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愛情1》到《愛情5》衰落,我看到了情景喜劇的困局

一桌一椅,一個生活片段的剪影;簡單的布景、剪貼的笑聲、令人莞爾的情節,構成了闔家娛樂的避風港灣。中有《家有兒女》《武林外傳》……外有《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

優秀的情景喜劇早已用低成本的精致和獨特的喜劇色彩吸引了無數觀眾,構成了視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重彩一筆。

從生活舞台到螢幕:情景喜劇的起源

“情景喜劇”,situation comedy,簡稱sitcom。最早在美國起源並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電視節目類型。最初,情景喜劇是一些線下的喜劇演繹,類似於滑稽表演,在一些商業場所被用來招攬客源。所以,這些喜劇一般都取材於日常生活,通過生動的笑話串聯,配合一些簡單滑稽的動作,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逐漸受到大眾歡迎,隨後被吸納進電台節目當中,漸漸地,電視情景喜劇的前身廣播情景喜劇就出現了,成為了20世紀30年代的重要的節目類型。

然而廣播情景喜劇大多都是在標準化的直播環境裡表演,缺少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最初的節目效果其實並不盡人意,情景喜劇中的“笑聲”就被引入了。還原了類似酒吧的現場表演環境,邀請觀眾現場觀看表演並與演員進行實時互動。觀眾的笑聲、掌聲都被收錄進了節目之中,節目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隨後,一些演員將更加完整的情節設定和故事引入了節目,廣播情景喜劇成為了一種潮流。

伴隨著電視業的發展,1947年,美國杜芒電視網推出的情景喜劇《瑪麗·凱和瓊尼》和1951年CBS推出的《阿莫斯和安迪》都被認為是最早的電視情景喜劇(雖然後者嚴格來說它更偏向於場景和人物不斷變化的小品喜劇,而且由於它對黑人角色的刻畫引發爭議很快就被停播)

當然,談論情景喜劇不得不提到1951年開播的《我愛露西》,這部情景喜劇曾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劇之一,並被稱為第一部具有影響力的情景喜劇。這部劇所開創的三鏡頭拍攝模式對於後世的情景喜劇影響頗深,去年剛剛完結的《生活大爆炸》仍然在使用這種拍攝方法。

碎片卻不失深度:情景喜劇吸引人的原因

20世紀情景喜劇的雛形最早在美國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當時美國和世界都在發生巨變,情景喜劇的“輕娛樂性”恰好滿足了民眾渴望規避現實世界的錯綜複雜,看到簡單的情節與解決方案的心理。20世紀7、80年代是美國情景喜劇發展的黃金年代,電視的觀眾群體已經“長大”,渴望在電視上看到具有深度的社會現狀,於是性別、女權等社會問題被引入了情景喜劇,隨後這些劇集開始被不斷效仿複製。

從《老友記》到《生活大爆炸》,無不是從生活之中的小事取景,或有連續的劇情,但大多都碎片化、容易理解與發生共情,其小體量非常適合快速廣泛傳播。其中,“包袱”和“笑料”是支撐情景喜劇的主乾。

其中包袱與笑料的選取也大都來自於日常生活,利用諧音和誤解放大戲劇性,增添戲劇性,更加能引發觀眾的注意。當然,如果你要詢問“為何XX情景喜劇如此吸引人”,人物塑造的成功一定是重要的原因。

情景喜劇需要在固定的場景中開展框架性的喜劇故事,主要以充滿笑料的日常短故事為載體。情景喜劇的人物塑造一般有如下的特點,顯性與典型並存,既“熟悉”,又會感到“陌生”。顯性已經談論過,取材的現實性造就了人物的顯性。

譬如美國情景喜劇中的主角總是學生、上班族,並且總以同事舍友等社會關係為部門出現;而中國的情景喜劇多以家庭為部門。譬如早期經典的《我愛我家》和陪伴了90後成長的《家有兒女》,在借鑒了美式情景喜劇的幽默模式與人物設定之餘,還突顯出了中國人心中的家庭與和諧觀念。

談到在情景劇中突顯文化因子,就不得不提到《武林外傳》。如果說《家有兒女》裡有每個中國是家庭的縮影,那麽《武林外傳》之中就有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江湖”。一個客棧,一群性格各異卻各具魅力的角色,四海的方言與習俗,四海的故事,雖然每集有不同的主題,但是恆定的人物情感,“四海為家”、“兩肋插刀”的動人情誼貫穿了所有故事線的始終。

既“熟悉”又“陌生”既對某些典型角色的陌生化處理,以增強藝術性。情景喜劇的誘人之處在於“現實”,但“現實”中也必須要有具有特點的角色支撐。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謝爾頓。這種強化“天才”特質的陌生化處理,和戲劇中的“間離”手法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觀眾在觀看作品的同時依然與劇中人保持著舉例,增強喜劇背後的藝術性。

‍“後”情景喜劇時代,它們為何風光不再?‍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博士李智先生在《情景喜劇:時代景片錢的淺笑人生》一書中將中國情景喜劇的發展大致分為一下階段:準備階段(1983—1992)、誕生階段(1993)、探索階段(1994—2000)、發展階段(2001—2005)、多元化階段(2005至今)。但是不難發現,如今的“多元化”階段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同”。

從媒介的變化來看,互聯網的發展讓比如電腦、手機、平板之類的終端產品代替“電視”成為了情景喜劇播放的主流。社交媒體、自媒體和UGC不斷興起,層出不窮的“段子”讓喜劇創作的門檻降低,卻讓欣賞情景喜劇的閾值提高。《愛情公寓5》在此時回歸而口碑崩盤,就是出於此原因。

《生活大爆炸》、《老友記》、《破產姐妹》可以用平均“三分鐘一個笑點”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早期的《愛情公寓》也利用了文化壁壘照抄美劇的模式,再加入一些現實性的、年輕的設定,打磨出了所謂的口碑與情懷。

但是時間到了2019年、2020年,觀眾早已經習慣了UGC模式下生產出的“段子合集”式的網絡喜劇,更加快餐的、碎片化的短視頻已經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表現戲劇衝突,凸顯笑料,甚至將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元素結合,觀眾對於情景喜劇的需求就愈發低落。在如此檔口回歸,《愛情公寓5》的滑鐵盧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現如今,好的情景喜劇少了,觀眾似乎也不“需要”情景喜劇了。於是《愛情公寓》原班演員大量轉型流失,新的演員又不易被觀眾接受。

抄襲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連原創的笑點都無法保證,觀眾們已經擁有了極高的“欣賞閾值”,暴露在更加多元的媒介之中,擁有著更多的選擇權,自然就是物競天擇,強者生存。

新《星際大戰》系列口碑的失利已經很好地證明了哪怕是宇宙級的IP,情懷也不能當做唯一吃飯的籌碼。《愛情公寓5》顯然還停留在情景喜劇情懷消費的最後一縷余暉之中,哪怕借鑒音樂劇、歌舞喜劇的新元素也不能挽救“尬”的局面。

媒介的市場總是劣幣驅逐良幣,節目類型也在隨著傳播的發展變化進行著優勝劣汰或自我改革。我們不需要歎惋情景喜劇的“夕陽”局面,因為其核心要素和構架早已經在短視頻中獲得重生。

縱使在追求眼球經濟的時代,文藝作品依然是“內容為王”。沉下心境,不去販賣情懷;拿出態度,做一部好的原創,關注和觀眾,自然會向你而來。

娛樂一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傾向與習慣,喜劇的精神不會消亡,只是需要一個更好的、更新的、更能適應發展的載體。就算在“後”情景喜劇時代,我們仍然會有好戲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