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日報評“為官心理”:別捂著烏紗帽觀望 錯失新時代機遇

全面從嚴治黨對貪腐者的整肅有多深,為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開辟的歷史太空就有多大。

編者按:

《光明日報》於7月2日刊發長文談幹部擔當,聚焦今天黨員幹部的一系列心理症結:

全面從嚴治黨導致為官不易?實際上,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全面從嚴治黨對貪腐者整肅有多深,為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開辟的歷史太空就有多大。

新時代對幹部提出了高要求?實際上,與其說要求不如說機遇,新時代給了黨員幹部更乾淨的乾事創業環境、更有力的統攬全局機制,更科學的政績觀評價,更全面的選人用人標準。

2018年5月,《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印發;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中央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態度更加明確,重實乾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對此,《光明日報》文章向黨員幹部發出了這樣提示——

抓住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更堅定,再出發。

【光明述評】

“以背曰負,以肩曰擔。”肩上負重前行的畫面,構成了中國文化裡“擔當”二字的意象。

烽火年代,擔當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胸襟,是“苟利國家生死以”的血性,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是“人間遍種自由花”的壯志。

和平時期,擔當是“鋪石以開大道”的氣度,是“篳路以啟山林”的責任,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是“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擔當”二字被時代賦予了沉甸甸的分量。“負重”與“行路”的意象,具象化為民族複興征程上的奮進;登高望遠的自信、為山九仞的壓力,雙向激發了黨員幹部的擔當精神。無論是回顧歷史、紀念偉人,還是規劃改革、部署脫貧,習近平總書記都反覆強調擔當精神,“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成為立在8900多萬共產黨人面前的精神覘標。

2018年5月,《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印發,中央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態度更加明確,重實乾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機制逐漸形成。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氣候無聲地表明:新時代為有為者創造條件、為想為者提供指南、為慢為者注入動力、為敢為者提供保障,今天的共產黨人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召喚——

更堅定,再出發。

一、新時代成就有為者

“當官最怕什麽?”

2014年此時,《人民論壇》雜誌曾就這個問題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工作上出事兒”“被媒體、網絡關注”“腐敗問題露餡”三條位列前三。

是時,“八項規定”精神開始深耕中國社會、“反四風”的舉措緊鑼密鼓。遏製“舌尖上的浪費”、整治“車輪上的腐敗”、狠刹會所中的歪風、清理天價培訓中心、清查“裸官”、叫停“形象工程”,正在給幹部隊伍帶來幾十年未有的洗禮。關於公務員離職的報導、關於為官不易的討論,被拋上了輿論的波峰。

幾年之後,像大潮卷走泡沫,議論和雜音逐漸變得微弱。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披沙揀金,讓清廉者和有為者更加凸顯出來;五年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讓想乾事、能乾事、乾成事的幹部有了更大歷史太空。

新時代,加強黨的長官發生深刻變革,一個走過97年趕考路的馬克思主義大黨,實現了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歷史性躍升。對於有為者而言,這意味著更乾淨的乾事創業環境、更有力的統攬全局機制。

新時代,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粗放發展不可持續成為上下共識。對於有為者而言,這意味著更科學的政績觀評價,更全面的選人用人標準。

新時代,各方面體制機制發生深刻改變,製約社會發展活力的條框被36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解鎖”。對於有為者而言,這正是創新和創造能力充分湧流的太空,是獲得更堅定改革共識的機會。

有為、敢為、善為,明顯在這個時代刷出了更大的“存在感”。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為帶動社會治理創新的杠杆,公眾在相應的政務微信群裡拋出問題,完整的攻略馬上出現,從網上到視窗有專人引導、一站抵達。在深圳,原始創新能力建設成為發展著力點,“平均一天46件發明專利”“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接近全球最高”,刷新了這座全球知名城市的進化史。

當然,還有更多新時代的故事,藏木於林,無聲地勾描出這個年代應該有的天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有為者而言,是高要求,但更是大平台。在百年現代史中縱觀,中國曾經的奮鬥者,起點是雪山草地、南海漁村,經歷的是眠霜臥雪、篳路藍縷,走過的是外媒形容的“血汗、艱辛和痛苦的征程”。而今天,新時代的有為者,正與一個民族的複興歷程同步,正站立在全球經濟的“穩定之錨”上,正在親歷“中國的奮鬥,便是人類的奮鬥”的大歷史。

真正的有為者,一定會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順應時勢、擁抱時代,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二、新思想指引想為者

新形勢需要適應、新要求需要落實、新情況需要研判——最近幾年來,這大概是黨員幹部感觸最深的事情。聚焦長官幹部“心理調適”問題的研究文章開始集中湧現,其中一篇指出,“責任重大和能力有限的矛盾,使部分長官幹部經常陷入極大的心理苦悶”。

心理調適,其實,是怎麽理解“新”的問題。

新形勢,意味著全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自然呈現;可能指向不確定的風險,但同時更展現了“變化創造機會”的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廣大長官幹部新擔當新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為想為者增強了敢做事的底氣,明確了做什麽的方向,提供了怎麽做的思路。

面對地方的發展訴求,面對更高標準的環保要求,有些幹部無所適從。讀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辯證法,形成諸如“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新思路,以改革創新推動發展觀的革命,更容易找到“富強中國”與“美麗中國”同程共進的實現路徑。

發展的不平衡,跟不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有些幹部憂心焦慮。讀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深意,更能在動態中把握工作平衡:將更高的層次上民生發展思路配以立足國情、可持續的具體規劃,以千里之志積跬步之行,才能實現黨的引領下全社會的同頻共振。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新思想提供給想為者的,既是在解決矛盾中化被動為主動的思路,也是在大時代中敏銳捕捉先機的能力——

發展新動能,帶來了一輪數字經濟的競逐,呈現了資訊時代和科技革命的風雲際會,給了想為者捷足先登的階梯,為主動適應者提供了實現價值的機會。

國際新環境,既有波譎雲詭更有雲奔潮湧,讓想為者能夠站在民族複興征程與世界發展大勢的交匯點上,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境之下大有作為。

乾事創業的過程中,迎面碰上的時代考題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加速,群眾利益訴求多樣,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必然使鋪展在我們黨面前的“考卷”更加錯綜複雜、千頭萬緒。問題導向、創新意識、人民情懷、歷史擔當、戰略定力,提供了直面矛盾、解決問題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化挑戰為機遇、化矛盾為優勢思路,隱藏在新思想的字裡行間,給予想為者以實踐指南。

縱向看歷史、橫向看世界,新時代的天氣前所罕有,新思想的實踐偉力正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呈現。理論的科學力量與實踐力量,正是想為者心中的定力,手中的武器。

三、文化自信感染慢為者

今年年初,《中國紀檢監察報》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概念:“三等”幹部。

“有的人任務擺在面前,卻知而不行、坐等觀望,等著上級開會部署;有的人收到上級檔案,還要求再出細化規定,不主動想辦法,等著上級拿方案;有的人受領了任務,還指望長官教辦法,不自覺動腦筋,等著長官給答案。”等開會、等方案、等答案,是為“三等”。

不是不為,只是慢為。這背後的心理,比亂作為、不作為顯得微妙。可能是“事緩則圓”的求全態度使然,可能是“但求無過”的官場哲學導致,可能是遇事“難”字當頭、逢難“退”字當先的鴕鳥心態造成,可能是“間歇性熱血滿腔,長時間迷茫犯懶”的工作慣性引致,還有可能是源自能力不足、本領恐慌,所謂“跟不上趟兒”。

多樣複雜的原因,給了慢為、緩為某種合理性,甚至衍生了一些現代官箴。比如:“少主張、多請示”“少栽刺、多栽花”“不怕慢步、就怕錯步”“懂也別說懂,會也別說會,能也別說能”。乾事創業的狀態,從這些廣為傳播的“升遷秘籍”“機構部門生存法則若乾條”中,得見一斑。

對此,黨中央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引入思想建黨,深刻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的共同精神追求,以文化自信激勵幹部作為。廉政文化、修身智慧、敬畏精神、慎獨意識、民本思想,這些中華數千年從政為官的思想資源被重新激活;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手握戒尺、行有所止,為黨員幹部提供了另一種財富。從一定意義上看,新時代恰恰是有著“思接千古”視野的時代,而到底什麽是中國文化中的為官之本、為官之理、為官之德、為官之義,正被幹部群體所反覆掂量。

被歷史哂笑的皆是公堂木偶。

從政環境已經深刻改變,庸俗的官場哲學再難有立足之地。無論是信奉明哲保身之道的慢為者、還是因為本領不足而裹足不前的幹部,可能都要面對“庸官”“懶官”“太平官”的文化拷問。學優則仕、養德為官,作為社會精英和普遍有社會抱負的群體,從政經歷如果最終以“庸官”定論,無論如何都是一種大失意。

能千古流芳的無不志在為生民立命。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的濟世情懷,“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擔當氣概,為今天的幹部提供了千古鏡鑒。如果隻滿足於平平安安佔個位子、庸庸碌碌混個日子,人在仕途卻不知“家國”“蒼生”四字,實在不必為官,更難以抵達充盈有意義的人生境界。

今天,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當官不避事的民族傳統,共同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念人民所思、所盼、所憂、所急;將事業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向“有為”前進一步,還是向“不為”退後一步,已經成為慢為者必須要面對的良心之問。

四、全面從嚴治黨保護敢為者

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曾引發觀看熱潮。對落馬幹部白描式的講述令人驚心,也發人深省。

有人落馬後痛心疾首,“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有人無限懊悔於第一次受賄,“本來一直想做一個清白的好官”,“當時我也沒注意到他給這個錢”。

從清風兩袖的理想到欲壑難填的現實,從敬民畏法的起點到貪贓枉法的終點,中間的路線很長、原因不少。這既要歸因於個人信仰的喪失、個人選擇的異化,也同樣指向了監督弱化、紀律弛惰的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汙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從深層次上影響著一個個體對“如何當官”“當官為何”選擇。如果說,紀錄片裡落馬“老虎”驚心動魄的腐敗歷程,還只是極端例子,更多處於灰色從政環境之下的普通幹部,更多裹挾於“送禮文化”“圈子文化”“酒桌文化”中的為官者,則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無奈:厭惡潛規則但又要服膺潛規則,羈絆於小圈子卻又要借助小圈子,既長期被官場文化敗事、又不得不依賴官場文化成事。

清氣滌濁,頓起沉屙。

以作風建設破題、以重拳反腐破局、以黨內監督形成抓手、以建章立製固本培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堅定決心、頑強意志、空前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抓鐵有痕、馳而不息,讓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社情民風為之一振。巨集觀上,黨和國家的前進航向獲得歷史性校正;微觀上,能為者、敢為者獲得前所未有的乾事創業大氣候——

明規則、講規則、信規則、按規則辦事的政治生態,讓敢為者面對的人際關係簡約化;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讓敢為者可在更大天地馳馬試劍;有為者有位、有為者才能有位的導向,突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專業精神的培養,賦予敢為者更多“願做事”的朝氣和“敢做事”的底氣。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全面從嚴治黨對貪腐者、亂為者、不為者整肅有多深,為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開辟的歷史太空就有多大。

好的時代,會向每個個體提出根本性問題。每一個既有家國理想又有個人理想的共產黨人,恐怕要仔細掂量:

是該拎著烏紗帽做事,還是捂著烏紗帽觀望。

是只想升堂坐帳,還是想秉旄出征。

是與歷史同向,還是與時代擦肩。

相信今天,更多人有了直面這些問題的自覺、回答這些問題的自信。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這句話裡,有深刻洞見、有深沉情懷、有深切冀望。一個國土和經濟體量巨大的國家,每一點進步都需要一種眾流歸海的偉力,所以呼喚擔當者;一個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偉大複興目標的民族,每一步前行都在雕塑歷史,所以必將成就實乾家。搏激流險灘、遇高峽平湖,過雲散雨收、見光風霽月,新時代的中國風景,只能屬於堅定進取、擔當作為者。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02日 01版)

(本報記者 張政 劉文嘉 羅容海 王子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