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單霽翔:文物也要“有尊嚴”,文化遺產保護不是政府專利

正值暑期,“打卡”博物館的人群越來越多。如今,全國共有5000多座博物館,每年都有上百座博物館建成開放。如果來一次大考,怎樣才算一座好的博物館?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有話說。

好的博物館長啥樣

“怎樣才算一座好的博物館、怎樣才是一種好的文物保護狀態?” 日前,在第29屆書博會“紅沙發”系列訪談上,單霽翔拋出了這個問題。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興建博物館的風潮,大面積、大設計、大投入幾乎成為標配。然而,單霽翔卻認為,“什麽是好的博物館?一座好的博物館不是蓋上高大的館舍,搞華麗的裝修,而是要不斷深挖藏品的內涵,不斷舉辦人們喜歡的好展覽,不斷舉辦人們喜歡的好活動,這樣才能讓人們感受到博物館對於自身生活的意義,人們才願意走進博物館。”

“人們回去之後還能再來的博物館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館。我想,這就是今天人民群眾衡量一個博物館優劣好壞的標準。”單霽翔建議,希望每一座博物館都要持續研究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根據自己的文化資源,凝練出強大的文化力量。

當談到文物保護時,回顧自己在故宮工作多年的經歷,單霽翔深有感觸:“不是把文物鎖在庫房裡面,死看硬守就是好的文物保護。”他認為,應該把文物藏品細心地進行修複保養,讓它們保持健康的狀態,讓它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

只有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這些文物的魅力時,才會精心地呵護這些文物,這些文物才有尊嚴,當五千年文明所積澱下的文化遺產都有尊嚴地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之後,才能讓更多民眾感受到文化遺產對其現實生活的意義,人們才能共同保護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保護不是政府專利

“過去我們經常爭吵保護重要還是利用重要?今天看來保護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傳承最重要,把今天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傳給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單霽翔認為真正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核心理念是兩條,第一條是世代傳承性,第二條是公眾參與性。

世代傳承性,表明文物保護是一個歷史過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責任,任何一代都不能用他現世的優勢來隨意處置遺產,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也有保護、享受文物的權利。

而公眾參與性,則表明文化遺產保護不是政府的專利,不是一個系統部門的行業工作,它是全民的事業,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也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要更多把文物保護的知情權等權利賦予一般民眾,通過教育、展示,使人們熱愛文化遺產,這樣文化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現今“打卡“博物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對博物館的期待有很大不同。如何提升年輕人的參與意願?故宮近年來進行了很多嘗試。“年輕人不僅是邁開雙腳走進博物館,而且還可以通過登錄博物館網站等途徑,來更多地接觸博物館的藏品、展覽,並通過互動,更加多元地參與博物館的活動,還有很多觀眾通過文化創意產品來了解博物館,這些融入現實生活的改變讓年輕人對博物館感覺到更親近。”單霽翔說,回過頭來看,這些年我們嘗試過的一些舉措,無論是互聯網上的內容傳播還是“網紅”文化創意產品,都使更多的年輕人成為潛在的熱愛博物館的群體。

敢於“排雷”才能推動發展

個人可不可以買賣文物藝術品?私人可不可以辦博物館?潘家園能不能賣齊白石的假畫?如今可以輕鬆回答的問題,在許多年前就是擺在文物管理者面前的“三個雷”。

“我在北京市文物局當局長時面對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文物是政府直管專營還是廣大民眾也能夠接觸?過去家裡有文物要送到國家文物商店,不允許自己交流。當時有很多專家不同意文物的民間交易,他們擔心,這樣一來會導致博物館藏品流失,導致文物藝術品外流。”單霽翔回憶道。

再來說說舊貨市場的“高仿”,單霽翔認為,“人民群眾有需求,家裡要買一幅齊白石的畫,你一定要讓他買真的齊白石作品嗎?他知道是高仿、複製的,但他掛在家裡,來享受文化,沒什麽不可以的。”

不破不立,要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就必須敢於突破陳規,在制度先行的前提下,讓更多的公眾參與進來。“後來我們經過研究,鼓勵成立藝術品拍賣公司,鼓勵民辦博物館,鼓勵文物監管的舊貨市場,這是‘三個雷’,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同時,我們也相應制定了3條辦法:藝術品拍賣不允許拍賣出土文物,不允許拍賣館藏文物,珍貴文物不許出境。”單霽翔說。

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面對故宮人滿為患的現狀,單霽翔又動起了腦筋。為了不讓參觀故宮成為一件“受罪的事”,他帶領故宮人經過兩年的研究、實踐,破天荒地采取了限流、購票實名製、網上購票等辦法,解決了多年的頑疾。

“一步一步地研究,永無止境地改善,這樣才能真正把困難解決。”單霽翔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