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獅子會說話:新版《獅子王》跌入“恐怖谷”了嗎?

撰文 | 蔣旖旎

“那些獅子確實做得太真了,完全沒有破綻。”剛剛看完新版《獅子王》的張女士做出這樣的評價,“但是它們‘面癱’,沒表情又在說人話,表現這樣一個童話故事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和張女士有著相似看法的觀眾並不在少數。新版《獅子王》上映之後,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口碑,都與老版動畫片相去甚遠。此次迪士尼以高超的CGI技術複刻了94年的經典原作,除去情懷的再現,片中逼真的動物形象和場景由曾經製作《奇幻森林》的團隊打造,可謂是此次翻拍的最大看點。影片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的確令許多專業人士和影評人驚歎不已,《紐約時報》影評人A·O·Scott便寫道:“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技術層面來評判,那(新版)《獅子王》或許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新版《獅子王》劇照

儘管畫面精美、動物形象栩栩如生,但有一些人卻對高科技在故事中的加入並不買账。電影媒體IndieWire的影評人David Ehrlich就直接指出:“不要問為什麽犀鳥扎祖會說標準英語,雖然它的嘴只會上下移動。”在與David Ehrlich的評價類似的觀點中,“恐怖谷效應(uncanny valley effect)”這個詞被無數次提到,而它也是一些觀眾無法接受某些計算機合成圖像的源泉。

恐怖谷效應

1970年,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了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恐怖谷”理論假設,指當模仿人類或動物的物體(如機器人)幾乎與真實的人類和動物一模一樣,但又不完全相同時,會在其相似度達到某一階段時使人類出現詭異、怪誕甚至反感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的產生雖因人而異,卻真實存在於人們心中。

在恐怖谷理論的示意圖裡,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度在初期會隨著機器人的逼真度而升高,而當逼真度到達一定程度時,人類的好感度會突然逆轉為負值,並且逐漸下滑。這時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細微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並使機器人看上去愈發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僵屍的感覺。而隨著逼真度繼續上升到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時,人們對機器人的好感度又會慢慢恢復正值,產生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在這過程中,人類好感度為負值的階段就被稱為“恐怖谷”。隨著電腦動畫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螢幕上的動畫形象和高度仿真的機器人,也變得更易“跌入谷底”。

動物也是同理。以此次迪士尼翻拍老版《獅子王》動畫片為例,在老版中,因為卡通形象並不足夠逼真,觀眾便會將重點放在它擬人化的特徵上(比如它們使用人類的語言和情感),從而產生移情作用;而在CG技術高超的新版《獅子王》中,一些觀眾就有可能被過於逼真的動物形象所吸引,從而認為它們“說人話”顯得有些突兀和詭異。

新版《獅子王》劇照

產生的原因

為什麽人們會出現這樣的心理現象呢?心理學和人工互動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是範疇模糊理論:人們在看到機器人總會希望自己能夠準確歸類機器人,而類人型的機器人模糊了“人類”和“非人類”的界限,於是這一理論假設人們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不過,之後的一系列實驗證明,人們的確會對無法分類的真實人臉與電腦合成人臉感到困惑,但卻不一定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

感知不協調理論則認為,當人們在本應了解與熟悉的對象上發現了與自己認知不相符的特質,便會產生強烈的負面的情緒。比如大多數恐怖片中“鬼”的形象通常與普通人看似無異,但當他們配上一雙眼球全黑或過度放大的眼睛時,就會使觀眾感到強烈不適。

一位觀眾在觀看新版《獅子王》後評論道:“剛開始總覺得下一秒就會出現趙忠祥老師的聲音,結果獅子倒說起了人話。”在他看來,自己熟悉的螢幕上的獅子通常都是出現在《動物世界》中,而新版《獅子王》中的形象設置與原本經典的動畫劇情相搭配就顯得有些違和。

正如獅子說起人話唱起歌也許會引發觀眾的不適,與外形的“不協調”相對應,聲音和行為同樣也會對人們的認知產生困擾。有網友甚至提到1996年春晚中郭達和蔡明的小品《機器人趣話》,給他留下了不小的童年陰影。小品中蔡明飾演的“進口機器人老婆”張口便是機械的電音,表情僵硬,語氣冰冷,行為詭異。如今這位網友再回憶起兒時異樣的感覺,他說,“那其實是恐怖。”

小品《機器人趣話》

在之前流傳的一個機器人惡搞視頻中,由“Bosstown Dynamics”生產的機器人因不滿壓迫而對創造者發起攻擊。這段以電腦技術完成的極為逼真的視頻,讓一些不知情的網友誤以為科技公司波士頓動力真的生產出如此先進的機器人的同時,也對機器人因其“情緒不滿”而反擊產生了顧慮。

持有心靈感知理論的學者認為,由於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機器是無法擁有“心靈”的,自然也不應該有情緒和感覺。所以一旦機器也開始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緒,人們對機器的心理預期將會被打破,從而導致認知失調,產生反感和恐懼等負面反應。

機器人惡搞視頻截圖

跌入與跨越

CG技術的發展促使創作者們不斷嘗試將人類角色盡可能地向真人靠攏,但早期技術的不成熟卻令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便是恐怖谷的“難以跨越”。

以2004年的動畫電影《極地特快》為例,它作為全球第一部全部使用數字捕捉的高仿真動畫電影,以其人物角色逼近真人為特點,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口碑。有的人認為片中人物動作表情過於僵硬,如同僵屍,雖是面向兒童的動畫片卻令人感到恐懼。

與此相似的還有《太空戰士:靈魂深處》中的角色,該電影在上映前甚至引發“真人演員是否會被電腦取代”的討論。但上映後一些觀眾的反應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表示角色“只可遠觀,不可細看”、“看久了會有點害怕”,這些評價也使這部電影“跌入恐怖谷”。

電影《極地特快》劇照

電影《太空戰士:靈魂深處》劇照

與十幾年面部捕捉技術相比,如今電腦技術創作出的人物已很少會因表情動作僵硬而遭人詬病。在電影《阿麗塔》中女主角阿麗塔的形象便被業內人士譽為“跨過了恐怖谷”。其面部表情自然,動作順暢,將人物與真實人類的相似度更進一步地提高,使觀眾除“眼睛太大”外無法找出女主角明顯的“不像人”的特點。

而Netflix的《愛,死亡,機器人》系列中《幸運13》的女主形象更是讓觀眾在看完短片後懷疑女主角是真人出演。這部短片的視效監製Chris Waegner在製作過程中曾講述到,導演Jerome希望團隊可以打造高仿真的CG動畫,所以他們不得不依據“恐怖谷理論”讓團隊成員用獨特的方式創作,以避免動畫形象引起觀眾的不適。其中高分辨率的全方位面部掃描,為角色提供了大約1000個不對稱肌肉動作和組合動作,最終確保了影片達到“照片級的真實度”。

電影《阿麗塔》劇照

動畫短片《幸運13》劇照

反觀新版《獅子王》,CG技術對動物的逼真還原早已不是難題,但卻使這部經典動畫片如今充滿爭議。這樣的改變除了由“恐怖谷效應”引起,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影評人David Ehrlich認為從概念的層面上講,老版《獅子王》展現了手繪藝術的力量,而正是這些手繪藝術,為迪士尼動畫最早期的作品賦予了神奇的意義——它們打開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而如今,“即使著名歌手的演唱也不具備手繪動畫曾經獨自表達的情感重量,”他說,“數字魔法剝奪了我們大腦做夢所需要的許可。”

新版與老版《獅子王》對比

新版與老版《獅子王》對比

※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乙未光畫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