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CSD 2018|楊慧蘭教授解讀敏感肌膚的診療對策

聚焦 CSD 2018,了解更多皮膚年會動態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暨東亞皮膚科學術會議(CSD 2018)於 2018 年 6 月 21~24 日在雲南昆明召開,今年的會議主題是「學術引領,繼往開來」。本次大會上,來自國內外皮膚病學領域及基礎研究方向的臨床醫生、研究學者和著名專家匯聚一堂,聚焦前沿,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學術饕餮盛宴。

與會期間,中國皮膚科醫師協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會青年委員、廣州軍區總醫院皮膚科楊慧蘭教授接受了丁香園的採訪,講述了敏感肌膚的常見病因、診斷過程和治療方法,及人工智慧在皮膚科的應用方向。

清潔或護膚過度易造成敏感肌膚

敏感肌膚是指高反應性、耐受性差或易過敏的皮膚,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具有相同核心機制的疾病群,用來描述對多種因素易感而誘發的主觀感覺癥狀的皮膚情況。有多種情況可導致敏感性皮膚癥狀的出現。環境因素:如汙染;物理因素:包括紫外線、熱、冷、風、空氣的接觸;生活方式:如化妝品、肥皂、乙醇;心理因素:如壓力;激素水準:如月經周期。

楊教授表示,當下多數敏感肌膚的病因是由人為引起。隨著現代化的快速增加,人們越來越注重外表的養護,尤其很多女士會使用洗面乳、洗臉器,及面膜等護膚品,皮膚科醫生或護士也會使用,這就容易造成面部清潔過度、敷面膜過度,甚至化妝品、護膚品過度使用。肌膚承受過度的負荷或不正當的護理,逐漸變成敏感肌膚。這種為了追求美不惜一切代價的現象,很多人翻譯成「no 作 no 病」,因為很多敏感肌膚是被人為製造出來的。當然有人皮膚天生敏感,過乾或過油的皮膚都會造成敏感。總而言之,很多敏感肌膚還是與人為因素有關。

敏感肌膚的診斷及常見臨床治療方法

敏感肌膚的臨床表現以緊張感、刺激感、燒灼感、疼痛感及瘙癢感等主觀癥狀為主,嚴重者可產生不良情緒或精神癥狀,對其生活品質造成影響。楊教授介紹,在臨床問診過程中,患者往往不能直接表述出皮膚敏感,多以皮膚緊繃、乾燥等詞表達主觀感受,醫生需要詳細觀察並詢問病史,了解有無引起敏感的因素,如平時清潔過度等。

確診為敏感肌膚後,需與患者進行溝通,給出如下建議:定期來醫院複診,與醫生及時否同;謹慎選擇護膚及化妝品,含超標微量元素、過度去角質形成細胞、刺激性成分的一概不用;經檢查後發現有明顯皮屑、脫皮,毛細血管擴張者,可使用較為舒緩的醫學護膚品,不含防腐劑、不含較多化學物質。

敏感肌膚也可採用皮膚敏感治療儀——舒敏之星,其原理是將某些表皮的生長因子做產品導入,如 bFGF 角質細胞生長因子,達到角質形成細胞的恢復,皮膚表皮屏障功能的增加,使面部肌膚看起來比較自然、光滑。

光電治療也是常見的方法之一,如果僅有面部乾燥、毛細血管擴張,建議使用舒敏儀,有渦流電效應,會使整個面部恢復色澤。如果面部泛紅,毛細血管較粗,建議用 DPI 精準的雷射治療儀,用精準的 IPI、DPI 來治療,使原來模糊的、較粗的毛細血管慢慢收縮。

結合人工智慧,標準化評估敏感肌膚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中不斷發展,多個臨床專科都有相關研究進展的突破。皮膚病學是比較依賴形態學特徵的學科,其中皮膚影像是皮膚病診斷的重要手段。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指導醫生對影像學技術提取出來的特徵進行打分評價,完成輔助診斷。

談到人工智慧在皮膚科的應用,楊教授提出了幾點設想,可以通過測量皮膚紅色素指數、水分指數等,分析數據後準確判斷中國人的皮膚分型;採用較好的皮膚檢測儀,對疑似敏感肌膚患者的皮膚含水量、毛細血管擴張度等評估,運用人工智慧正確判斷是否敏感;未來也希望可以用較好的皮膚檢測設備建立資料庫,將中國女性及男性的皮膚狀況、膚質、顏色、皺紋、水分、毛細血管擴張的程度做對比,用人工智慧分析。

小結

敏感肌膚是多種因素易感而誘發的主觀感覺癥狀的皮膚疾病,當前多由人為製造,如清潔、化妝、護膚過度等引起。確診為敏感肌膚後,要摒棄原有不當護膚習慣,可以採用舒緩醫學護膚品、光電治療等手段。人工智慧在皮膚病學領域有著較大的發展太空,可用於敏感肌膚的標準化評估及診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