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湯的一場發布會,創始人湯曉鷗抱怨“沒空講笑話”

“今天我換了一套雙排扣西裝,希望對融資有幫助”,在 5 月 15 日的 2019 商湯人工智能峰會上,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幽默地說道。

玩笑歸玩笑,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境遇,情況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幾年前 “不差錢” 的 AI 領域開始出現部分玩家融資遇冷、估值下降的傳言,如何 “過冬” 甚至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值此當口,一家 AI 公司能否批量化推出 AI 產品,後續有沒有能力支撐其在商業化道路中的各項業務,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而這,可能正是商湯在其第二屆人工智能峰會上“走量”、一口氣推出 11 款新產品想迫切證明的(在去年的會議上,商湯發布了 5 款產品)。

商湯當天發布的新品既有 ToB 屬性的產品,也有 ToC 屬性的產品,如此密集的產品發布,讓湯曉鷗在演講中感慨:“過去商湯沒有那麽多產品時,上半場是徐立講笑話,下半場是我講笑話。現在上半場徐立沒時間講笑話了,我們的產品已經豐富起來”。

圖丨湯曉鷗在演講(來源:DeepTech)

當天,商湯在智慧城市、教育、醫療、AR 、智慧零售 5 個領域相關產品負責人紛紛登台,集中展示這家明星 AI 公司在過去近 1 年中所取得的成果。

在智慧城市方面,商湯發布四款新產品智能城市能力開放平台方舟 2.0、邊緣 AI 能力中心產品 SenseNebula 、AI 端節點產品 SensePass ,以及端邊雲能力整合應用平台 Sense Studio,覆蓋城市管理的端、邊、雲所有場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徐立表示,上述四款產品具有多算法、全序列的產品覆蓋特點。

圖丨展區外的 SenseRover MINI(來源:DeepTech)

圖|商湯推出的人工智能教材(來源:DeepTech)

商湯顯然關注到編程教育市場的火爆景象。商湯科技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戴娟宣布推出 AI 教育機器人系列,包括一款名為SenseRover MINI (已量產)的迷你編程小車,以及名為SenseRover Pro (尚未量產)的自動駕駛小車兒童用戶可以在商湯 SenseStudy 的平台上進行編程編輯後,對編程小車進行電機控制與傳感器試驗。SenseRover Mini 將作為商湯 AI 教材的配套硬體,學生可以進行 Python 語言、傳感器使用、電機控制等知識點的學習。同時,SenseRover Pro 自動駕駛小車承載了商湯科技自動駕駛前沿的核心技術,生可以在上面驗證自己的算法,訓練一台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小車。

圖丨 SenseCare 智慧診療平台(來源:DeepTech)

在醫療領域,商湯正式發布了商湯 SenseCare 智慧診療平台,主打 “高並發三維渲染” 能力賦能臨床科室醫生,可支持超過 160 位用戶同時在線進行高質量的三維渲染及互動,採用超輕量級網頁訪問,原始數據無需傳輸,可以滿足醫院多用戶、多科室的高並發使用需求。

圖丨商湯的 SenseAR 平台更新了 4 大功能(來源:DeepTech)

有意思的是,在外界看來已經風光不再 AR 在這次發布會上分量不小。作為中國原創 AR 開發者平台,商湯 SenseAR 開發者平台已經具備 SLAM 能力、環境感知、光照估計等 AI 技術,2019 商湯人工智能峰會上,SenseAR 平台升級到了 2.0 ,加入了 SenseAR Glass 、SenseAR Cloud 等功能。據介紹,SenseAR Glass 平台是世界首個跨不同設備的 AR 平台,將用於賦能眼鏡終端和開發者,擁有場景感知、AI 識別與跟蹤、AI 互動等多種能力。

在智慧零售方面,商湯推出SenseGo 智慧零售視覺平台據悉,該平台基於“人臉 + 人體視覺技術”,為線下零售商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實現對消費者動線分析、會員識別、顧客屬性分析、區域分析,滿足線下零售商會員到店提醒、人臉 CRM 系統、店鋪運營狀態分析、多屏融合行銷觸達、行銷效果分析等方面的需求。目前,SenseGo 智慧零售視覺平台可支撐 5 萬日高峰客流,20 萬平米的大型商場面積,百萬級別的動態人臉庫容。

圖丨 SenseGo 智慧零售視覺平台(來源:DeepTech)

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創立,業務涉及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自動駕駛、人機互動、醫療影像、深度學習硬體優化技術等多項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商業應用。目前,商湯科技已與國內外 400 多家知名企業及機構建立合作,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Qualcomm、NVIDIA、本田、中國移動、銀聯、萬達、蘇寧、科大訊飛等諸多公司和行業。

現在,身處中國計算機視覺行業第一梯隊的商湯,也在緊鑼密鼓地加速其 AI 能力在各個垂直領域的輸出和沉澱。正如湯曉鷗所說,人工智能並不構成一個產業,而是為現有的各行各業賦能

對於這類基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系列技術的 AI 創業公司來說,他們所掌握的技術本身就已經具有規模化、廣泛使用的特質,但受限於創業團隊運作的實際情況,這類公司往往不但需要找到垂直領域,同時還要找到垂直領域中能夠帶來商業價值的明確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這一認知已經在業內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討論,隨之而來的是投資也愈發集中在有應用場景的頭部企業身上,某種程度上這種 “過冬” 跡象有助於人工智能行業回歸理性,甚至倒逼一些此前只有技術沒有商業模式的 AI 創企思考如何在應用場景中落地

而到了需求非常細分的垂直市場,一些情況下,技術實力不等於變現能力,技術領先甚至都不一定就有商業價值,商業應用場景的選擇就成了其成敗與否的關鍵。

接下來,還會有更頻繁的 AI 創業公司密集發布新品、戰略結盟、爭搶垂直領域頭部客戶訂單的消息放出。一場沒空講笑話的發布會,只是各路 AI 公司產品落地、鳴槍搶跑的一個縮影。

-End-

請隨簡歷附上3篇往期作品(實習生除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