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一兒童節:起源於二戰納粹德國軍隊製造的“利迪策慘案”

即將到來的一個節日屬於孩童,對,是六一兒童節。

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國際上這個天真浪漫的節日的由來是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軍隊製造的“利迪策慘案”。

此事件發生於1942年6月10日,遊擊隊員刺殺掌管捷克地區的德國法西斯上將萊因哈特·海德裡希後得到利迪策村村民掩護,納粹德國軍隊為此實施報復,焚燒了利迪策村所有房屋,屠殺了全村年齡在15歲以上的173名男性村民,婦女則被送往集中營,其中還有88名兒童在集中營被德軍用毒氣殺害。

此後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在1949年11月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上,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而中國在解放後也將我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定在每年的同一天,並在1950年的六一為新中國的小主人迎接慶祝了首個六一。

今天對孩子們來說兒童節的樂趣更多的來源於那天可以有豐富的文藝節目、父母陪伴下的遊樂場承諾,博物館和科技館的一次學習或者一份精致的小禮物。

此時你或許好奇在過去沒有兒童節的古代中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和樂趣來自哪裡?

其實也有很多,文物都是最好的說明,下面以物證史。

中國歷史上關於孩子遊樂的場景出現最多且最集中的當屬“百子圖”。中國古人的觀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被認為是家族興旺最主要的表現。其實這在早期的社會發展中也是有緣故的,在生活生產水準低的年代,人們抵禦外界災害的能力低下,多則意味的強大和希望。

“百子”的典故最早出於《詩經》,是歌頌周文王子孫眾多的歷史傳說,傳說周文王有很多的兒子,而且不是一般的多,等到路邊撿個雷震子的時候,他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了,加上雷震子這個雷公嘴,正好一百個,所以有一說法“文王百子”。

“百子圖”也叫百子迎福圖、百子嬉春圖或百子戲春圖,這類圖案經常會被作為繪畫、雕刻及刺繡的題材,它在圖案表達上是多樣化的,但是幾乎涵蓋了絕大多數古代孩童喜聞樂見的嬉戲玩樂的場景。

觀複博物館所藏一對剔紅百子圖掛屏就是很好的例子,直接上圖: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一)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二)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三)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四)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五)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六)

觀複博物館藏

清乾隆 剔紅百子圖掛屏(局部七)

觀複博物館藏

我們能從此掛屏發現孩童采蓮、撲蝶、垂釣、騎竹馬、下棋、撫琴、賞字畫、粘知了、放鷂子等諸多活動,他們的神態無不表現了當時情境下的歡喜與樂趣。他們區別於如今大多數在電子產品影響下成長的童年,更添了幾分與天地間自然的融合。

今天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在和平的年代享受著家人萬千情感上的關懷和物質上的寵愛。不可否認他們是聰慧可愛的,在認知和創造力上更是比過去進步太多,但作為成人的我們亦不能讓他們遺忘過往戰爭中真實的歷史災難烙印和傳統文化下自然快樂的童趣源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