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春:東北首個“海綿街區”建成

你有沒有這樣的煩惱?下雨天走路,“啪嘰”一聲踩進水窪子;還有些地磚不牢,像蛤蜊一樣噴水,濕透了襪子和鞋。

吉林省長春市東郊的一塊新城區,不再有這種困擾。10月10日,長春從早到晚下了一天雨,但在英俊鎮的英凱大街上,人行道沒有積水——半個水星子也沒有。“等下完雨,你穿布鞋在這兒走,鞋底也不會濕。”中鐵一局二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劉紅說。

記者在雨後的路面上一按,手上只有濕氣,沒有沾水。有人拿來一桶10升的水,咕嘟嘟倒掉,水一下地就沒了蹤跡。

長春海綿街區

長春市英俊鎮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是東北第一片“海綿街區”。

海綿城市的概念提出不到20年,近年在中國很受重視。傳統市政工程的排水設計是讓水快快流走,越通暢越好。但中國一半以上城市缺水,夏季又暴雨內澇。這讓人們反思,城市基建是否應該重視蓄水?

記者在現場看到,能透水的路面叫“大孔豆石”。預製好的豆石混凝土,像一塊薩其馬,半實半空。“豆石”就是水泥顆粒,隻不過孔隙結構適合滲水。地磚則用特殊的砂混凝土材料。豆石混凝土的下方是“中粗砂墊層”,它可以蓄水。

沿線1.5米寬的綠化帶,比車道和人行道都低幾十公分,也可以蓄水;但雨水不直接流進綠化帶。馬路牙子隔一段有溢流口,水匯集流到口外的小方池,池底是透水紅磚;如雨流過大,會溢出小方池,到鵝卵石水道;水再大才漫進綠化帶——盡量將水滲入蓄水層。

等到晴天,綠化帶的灌木和草皮可利用瀦留的雨水,無須多澆。多孔的路面也會蒸騰水分,避免被陽光曬得太燙,緩解“熱島效應”。

海綿發揮作用,離不開傳統下水管網的完善。“灰色”和“綠色”結合成理想的排水系統。“海綿”的下層埋了塑膠管,它就像靜脈血管。如蓄水層的水太多,就會沿著管子流進排水網絡。

海綿街道在全國都有試點,在東北則是首例。因為冬天地下水凍結,春天化凍,一凍一融就會變形——路面可能突起、裂縫。為此,中鐵一局二公司采取很多特殊工藝,如人行道每6米設定變形縫,管道深埋避開凍土層等等。此處使用的透水混凝土,在-20℃可以凍融循環50次,也就是50年不壞。

中鐵一局的工人說,去年雨季,項目附近一個村子曾積水1米深,動用了20台水泵排澇。這樣的澇災將成為歷史。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文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指出:70%的降雨應在城市內就地消納、利用。預計到2020年全國至少20%城市建成區要達到這一標準;2030年更提高到80%。(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