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軍的小米十年:真心話、笑話,Are you OK?

不論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演員寧靜再次講到的雷軍金句“飛豬風口論”,還是五年前雷軍在小米印度發布會上那句至今給B站up主們創作靈感的“Are you OK?”,這些都足以說明雷軍與“小米”過去十年在中國互聯網世界的極大曝光率。

站在風口中的“小米”以一路高速運轉而著稱。我們和雷軍聊了聊過去十年的經歷、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也聊了聊他作為程序員的經歷,金山對他的影響。

···············

上世紀80年代末,武大計算機系學生雷軍苦於每周僅有兩小時上機時間,便在紙上畫鍵盤練習盲打以提高自己使用電腦時的效率。就在他入校這一年,中國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互聯網世界開始向中國張開了雙臂。

八月上旬,在號稱“清河CBD”的小米科技園內,雷軍在拍攝幾天后的十周年演講的預熱視頻。他將在演講中介紹小米的這十年到底經歷了什麽,甚至把踩過的坑都全盤托出想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小米是什麽樣子。

儘管雷軍與他所創辦的小米在過去十年有著高曝光率,但應對鏡頭時他依然不那麽自在。攝影師說,“換一個舒服的坐姿”,他調整了兩次坐姿,“不用很微笑的狀態”,他又繼續琢磨著笑容弧度。這原應是十周年的大型慶祝活動,因為疫情最後調整成雷軍的一場完整的“總結匯報”。

1987年,18歲的雷軍進入武大,在兩年內修完四年課程後,他遊走在“武漢電子一條街”兼職以獲得更多使用電腦的機會。23歲時,他進入金山公司。9年後,他帶領金山成功上市,然後急流勇退,辭去金山CEO兼總裁,轉型去做投資人。

儘管雷軍已是業內翹楚,但真正被這一代年輕人熟知,還是始於2010年他創辦小米。在雷軍看來,十年前的國內手機市場一類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一類是國產手機“中華酷聯”,即中興華為這類大公司,再有就是眾多山寨手機。國際巨頭的產品貴,而國產手機質量一般,雷軍進入手機行業,他期待 “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

雷軍是一名極致的數位發燒友,做手機之前用過超過50多部手機。

小米成立後的一年半,雷軍都在台後,他認為的口碑核心在於超預期,儘管小米科技完成注冊的4個月後,小米就發布了MIUI這一基於Android系統的第三方手機作業系統。直到2011年8月16日,在北京798藝術園區,雷軍才走到台前,他穿著牛仔褲和深色T恤發布了“小米”第一代智能手機,價格1999元。2012年,小米全年售出手機719萬台,年銷售量在2013年上升至1870萬台。身處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小米的性價比是巨大優勢。

接下來十年, 站在風口中的“小米”以一路高速運轉而著稱並寫下一個個成績:發布手機後三年,就拿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寶座、創業九年便成為最年輕的全球500強公司、創立不足十年營業收入破2000億……儘管前期超高速成長掩蓋的許多問題在2015年爆發,銷量下滑,但小米挺過了手機行業的死亡螺旋。雷軍還把小米方法論賦能到其他行業,帶動超過100個行業的整體提升,“我們像鯰魚一樣攪動了很多行業。”

八月中旬,小米十周年演講的前一天,小米連續第二次入選世界五百強。“蘋果,三星,華為,我承認小米今天還不如他們,但其實小米做的還很不錯。”雷軍在演講中從企業發展角度對比一下這些常被拿來和小米比較的老牌世界500強公司,但他眼光不在此,“小米要做國民企業,要做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這個過程注定很漫長”,現在只是萬米長跑的前100米。”

在機房被趕多了也很痛苦

GQ報導:現在我們回到一切的起點,你第一次接觸電腦是什麽時候?你曾說過為了在有限時間裡提高使用效率,而在紙上畫鍵盤盲打練手速,電腦最吸引你的是什麽?當時你為什麽拿著可以去清華北大的成績到了武大計算機系?

雷軍:我會選擇學計算機,是因為我的一個高中好友選了這個專業,我為了跟小夥伴有共同語言,也選了這個專業,選擇武漢大學還因為離家近。計算機最吸引我的是那種徜徉在技術世界中的可操作感。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可以用代碼做很多想做的事。

我很快就迷上了計算機,但那時候學校設備簡陋,數量也不足,我一周下來只能上機兩個小時,完全不解渴,就想了很多招。其中之一就是把鍵盤拓在紙上,上其它課的時候就在下面練習盲打。上機時間不夠就“蹭機房”,趁別人還沒到機房,我先上機,等別人來了再灰溜溜被趕走。被趕多了也很痛苦,但很快我發現大學後面是武漢的電子一條街,我就去很多公司幫忙和做兼職。其實都是幌子,我也不圖錢,就是圖能用他們的樣機和展示機。

GQ報導:在武大計算機系時,你用兩年修完所有學科並業餘時間開發軟體,這種強大驅動力甚至給人一種急迫感,當時你預見的互聯網未來是什麽樣子?你在90年代寫的代碼在前幾年仍被人形容為“詩一樣優雅”的語言,寫代碼是種什麽體驗?

雷軍:我在大學期間,世界還是PC和軟體的時代。那時我認為程序員是很酷的,一門心思想做出很牛的軟體,讓同行覺得你很牛。所以我做過很多軟體,有加密軟體,殺毒軟體,也有清記憶體的小工具。年輕時有一點程序員之間炫技的感覺,像我開發了一款加密軟體,馬上就有人來破解,然後我又升級,雙方你來我往,最後我給加密程序做了20多種算法。

為什麽我會要求自已的代碼像“詩一樣優雅”呢?也是因為炫技,以及程序員的技術自尊心。我們會把自己寫的代碼放出來,也就是現在講的開源。如果你的代碼很糟糕,怎麽好意思拿到大庭廣眾展示呢?一定是非常簡潔,非常優美,邏輯無懈可擊,每一行代碼都很清晰。

我覺得程序員工作的魅力是,只要程序寫得好,可以指揮電腦乾你想乾的事。你坐在電腦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國裡巡行。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早年間,我真的覺得編程這工作我能乾一輩子。

2012年5月15日,小米手機青春版發布時,創始人團隊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宿舍,拍攝了微電影《我們的150克青春》。

GQ報導:你在金山的時期也是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並高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在1994年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時帶寬只有64K。但金山在發展中陷入了“前有微軟,後有盜版”的局面,你當時對整個互聯網業的感受是什麽樣的?

雷軍:1995年美國掀起了互聯網熱潮,這股熱潮在1998年的時候傳到了中國。那個時候我在北京工作,我覺得在這樣的潮流面前不能做時代的看客。

1999年初,我就在金山內部開始試驗。我招了十多個人建立了專門的事業部,做了一個軟體下載站,叫卓越網。很快我們做到了第一名。但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做下載需要很多伺服器和帶寬,但當時伺服器和帶寬都非常貴,用戶又不願意付錢。沒有任何收入,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費用,這個業務如何支撐下去呢?

這些問題想了半年多我才恍然大悟,互聯網只是個工具,未來每個公司都會變成互聯網公司。如果做互聯網公司的話,電子商務是最有前途的,因為它是傳統公司應用互聯網最快的方式。而且我覺得我們當時做的軟體下載不值得下功夫,投入太高,想象空間有限。我就轉型做電子商務,做圖書音像的網上零售。後來為了把事情做大,我說服了金山董事會把卓越分拆出來,單獨運作。再後來,亞馬遜收購了卓越網。對於創業者來說,賣掉親手創辦的企業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於是我花了很長時間總結卓越網四五年的經驗,琢磨未來的發展機會。

當時我也進一步思考互聯網的本質和未來發展趨勢。互聯網公司想成功必須要做到開放和合作,它的行銷核心是口碑行銷和網盟。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關鍵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必須快速開發、快速推廣、業務快速成長,反應速度一定要比傳統業務反應快十倍,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在互聯網模式中,研發人員和用戶將一起開發產品,傾聽用戶的反饋,然後修改。那時我堅信,未來十年的熱點是移動互聯網,手機上網會是一種趨勢。

GQ報導:我們都知道微軟進入中國過程中與WPS發生的故事,在你進入互聯網業的初期,金山的這種民族軟體的屬性是否深深影響了你,至今是否影響著你的一些商業決策?

:身為一名金山人,我一直非常自豪。金山給我最大的影響是給我一種信念,我們中國人也能把事情乾好。因為我最早接觸到WPS是1989年,看到這款軟體界面華麗、功能強大,我覺得不會是國內程序員開發的。結果得知是求伯君開發的,頓時有一種敬仰之情,所以後來求總邀請我加盟金山創業,我很痛快就答應了。這影響了我很多的商業觀察,比如我們覺得有些事國外乾得好,中國乾得不好,我就會去想為什麽,我能不能去改變。像中國製造已經非常強大,早些年我們的老百姓卻不那麽信任國貨,我就想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創辦小米的初衷。

GQ報導:回顧你在金山的歲月,你怎麽評價那段經歷,以及這段歲月對你後來的商業決策有什麽樣的影響?

雷軍:金山是一家很有夢想和抱負的公司,在它創業起步的那個年代,軟體行業是最好也是最先鋒的行業。無論從什麽角度看,金山都有機會做成一家全球領先公司。

金山當年遇到的困難是有點生不逢時,我們“前有盜版,後有微軟”,那個時間點,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完善,金山和微軟競爭天然處於劣勢,生存環境很艱難。金山還在為生存努力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精力去看未來的大趨勢,然後互聯網時代就來臨了。

創業公司要大成,勢很重要。努力,能乾,可以做到中等規模,但這就是極限了。要大成,需要找到台風口,要順勢而為。我在金山待了16年,的確很辛苦,但沒有金山16年的積累,我一上來就做小米這麽複雜業務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回金山,它有著極強的程序員文化和發展韌性。現在金山非常強,金山軟體的市值去年到今年漲了非常多,然後金山辦公是個英雄的夢想,去年上市至今非常成功,金山雲今年上半年也順利在美國上市,表現良好。

沒有“饑餓行銷”,只有“能力不足”

GQ報導:當2011年8月,你以小米科技CEO的身份在798介紹小米時,你是否做好了準備走到台前?剛從金山離職那半年,你說過當時沒有行業會議再邀請您、沒有媒體想採訪你,那段時期你會感到沉寂嗎,在小米時,您為什麽走到了台前?

雷軍:在小米發布手機之前,我們一直處在秘密創業狀態,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和團隊少點負擔,畢竟我太清楚創業的難度了,創業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悄悄地把公司關掉散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測試,不依賴任何外部資源,我們純靠產品能做到什麽程度,所以當MIUI發布甚至走紅時,外部並不知道是雷軍創辦的公司做的。

但這個狀態隻計劃維持到手機發布前。由我來發布第一代小米手機,我有完全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是必然的。我們小米的初創團隊有非常強的參與感,很多同事肯減薪來到小米,就是有承擔創業風險的覺悟。公司成立早期,我們允許員工購買一定量公司的股票。那時我想說這個錢我全部兜底,萬一不成,不讓大家蒙受損失,但一位聯合創始人馬上就製止了我,說一旦我這麽乾,大家就不當真了,就沒有創業的心態了。如果我不走到台前,繼續隱身在幕後,怎麽給大家做一個表率我們是在真正創業呢?我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不是投資人,不是幕後老闆,當然就要走到台前。

2010年1月14日,北京學院路上的逐鹿茶館,小米創業籌備的第一次會議,公司名最後定名為“小米”。

GQ報導:最初每當小米發布新手機和開放銷售,很多人會提前找親戚朋友一塊兒搶購。雖然你多次回應過這不是“饑餓行銷”,但這種“搶購”現象還是很難讓人忽視,現在人們說到小米時還是會講“饑餓行銷”。

雷軍:很多人認為搶購是小米故意為之,或者是小米模式本身的問題,這兩種看法都不對,真實的原因是我們能力不足。

不是手機行業的人,很難理解這其中的複雜度。手機有上千個零件,哪怕只是一個小螺絲釘,也會造成巨大的問題。而早期的小米管理團隊對供應鏈理解太淺,踩了很多坑,犯了很多錯。我2016年接管手機部時,我們整個手機部只有三百人,而同時期友商都是幾千人、上萬人的巨大規模,其中的差距或想而知。甚至我是接管了手機部,才學到了“交付”這個詞,才知道手機缺貨背後的交付問題有多麽複雜。

但是我們遇到的問題太專業了,很難向普通消費者解釋清楚。有時候不止普通消費者,甚至業內資深人士都對我們有誤解。我舉個例子,小辣椒手機的創始人王曉雁,他看到小米成功後,亦步亦趨地學習小米,甚至連名字都是模仿小米取的。但是他就以為手機搶購是小米故意的,真實目的是在二級市場高價出貨,然後小辣椒也就這麽乾。這麽想的友商還有很多,其實他們完全誤解了小米模式,也就學不到精髓,進而逐漸失去了市場。王曉雁後來加入了小米,才發現我們居然真的說的跟做的是一樣的,小米真的不是饑餓行銷,是真的堅持成本定價,搶購是由於我們供應鏈能力不足。我們有很多外部加入的高管,比如盧偉冰、常程、楊柘,都有過這樣的“恍然大悟”、重構認知的過程。當然,今天我們產品交付能力跟上來了,搶購的情況已經很少了。

GQ報導:從創立以來,小米的高速發展就伴隨著“小米速度”,當2016年初小米滑入低谷、不少聲音說小米再過幾年就會消失時,那時你是否意識到太快的速度還是給小米帶來了一些困擾?是否也因為這種發展速度,導致了小米面臨著內外部預期過高的情況?

雷軍:小米一出生就風華正茂,我相信很多問題是可以被高速發展解決的,但另一方面,有些問題總是要暴露的。我們當時的問題講到底是整個手機團隊能力不足,此前高速發展也讓一部分同事膨脹了,心態發生了變化。

到了2015年、2016年,我們公司已經很大規模了,但我們的手機團隊只有三百人。在手機硬體工業領域,除了研發工程師以外,流程和管理,還有產品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這些能力都不夠,很多基礎遠不夠扎實。說起來有點荒誕,2014年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那時候友商我們這裡交流,他們完全不相信我們的團隊只有這麽小規模。

遭遇低谷怎麽辦?我們認認真真在補課,從品質、交付和創新三方面來解決問題。我自己親自接管手機部,下決心去真的徹底搞懂手機硬體工業。那是段苦不堪言的經歷,最多的時候我一天開了23個會。從研發到供應鏈,從項目管理到流程管控,都要去補齊短板,同時大膽提拔年輕幹部,全力招募優秀人才。

GQ報導:你曾說2016年是一場製造業的補課,在2014年到2016年的相對平緩期後,小米又回到快速增長的階段,你當時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理解工業的邏輯,對小米而言,工業和互聯網之間的關係是什麽?為什麽要進入硬體行業,怎麽才能做到每個業務都成為內生性業務呢?

雷軍:從創業的第一天,我們確定了“鐵人三項”的發展策略,就是要做好“硬體+軟體+互聯網”。“鐵人三項”包含了幾個關鍵問題:一、三大業務要融合貫通,實現合力。二、不靠硬體掙錢,我們的硬體其實就是引流的商品。三、當有了流量之後,我們怎麽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來賺取利潤。所以我以前常說,小米本質是個“小費經濟”,我們用心地做產品、提供服務讓用戶滿意,用戶就會讓我們有機會賺點服務的“小費”。

其實你仔細去想想,全球同時能把這三件事做好的公司幾乎寥寥無幾。本質問題硬體公司的文化跟軟體公司的文化完全不同,很少有公司能同時兼備。比如一家軟體公司,他十個部門經理九個都乾軟體的,剩下一個硬體的就說不上話;換到硬體公司也一樣,一大半的部門都是硬體的,利潤也是硬體創造的,那做軟體服務的也就沒有話語權。

小米要實現這樣的突破,我們成立之初就規劃好,要同時招募到硬體、軟體和互聯網的優秀人才。所以我們是從做硬體最牛的摩托羅拉,做軟體最牛的微軟和做互聯網最牛的谷歌來定向組建團隊。要實現這三大團隊的融合,小米實行了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我們至今都堅持了“海納百川”的人才引進策略,不論是來自手機行業,還是互聯網大廠,都能在小米融入,我覺得還是挺了不起的。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807室,小米成立第一天。14名創始團隊成員和1位投資者圍在一鍋小米粥前,這鍋小米粥是黎萬強的父親早上5點鍾起來熬製的。“十來個人,七八條槍”,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就成立了。

GQ報導:在介紹小米時,你常說小米要用互聯網來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但本質上小米還是一群做軟體和互聯網為主的人,這十年裡它給中國製造業帶來了什麽變化嗎?

雷軍:我總結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對中國手機行業有所貢獻。在我們和友商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排名前六的手機品牌,中國佔了4家。我們還掃清了山寨機市場,推動了國產手機供應鏈的發展。

第二是我們推動了很多行業的變革。比如說插線板,我們用做消費電子產品的理念下足心思去做,把以前傻大笨粗的插線板做得美輪美奐。我們做了插線板後,全行業都迅速跟進,今天你去看市面上很多插線板,相比之前要精致用心了不少。自從2014年初正式啟動生態鏈計劃以來,我們和生態鏈企業一起,已經改變了100多個行業。

第三是我們成就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創業者。目前小米生態鏈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比如做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做小米淨水器的雲米科技,還有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我們2015年投資了石頭科技,他的創始人叫昌敬,一個剛從百度出來的小夥子。然後5年時間,石頭科技成為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市值300億。小米模式帶動了100多個行業變革,也成就了一大批創業者。

“對大眾消費品公司而言,

高毛利是條不歸路”

GQ報導:“性價比”也是小米的關鍵詞之一,但許多人對“性價比”的認知其實停留在“價格戰”階段,你認為這是誤解嗎?小米10的定價已經比較高了,小米是否也面臨著利潤的壓力,你是否考慮過以後有品牌溢價的可能性?

雷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小米“性價比”被經常討論,因為很多人簡單地把“性價比”等於了便宜。這其實是對性價比的誤解,每個價格段都有性價比。所以我們在2019年做了一些調整,讓Redmi專注極致性價比,小米專注極致體驗,不要被性價比束縛。但是請注意,不被性價比束縛,不是放棄性價比,小米始終是堅持性價比的。

我們的小米10是首款衝擊高端市場的機型,它的售價的確相對高了一些,但仍然極具性價比,從結果上看已經證明了用戶極為認可。我們的確有利潤的壓力,但這個壓力是反向的,別人擔心利潤太低,我們是擔心利潤太高。因為我們公司有一項董事會決議,小米硬體稅後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得超過5%,任何人不得違背。我們上市後兩個財年的財報中都有明確披露,硬體稅後綜合淨利潤率不到1%,也就是你買100塊小米的產品,小米從硬體上隻掙你1塊錢。在還沒有這條章程的時候,2017年我們發現硬體賺了太多錢,於是直接用無門檻現金券的方式返還給了消費者,今後我們如果超過了5%,也還是會這麽做。

在商業史上,眾多穿越經濟周期的偉大的企業都採用了性價比模型,比如沃爾瑪、宜家等,它的本質是“極致效率”。“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順應人性。當然,我不認為性價比模型和品牌溢價模型有對錯之分,兩者都是合理的商業模式。但小米堅定地選擇了性價比模型,我們就要服務最廣大的消費者,永遠不會去掙所謂品牌溢價的錢。

GQ報導:可是為什麽要設置每年在硬體上的淨利率不超過5%的底線,這種通過限制硬體的利潤的方式,這樣的性價比會帶來什麽?

雷軍:做出這個決定有個背景,就是上市。上市後一定會遇到市場和投資者對盈利的壓力。我們創始人團隊對於硬體利潤率有一致的看法,但10年、20年,甚至百年,如何保證小米的路線始終是正確的,不會違背初心?所以我們用法律文件來做一個永久的約束。

這樣做的本質是要克制貪婪。我在內部講過,我們不需要把稻草賣成黃金的人。如果不克制貪婪,對利潤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對做大眾消費品的公司來講,高毛利是一條不歸路。限制硬體利潤,帶來的是倒逼我們提高效率,專注創新,這樣的團隊才會有長期的戰鬥力。

在小米手機4發布會上,雷軍首次提出小米的願景是“讓每個人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

GQ報導:小米智能生活、智能辦公室的產品很受歡迎,過去一年裡,我有幾位朋友都和我推薦了小米的自動洗手液、小米台燈等,儘管他們使用的是各種各樣的手機。你對小米智能家居的設想與參與是什麽樣的?

雷軍:從一開始,我們就在開始思考IoT,也就是萬物互聯的未來。這其中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這個概念當時已經20年了,一直沒有火起來,或者說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我們覺得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整體解決方案太昂貴了,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二是各大公司都畫地為牢,想獨立完成,沒有形成生態。所以我們的解決思路,首先是做一個一個的單品,用一個平台把它們聯接起來,逐漸進化成整體,同時做開放平台,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推動這件事。

最早的時候,我們認為路由器會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因為路由器是家裡24小時不斷電的。但是後來發現,只要每一個設備能夠方便地聯上網絡,手機就可以成為操控中心。2014年的時候,我們的一個小團隊開發了一個wifi模組,非常簡陋,但可以實現用手機控制一個台燈開關。當時我坐在地上看他們演示,覺得這可能才是未來。但是當時這個wifi模組要30-40元人民幣,大的電器還好,像燈泡這樣的小產品,成本就太高了,不利於推廣,所以我提出一定要把wifi模組的價格做下來,做到10塊錢以內。後來,他們也真的做到了。

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有不少我都深度參與了,比如插線板,因為我覺得傳統插線板擺在桌上實在是太難看,而且體驗也不夠好。我們和突破電氣成立了生態鏈公司青米科技,設計稿被我斃了好多,也是把他們折騰得夠嗆。我們花了上千萬研發費用,前後研發了一年多,最終出來的產品絕對是震撼的。這也是我對很多生態鏈產品的要求,就是要做高品質、高性價比和高顏值的爆品。

全球都在面臨挑戰,我們要更有耐心

GQ報導:在小米2019年財報中,境外收入佔比已經達到44%。在未來,海外市場對小米來說佔多重要的地位?小米過去兩年在歐洲發力的成績如何?

雷軍:國際化的早期,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印度市場搞出了10億元的庫存。但幾年發展下來,我們進入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其中的50多個取得了市場前5名的成績。

小米從誕生之初就要辦一家全球化的公司。2018年11月,我們正式進入西歐市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我們在歐洲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5%,市場佔有率達到17%,市佔率排名首次進入前三位。我們西歐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6%,在主要廠商中增速第一。其中,我們在西班牙市場按出貨量計市場份額37%,連續兩個季度排名達到第一,在法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GQ報導:去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化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小米的全球化和中國產品在全球範圍的起步也才剛剛開始。像小米這種直接面對消費者小米的自有品牌的大規模擴張,你覺得小米接下來在全球的擴張將是一個好時候嗎?

雷軍:今天全球都在面臨挑戰,需要我們更耐心、更要具備適應性。但我們還是相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整個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疫情充分告訴了我們這一點。我們會認真研究、經營每一個市場,服務好當地消費者,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2020年1月2日,小米三期園區,雷軍和小米電視團隊共同慶祝小米電視2019年中國出貨量突破1000萬台。這是中國電視行業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成績。

GQ報導:小米發展的十年也是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十年,對於普通人來說,互聯網真正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你覺得互聯網的發展對小米的發展起到了哪些關鍵性的影響,而在5G+AIoT的時代機遇裡,小米下一步是什麽?

雷軍:小米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因為我們始終信仰互聯網,堅持用互聯網方法論來賦能製造業。如果沒有互聯網方法論的武裝,也就是“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七字訣,小米不可能取得這麽快速的發展,不可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沒有互聯網提供變革的工具,小米不可能進行電商銷售,也不可能通過硬體引流,再通過互聯網服務賺錢。可以說,沒有互聯網就沒有小米模式。

具體而言,小米的十年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十年,小米起步於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初,也通過我們的努力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起飛。與偉大的時代同行,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小米過去十年的發展,成功地捕捉了幾次風口,所以大家會比較關注時代的機遇。但是風口在每一個階段都有,重要的是自身具備的能力。萬物智能互聯網的融合時代正在到來,智能生活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小米也準備好了在新十年裡,放下包袱、重新創業,繼續修煉好基本功,聚焦最重要的手機核心業務和AIoT業務,全心服務好我們的用戶,真正堅持我們的“三大鐵律”,就是“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機會還很多,比如智能手機仍是個人移動計算中心,還有很大的創新作為空間;我們正在不斷擴大我們在智能生活方面的優勢,做新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同時我們也已經開始進軍製造業上遊的裝備製造和智能工廠方案,做“製造的製造”等。

GQ報導:小米交出的十年成績單裡,你有哪些遺憾?此刻的小米處於什麽階段?

雷軍:創業是條很艱辛的路,一說遺憾會有一大堆。但這些遺憾都是成長的煩惱,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小米成立只有十年,還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它肯定會碰到很多的問題,但它的成長性也注定會超過很多人的想象。我覺得小米要做一家真正改變世界、給全球每個人帶去美好生活的偉大公司,這個征程注定很漫長,現在只是萬米長跑剛跑完的前100米。

採訪當天,我們還拍攝了一支問答視頻,雷軍說了些以前鬧出的笑話和一些真心話,並再次說到那句我們都熟悉的“Are you OK”。

看完對雷軍的採訪,你有什麽想分享的,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在微信公眾號後台(GQ報導:GQREPORT)回復彩蛋,送你一個彩蛋

採訪、撰文:歐陽詩蕾

編輯:靳錦

圖片:受訪者提供

運營編輯:肖呱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