大於1萬美金。假如每一個基地台換新都憑空多出一萬美金,那運營商將會是怎樣的表情?

換言之,通過對技術和工程能力的極限追求,華為僅僅在重量這一個條件,就為客戶每台設備節省了1萬美金。

如果算上兼容性,算上功耗,算上網絡智能化體驗呢?所以說,今天超過90%的5G基地台都由華為賣出,背後有著環環相扣的技術與市場邏輯。

每一個細節都追逐最好,從客戶的角度追逐最好。5G這杯咖啡就是以這樣的秘方被華為炮製了出來。

它沒有秘密,也不分國界,而是醞釀著“更好技術,解決更多問題,得到更大認可”的樸素真理,印刻著簡單卻無法阻斷的生長邏輯。

這杯咖啡告訴我們,風物長宜放眼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