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民健身 悅動人生

“鮮花得意萬紫千紅閃亮人間仙境 蘆笙忘形八音齊奏唱響摔跤之鄉”,四寨村村口的風雨橋上掛著這副頌揚四寨村摔跤傳統的對聯。村子裡,34歲的吳發貴給8歲的兒子吳優一遍遍講授、示範摔跤要領,“我們侗族式摔跤主要技巧有三種,提摔、絆腳和拉摔。要善於抓住機會,然後突然發力,才能把對手摔倒”。吳發貴8歲時,自己的父親吳智紀也曾這樣手把手教導自己。

代代相傳,念念相續,這樣的摔跤傳統在吳優的家鄉已經傳承了約四百年。吳優的家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雙江鎮四寨村,這個山水之間的平靜山村為侗族摔跤的發源地之一。從明代末年至今,四寨村祖祖輩輩主要的生活娛樂活動就是摔跤。每年農歷的三月十五日,當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摔跤節”活動,方圓上百裡的侗族男女老少都會身著節日盛裝來觀看摔跤比賽。

在吳優就讀的黎平縣雙江鎮中心小學,摔跤也是每日的“必修課”。學校在大課間時,全校師生都會在以摔跤為主題的音樂中練習“摔跤課間操”。此外,學校老師還積極開展侗族摔跤進校園活動,帶領學生學習摔跤技巧。

吳優的父親吳發貴曾經是四寨村的頭號摔跤手,據說年輕時戰績斐然,還曾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侗族摔跤團體表演賽中獲獎。由於2018年底在摔跤中左手脫臼,連續參加了26屆摔跤節的吳發貴只能惜別賽場。今年的摔跤節,吳優成了吳家唯一的“種子選手”。

為了讓吳優傳承自己的摔跤“絕技”,距離摔跤節還有一周時間,吳發貴就開始給兒子吳優展開了“集訓”,身形、步法,吳發貴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吳優。田坎上、鼓樓邊、風雨橋上、摔跤場中,從清晨到日暮,這場關於摔跤的傳承,正在悄無聲息地進行,就如同四寨村風雨橋下生長了數百年的榕樹和靜靜流淌了千年的清水江,生生不息、川流不止。

“我們侗族祖先有個名叫都囊的人,傳說他生得虎背熊腰,身高八尺,神力無比。有一天他上山,途中遇見一隻餓虎,都囊便將老虎摔倒,抱著老虎一起滾到山下。消息傳開,四寨一帶的侗族百姓爭相來跟都囊學摔虎的招數,都囊見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便確定每年三月十五在四寨村集體傳習,並舉行摔跤大賽,這樣便形成了今天的摔跤節。” 摔跤節當天,吳優作為本屆摔跤節年紀最小的選手代表四寨村首發出場。在父親吳發貴和爺爺吳智紀的呐喊加油聲中,吳優面對鄰村比自己年齡大、個頭高的對手取得了一勝一負的成績。

在摔跤節結束回家的路上,吳發貴對吳優說,“參加完這次摔跤節,你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4月15日,吳優(右)在村內的摔跤場上與父親練習摔跤。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7日,吳優(下)和爸爸吳發貴在家鄉的大榕樹下合影。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4月17日,吳優在上學路上。新華社記者袁滿攝

4月17日,吳優(右)在課間操時間與同學比試摔跤。新華社發(賈浩成攝)

4月17日,吳優(前左)在課間操前換上傳統侗族摔跤服。新華社記者袁滿攝

4月15日,吳優從教室內走出,準備去吃飯。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7日,吳優在學校課堂上讀書。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4月17日,吳優(右)在家鄉的大榕樹下面和小夥伴練習摔跤。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4月15日,吳優(左)與父親牽著手路過一片油菜花地。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7日,吳優早上起床後與家中的公雞玩耍。新華社記者袁滿攝

4月15日,吳優(左)在侗族風雨橋內與父親練習摔跤。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5日,吳優(左)在池塘邊與父親練習摔跤。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5日,吳優(左)在鼓樓前與父親練習摔跤。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5日,吳優(左)與父親躺在村內的摔跤場上(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9日,吳優在摔跤節上摔跤,周圍站滿了參觀比賽的人。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9日,吳優(中)與他的父親吳發貴(左)和爺爺吳智紀(右)在摔跤場邊等待上場。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4月19日,吳優(右)在摔跤節上與對手比試。 新華社發(賈浩成攝)

4月15日,吳優(左)與父親牽著手走向風雨橋。 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監製:蘭紅光

策劃:袁滿

編導、剪輯:曹燦

記者:袁滿 歐東衢 劉續 賈浩成 曹燦

航拍:歐東衢 劉續

片頭曲 片尾曲: 侗族大歌《曬介多嘎》

演唱: 黎平縣雙江鎮中心小學合唱興趣班

片頭書法: 歐東衢

新華社攝影部

新華社貴州分社

聯合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