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打罵更厲害的是,父母的冷暴力

"這兩天快氣死我了,我都好幾天不理她了"

"我不打她,也不罵她,我就晾著她,讓她好好反省反省"

聽到這話,我扭頭看了看說話的人。

幾個等著接孩子的家長,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馭兒大法。

說這話的是一位30多歲的年輕媽媽。

而這位媽媽的話,讓我的心頭掠過一陣寒意。

請輸入描述

01

我有一個發小,我們兩家是鄰居。小時候我特別羨慕她,她爸爸是我們村裡唯一的一個大學生,後來分配到城裡工作。

漂亮的衣服,各種文具,還有手裡花不完的零花錢……真是讓人羨慕的不行不行的,恨不得跟她換換爹。

即使是長大後,我總是有意無意的,表現出我的羨慕嫉妒恨。

直到有一次,她告訴我說:"我爸又不理我了,估計這次又得一陣子"

我很吃驚,問:"為什麼?"

她平靜的聲音,帶著淒涼的味道:"從小就這樣,只要我一犯錯,就跟我冷戰"

發小說,他父親認為自己是個有文化的人,打人罵人很不文明,所以從小到大都沒打過她一下。但他用一種,自認為有教養的方式教育孩子:"冷戰。"

發小說,她記得最長的一次長達半年。

上初中的時候,班裡同學流行集郵,她也跟風。

有一次,她花了一百多塊錢,買了一套郵票。那時候的一百元,對於當時的我們,真是不小的一筆錢了。

爸爸認為她不懂得節儉,非常生氣。於是在之後長達半年的時間裡,一直對她冷著個臉,對她不理不睬、不管不問,更不給她零花錢。

直到半年後,他父親認為,懲罰的差不多了,才結束這場冷戰。

發小說,現在想起來心裡還很難受。她說,被忽視,被疏遠和漠不關心,比打你罵你還要難受。

請輸入描述

02

有的家長說,他犯了錯,我不打他不罵他,給他時間讓他好好反思自己,哪裡不對了。

那是因為你忘了,家長和孩子是不對等的,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是孩子可以選擇的,他只有被動接受。你不和他交流,不問他原因,就給他定了罪,並通過冷落、忽視和不關心,讓孩子認錯。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愛,而父母的冷漠和忽視,對孩子來說,是用行動告訴他,爸爸媽媽不愛他。而這是對孩子更大的傷害。

請輸入描述

在西方,有個比較有名的教子方法,叫"Time-Out"。就是讓孩子在一個去房間靜一靜,或者讓他面對著牆壁好好反省一下。我們很多的媽媽,也非常推崇這種做法。

北京衛視《媽媽聽說我》這個欄目,曾播出過這樣一位媽媽,她處罰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關在衛生間。這位媽媽說,最久的一次,她把孩子在衛生間裡關了半天。

在鏡頭裡,我們聽不到孩子的聲音,看不到孩子的表情。

孩子或蹲在角落裡,或起來一遍遍的敲門……

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反省,更多感受到的是,孩子的恐懼、害怕和屈服。

採訪中,在鏡頭前,孩子留著眼淚,對媽媽說:"你可以處罰我,但別把我關衛生間好嗎?"

媽媽不理孩子,本意是讓孩子自己,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錯誤,可結果給孩子帶來了,更大的傷害。

本意是"冷處理",可落到孩子身上確是"冷暴力。"

是方式不對嗎?

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你所謂教育方式,隻不過是你處理問題的方式。

請輸入描述

03

冷暴力是什麼,冷暴力意味著切斷一切聯繫,拒絕溝通。

冷暴力,是讓孩子自己反省,然後主動屈服。

冷暴力,是絕對的"我正確你錯誤"。

而好的教育是什麼,好的教育有溝通,有交流,有尊重,有愛,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發泄父母的情緒。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他的許多作品我們都很熟悉,裡面充滿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嘲諷。似乎他也是個尖銳而冷漠的人。但我們不熟悉的是,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嚴厲又慈祥的父親。

馬克·吐溫有3個女兒,有一次,馬克·吐溫夫婦想帶孩子們去農莊度假。

一家人坐著馬車,顫悠悠的向郊外駛去,一路飽覽著美麗的風景,是女兒們嚮往已久的事情。可就在出發前,不知是什麼原因,大女兒蘇西動手,把妹妹克拉拉打得哇哇大哭。

事後,蘇西向媽媽承認了錯誤。但按照馬克·吐溫的家規,蘇西必須受到懲罰。

懲罰方式要女兒自己提出來,母親同意後,就可以實施。

猶豫了好半天,蘇西提出了,自己最不情願接受的懲罰——不坐乾草車旅行。她對母親說:"今天我不坐乾草車了,它會讓我永遠記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錯誤。"

在整個過程中,蘇西認錯,接受懲罰,都是發自內心的,她沒有因為受到懲罰,而感到受傷害。也沒有覺得,爸爸媽媽不再愛她了。也就是這樣,懲罰才達到了應有的目的。

請輸入描述

04

孩子的犯錯,就要進行管教,就要有懲有戒。

只有懲戒,才會讓孩子,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

只有懲戒,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如何更好的去適應和面對社會。

而管教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不論用哪種方法,你都要孩子感受的你對他的尊重,你對他的愛。

你要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消減。

請輸入描述

在懲戒孩子時,需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愛,懲罰孩子不要以拿走對他的愛相威脅,懲罰不要以"為他好"的名義傷害他。

不少父母在懲罰孩子時,挖苦、責罵、或冷漠以對、拒絕孩子靠近,這些懲罰方式,是父母用"傷害孩子的身心為手段"讓孩子記住教訓。這樣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傷害。

懲罰目的是,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而不是發泄父母的情緒。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夾雜著自己的情緒,甚至更多的時候,就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很多爸爸媽媽說,我也知道不該對他發脾氣,可就是管不住。

做父母,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父母需要完成的第一步。

如果你在懲罰孩子的同時,對孩子亂髮脾氣,請冷靜下來後,跟孩子好好溝通,跟孩子道歉,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接納,因為犯錯而得到的懲罰。

請輸入描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孩子的規則,也是自己的行為準則。

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的。這樣孩子才會從心底裡,尊敬你,認可你,在犯錯後,才能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會心甘情願的接受懲罰。如果長家自己遊走於自己設定的規則之外,又怎麼奢求孩子去遵守呢。讓孩子因為害怕,一時的屈服,只會讓事情走向反面。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不僅僅是目光的平視,更是心靈的平視,人與人之間的平視。不要因為是父母,就武斷的妄下結論。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拒絕溝通,不要冷漠對待。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相信孩子也是相信自己。即使是犯錯後,也相信孩子有擔當,犯錯接受懲罰,承擔行為的後果,是一種擔當。

不論什麼時候,都要告訴他,爸爸媽媽愛她。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