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條海綿路 處處黑科技

下雨時吸水、蓄水,乾旱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作為深圳中心城區首條海綿路——登良路引起了市民關注。這條路到底啥模樣,運用了哪些“黑科技”,有什麽功能?記者近日現場探訪了這條神奇的海綿型路線。

登良路位於南山後海中心區, 西起後海濱路,北至海德三道,沿線與中心公園路、科苑大道、創業路、海德一道、海德二道相交,路線全長1.208公里。登良路是深圳中心城區的首條海綿型路線, 低影響開發設施與主體設施同時設計、施工,於2014年5月正式動工,2017年9月竣工。

減輕防洪排澇壓力,緩解路線積水

記者在一個工作日的上午來到登良路。已投入使用的登良路雙向四車道,路線兩邊和中間均設有綠化帶,路面車水馬龍。一眼望去,與普通路線相比,並未發現路面有何不同。市建築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條海綿路隱藏的“玄機”就是:透水路面以及由綠化帶形成的雨水花園。

深圳中心城區首條海綿路登良路

什麽是海綿路,吸水、蓄水體現在哪裡?市建築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海綿路設計主要體現在滲、滯、淨、排四個方面,海綿型路線是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綿路能減輕城市防洪排澇壓力,解決路線積水問題,更大的意義在於避免雨水資源白白流失,最大限度吸收涵養水分,一條條海綿路將成為海綿城市的毛細血管,為城市注入生機與活力。

海綿路的路面採用的是快速透水混凝土,路面下方是礫石層、素土。下雨時,雨水會快速通過透水路面滲入地下,可以避免路面積水,人行道、自行車道鋪設的也是這種透水混凝土。工務署的工作人員在向記者介紹的同時,還拿出一瓶水倒在地面,瞬間水已經滲入地下,幾乎不留痕跡。

雨水花園如巨大的海綿可吸水、蓄水

降雨較強時,未能迅速滲入地下雨水還能通過路沿的入水口排入兩側的綠化帶。“這不是簡單的綠化帶,是雨水花園的一部分。雨水花園也是海綿路的精髓所在,海綿吸水、蓄水的主要特點就體現在雨水花園。”順著這位工作人員指向的位置,記者看到,綠化帶的植物以本地耐旱灌木和喬木為主,以“喬-灌-草”多層結構模式、自然式群落組合配置。據悉,這條海綿路的綠化面積約達18450平方米。

雨水花園地表為植被,土壤也非常“有講究”。植物種植土採用混合土,由當地土、沙土、椰糠和水廠底泥混合而成,有機物質含量控制在8%~10%的範圍內,滲透率大於每分鐘25.4毫米,充分保證雨水花園、自然排水系統內的地表積水在24小時內滲透至底部碎石層。讓綠化帶形成一個“水池”,使雨水能夠留在綠地內,不進入路線雨水溝。

種植土下面還鋪設透水土石布,下方為碎石層,土石布可以阻隔上方的種植土流入碎石層。碎石層埋設排水盲管,上部使用管頂加蓋溢流口格柵的溢流管。

“通過種植土滲入的水可以滯留在底部碎石層,但達到飽和時,路面會出現積水,積水會通過溢流管流入市政管網,這就是海綿的特點,吸水、蓄水。”工務署的相關負責人解開了記者疑惑,乾旱季節,礫石層涵養的水源能向上供給植物所需的水分,減少人工澆水量,有效收集利用雨水,保證植物生長。

按照25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設計

考慮到深圳的降雨特點,這條海綿路按照25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387毫米設計。

為了防止雨水衝刷,在雨水進入排水設施的入口處,均設定了防衝刷層——礫石層或卵石層。

與此同時,在1.2公里長的線路上設定了3個流量觀測點與水質監控點,以便觀察海綿設施的實時運行效果。

目前正值汛期,登良路建成以來,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路面、雨水花園運行情況良好,在雨季中未出現滯水現象。

截至目前,工務署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程項目共計25個。其中,建築與小區項目17個、公園綠地項目4個、市政路線項目4個。

登良路市政工程是深圳市海綿型路線的示範項目,作為目前深圳市中心城區第一條低影響開發建設的路線,即“海綿路”,將為其他項目建設提供示範效應。(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