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塔尖倒地,我會聽到心碎的聲音

巴黎聖母院冒出濃煙。

4月的巴黎,乍暖還寒。陽光與陰雨的出場順序已經讓人意外。然而,15日傍晚,一個驚天的突發事件更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有消息說巴黎聖母院大火,請速關注”,巴黎分社記者群裡的一條消息,讓我甩掉了筷子。

“怎麽可能?她可是巴黎聖母院,八百年都沒有失火過。”將信將疑的我火速安撫了一下嗷嗷叫的孩子,背上採訪設備出門。同時,我打開手機,查看各種新聞客戶端和社交軟體,獲取第一手新聞資訊。

警車和消防車停靠在巴黎聖母院旁。

消防車聚集在巴黎聖母院周圍。

在選擇交通工具的時候,我猶豫了一下:晚間地鐵出行有安全隱患,尤其我背著器材,四處尋找點位拍攝也有諸多不便。於是,我選擇開車。儘管已是第二任“常駐”,但如今的巴黎已不同往日,各處基建大發展,全新的變化讓剛剛到任的我倍感陌生,尤其是因修路而擁堵的路況。

一路上我聽著廣播裡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實時播報:失火了,的確失火了,且火勢凶猛,難以控制。廣播裡的受訪者難掩悲傷,抽泣著受訪。

人們望著起火燃燒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聚集了不少用社交媒體播報火情的民眾。

我一時難以回魂:從兒時起,巴黎聖母院就作為常識存在於我的世界,卡西莫多到底有多醜和艾絲美拉達到底有多美是我從小想參透的謎題。後來學了法語,大學時為同名音樂劇癡狂的樣子還歷歷在目,與同學比著背音樂劇的歌詞,逢年過節排演音樂劇的節目,《BELLE》(《美麗佳人》)的旋律響徹法語系的宿舍水房。第一個駐外任期我幸運地來到了巴黎,卻沒有特別的激動,甚至沒有好好為巴黎聖母院拍一套照片,只是完成採訪題目就別過。在我眼裡,她就是巴黎,她會一直在那裡,只要巴黎在,她就在,此番再見,還會見。她是巴黎的歷史,是巴黎和法國的榮光。她躲過戰爭年代的炮火,卻沒能躲過和平時期的意外,令人扼腕。

人們聚集在巴黎聖母院附近。

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

一路飛車,我向著能看到聖母院的方向疾馳,人群扎堆停留的地方都是能看到失火現場的地點。我一路上飛馳加急停,急停之後然後趕緊扎進人群拍照。距離現場越來越近,道路越來越堵,警察已經封路,能通行的路段兩邊停滿車輛,人們聞訊而來,眺望聖母院,為她祈福。蜂擁而至的人們使巴黎聖母院周邊變得水泄不通。

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

天色開始暗下來,我趕到塞納河邊,兩岸擠滿了人,都拿著手機拍照,發社交媒體,我不管不顧地擠進去,拍攝了燃燒中的教堂。相機快門聲,歎息聲,抽泣聲,還有燃燒發出的啪啪聲……聲聲入耳,心情難以僅用“複雜”二字形容。

由於周遭很暗,人越聚越多,大家轉身都困難,有的人想進來,有的人想出去,我緊緊抱著相機,好不容易才擠出人群。我想尋找更多角度,便尋著周圍的巷子一條一條地找位置。

火災後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街巷狹窄,人群十分密集,警察說一不二地將封鎖圈一層層擴大。此時,人們自發為聖母院歌唱、祈禱。這一夜,巴黎無眠。

一名小女孩在橋上看望“受傷”的巴黎聖母院。

人們帶著鮮花前來看望“受傷”的巴黎聖母院。

一名市民為“受傷”的巴黎聖母院寫生。

我終沒有趕上教堂塔尖倒下的瞬間:到達現場時,那震驚全球的一幕已過。於公,作為新聞人,我捶胸頓足,為錯過關鍵瞬間而遺憾。於私,作為真誠熱愛過巴黎聖母院的我,這也許是命運的厚待。因為,如果親眼見到塔尖倒地,我會聽到自己心碎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高靜在巴黎聖母院大火事故現場採訪。

新華社巴黎分社記者 高靜 圖並文

策劃:費茂華

編輯:劉金海、唐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