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金與血淚: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殖民與統治

遠洋航行、探索未知世界和發現新大陸是15世紀的世紀標簽。1492—1502年,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率領船隊四次遠征,發現了美洲大陸。這是一個載入世界史冊的重大事件,也因此,西班牙成為16世紀西方世界的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地帝國。

遠航:哥倫布大航海的時代背景

15世紀,歐洲已經處在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生產力水準提高,商貿發達,尋找海外市場是各國的第一要務。這個時期,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但歐洲商人對東方的黃金、絲綢、瓷器、珠寶和香料充滿了無限渴望。就國家層面來說,歐洲各國急需大量黃金來滿足各種需要。此時,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征服了西亞,控制了東地中海海域,歐洲與東方的陸上貿易通道被切斷,迫使歐洲各國開辟新的貿易路線。

收復失地運動勝利後,面對戰爭創傷的西班牙急需振興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生產。他們希望通過海外探險獲得財富,特別是黃金成為他們的最愛。如此看來,哥倫布遠航有了國家層面的支持。而就科學技術發展來說,地圓學說已被廣泛接受,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進一步發展,西班牙能夠建造多桅帆船。

此外,哥倫布從小就富有冒險精神,喜歡航海,青年時代更是四處遊歷。為了圓自己的遠航夢想,他在各國四處遊說,但在葡萄牙,他慘被拒絕,國王甚至將其看作一個騙子。而在西班牙,事情終於有了結果。1492年4月,哥倫布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簽訂協定,國王同意為遠航探險提供資助,伊莎貝拉一世甚至將自己的首飾盒和私房錢都給了哥倫布,資助他去印度找黃金,順便宣傳天主教。當時,西班牙國王對資助哥倫布遠航探險未知世界並沒有太多的期望,可是其資助活動卻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使得西班牙在大航海時代捷足先登,搶得先機,後來建立起從菲律賓到拉丁美洲的第一個世界性殖民帝?國。

征服:西班牙在美洲的野蠻殖民

現在萬事俱備,哥倫布開始遠航。1492年8月3日,這是一個偉大的、值得歷史銘記的一天,哥倫布肩負西班牙君主的期望,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遠航船隊,開始了第一次向西遠航,向著茫茫大洋進發。哥倫布先後進行了四次遠航,其中第三次橫跨了大西洋,經過艱難險阻,他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古巴等地,他本人堅信到了印度。當時,世人根本就沒有想到在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新大陸,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哥倫布的發現是個“偉大的錯誤”。

但是,哥倫布的第一次遠航具有強烈的殖民主義性質,反映了西班牙王室和貴族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的實質。此後,他又進行了三次遠航。在美洲,他掠奪大量黃金,強迫當地印第安人向西班牙王室交稅,甚至還將他們作為奴隸販賣到西班牙。而發現美洲的消息在西班牙和歐洲傳開後,立刻成為一條爆炸性的消息,掀起了一股探險、尋找黃金、殖民地擴張和掠奪資源的熱潮。此後,更多的探險者、冒險家和移民如浪潮一般來到美洲,野蠻殖民時代開始了。美洲歷史被徹底改變,昔日平靜猶如田園牧歌一般的歷史只能存在於當地人的記憶中。歐洲所開辟的“大航海時代”,成了美洲原住民永遠的傷疤。

最早入侵拉丁美洲進行殖民活動的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其中,西班牙統治階級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將新發現的地區佔為己有。由於西印度群島是哥倫布最先發現的地區,距離西班牙本土又相對最近,因此該地區便首當其衝,成為西班牙殖民者最先征服的對象。在西印度群島中,海地島很不幸成為殖民者的第一個殖民目標。從哥倫布在該島興建永久性殖民點開始,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血腥和暴力的殖民掠奪,殖民者出動了全副武裝的步兵、騎兵以及獵犬,以血和火為手段屠殺當地的印第安人,對該島進行殘酷的征服和殖民。當地的印第安人不僅被殖民者強征各種稅收,而且還像宰殺牲畜中的羔羊一樣被大肆屠殺,殖民者使用各種殘酷的手段,例如:刀劈、斧剁、火燒、砍頭以及開膛破肚,等等,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由於西班牙殖民者的瘋狂屠殺,該島的印第安人的人數驟減,到1548年左右,原來的30萬人,只剩下不到500人。如此,到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已經佔領了整個西印度群島。16世紀20年代,又先後侵佔了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接著又相繼侵佔了智利、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等地。葡萄牙則侵佔了巴西。這樣,到16世紀中葉,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都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另外,英法等國殖民者也侵入拉丁美洲,佔領了加勒比海一些島嶼,並且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手中搶佔了牙買加、圭亞那和海地島的西部。在征服拉丁美洲的過程中,西、葡等歐洲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掠奪印第安人的土地,摧毀印第安人的文化,毀滅了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瑪雅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場浩劫。殖民者摧毀當地文明後,在所侵佔地區分別建立起各自的殖民統治。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拉丁美洲的歷史,同時也是拉丁美洲人民的血淚史、屈辱史、抗爭史。

掠奪:成為稱雄世界的殖民帝國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人民屍山血海之上獲得了巨額財富,大量黃金、白銀、珍珠以及煙草、牛皮、可可、糖、染料等源源不斷流進了西班牙。據統計,從16世紀中期到18世紀的250年中,西屬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開採了約1億公斤白銀;僅僅1493年到1610年間的約120年裡,西屬美洲就生產了170噸黃金,最高峰時年產量約5噸。殖民地向母國輸入大量的真金白銀,使西班牙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西班牙王室成員和一些貴族發了橫財;而塞維利亞則成為歐洲金融、經濟中心。同時,與摩爾人的長期戰火,使西班牙鍛煉出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巨額財富又反哺西班牙陸海軍雄踞大西洋兩岸。西班牙還通過與神聖羅馬帝國聯姻,迎來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西班牙,作為聘禮,富庶的尼德蘭也成為西班牙領土。此外,西班牙還在亞洲佔據菲律賓群島作為殖民地,由此成為稱雄世界的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

而對於探險者來說,根據合約,天主教雙王是所有發現新大陸的宗主,土地主權歸國王所有,而哥倫布有權把新土地上總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為己有。不過,天高皇帝遠,更多時候國王也無暇顧及美洲的具體情況,因此探險者在美洲擁有很多權益,一方面他們冒險後可以得到很多財富,從一貧如洗的一介平民,成為富甲一方的富豪;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得到一個爵位封號,從地位卑微之人上升為萬眾矚目的一方貴族和霸?主。

總之,哥倫布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直接後果就是歐洲殖民者瘋狂瓜分和掠奪美洲大陸,美洲大陸成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堂,卻淪為當地印第安人等土著居民的地獄。

統治:西班牙殖民體系的建立完善

16世紀,西班牙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地帝國。美洲的“印第安王國”,是西班牙領土的一部分和財富稅收的來源地。但是,西班牙王室從來沒有在美洲建立王國機構,主要原因是擔心這樣會造成權力分散。而在美洲的殖民地區域極其遼闊,各地情況也是千差萬別,如何管理美洲殖民地成為西班牙殖民者面臨的一個十分傷腦筋的問題。為了牢牢地將這塊殖民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建立了一套複雜嚴密、等級森嚴的、龐大的殖民統治機構,管理殖民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對拉丁美洲實行殘酷、落後和封建主義的殖民統治。西班牙統治美洲300多年,這套官僚機構逐步完善,主要機構有以下組織。

其一是西印度事務委員會。1524年,卡洛斯一世發布命令,正式成立西印度事務委員會主管美洲殖民事務,這是代表西班牙國王長官和處理整個美洲殖民地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地位相當高。這個機構的人員構成並沒有明確規定,開始時只有4~5人,後來隨著美洲事務增多逐漸增加到近20人。委員會有主席一名,每周需要向國王匯報美洲事務方面的工作。委員包括學者、專家和法律各界人士。西印度事務委員會擁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委員會下面專設一個貿易總督,負責西班牙和美洲殖民地間的貿易往來以及與此有關的事務。這兩個機構都設在西班牙本土。後來,隨著拉丁美洲局勢的變化,西印度事務委員會也不斷進行改革。直到19世紀初期,曾經偏安一隅坐吃山空的西班牙終於受到了歐洲大陸資本主義國家的衝擊,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淪為歐洲舞台上的“龍套”,西印度事務委員會也走到了生命盡頭,被廢除取消。西印度事務委員會一共存在了300多年,為加強和鞏固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奴役和剝削拉丁美洲人民的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

其二是總督區。16世紀初,西班牙為了加強海外的殖民統治,在拉丁美洲建立了總督區,每個總督區由王室派遣一名總督,協助國王直接管理殖民地事務,這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最大和最高一級的行政機構。總督區首腦稱為總督,他們具有相當大的權力,例如代表國王,長官立法,管理行政事務和財政稅收,任命官吏,統領軍隊,指導宗教事務等。西班牙王室鑒於總督的權力在不斷膨脹,對總督們做了很多限制:任期一般為3~5年,不準帶已婚子女上任,不準在殖民地經商和購置產業,任期屆滿後要接受審查,等等。可是,由於天高皇帝遠,總督往往成為總督區的土皇帝,西班牙王室的力量對此往往鞭長莫及,使得這些規定實際上都沒有得到認真執行。西班牙王室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很多總督區,最早成立的總督區是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為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城),管轄範圍極大,最興盛時期管轄範圍包括今墨西哥全境,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羅裡達州的全部或大部,中美洲(巴拿馬除外),西印度群島,委內瑞拉以及亞洲的菲律賓。其次為建立於1542年的利馬總督轄區,首府為利馬,最初管轄巴拿馬和除委內瑞拉以外的整個南美西屬殖民地,後來情況發生變化,管轄範圍大大縮小,僅有秘魯和智利兩個地區。再次為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為波哥大,管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3個地區。最後成立的是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管轄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4個地區。

其三是都督轄區。因為總督轄區管轄的範圍太大,總督的權威難以到達邊遠地區,同時為了分散總督過於集中的權力和勢力,以及出於加強邊遠地區的防禦力量的需要,西班牙王室將總督區中的某些地區設為都督轄區,首腦稱為都督,由國王直接任命,雖然在名義上屬總督轄製,但實際上擁有很大的自主權。西班牙在美洲共設有5個都督轄區,這些都督轄區由於距離西班牙本土千山萬水,十分遙遠,因此西班牙王室節製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其實,無論是西印度事務委員會,還是總督區或者都督轄區,這套行政管理體制實際上是西班牙封建王國統治制度的一個翻版,在長期殖民統治中不斷完善,但是換湯不換藥,萬變不離其宗,其宗旨都是對拉丁美洲的瘋狂掠奪,對當地人民實行殘酷剝削和壓迫。

為了加強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西班牙王室除了重視政治統治外,還特別重視宗教領域的統治,為此擴大宗教影響和滲透,使其成為殖民統治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支柱。具體來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加強天主教會的統治,將天主教會作為他們實行專製統治的重要支柱和控制、奴役印第安人的精神武器,麻痹了他們的思想,弱化了他們的革命精神,腐蝕了他們的革命意志,卻又誘導他們在天主教教義中獲得心靈上的安慰和解脫。通過殖民者的宗教教化,當地印第安人不得已安於現狀,將希望寄托於未來的天堂,思想上的順從導致他們不再采取激進行動打破現有的統治秩序,這也是殖民者希望看到的結果,對於他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殖民者所到之處大肆建立教會,教會的大主教、主教等都由國王任命。教會的傳教士們強迫印第安人改信天主教。教會還設立宗教裁判所,與其思想不符者皆被視為異端,進行殘酷鎮壓。此外,教會還控制和摧毀殖民地的文化教育事業,嚴密控制殖民地的社會生活。天主教會實際上已經成為拉丁美洲殖民地殖民統治機構的一部分。

經濟方面,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建立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貴族、地主、官吏以及天主教會霸佔著大片土地。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印第安人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到來,印第安人的命運就發生了翻轉,如同“萬丈高樓一腳蹬空,揚子江心斷纜崩舟”,徹底掉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但是,印第安人又是一個不屈的民族,300多年的殖民統治中,為了自由和獨立,他們沒有放棄命運的抗爭,終於在19世紀初獲得了自由和獨立。印第安人坎坷多舛的命運、不停抗爭的故事,同時也證明了這樣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鬼怪,一切只能靠自己,幸福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命運只能由自己掌握。

本文摘選於《不可不知的西班牙史》,尚德君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經出版社授權刊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文章內小標題與部分圖片為後來所加,編輯:張愛琪。)

作者介紹

尚德君,1974年生,遼寧鞍山人,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歷史作家。研究方向:古代羅馬史、世界古代史。在《古代文明》《歷史教學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專業期刊雜誌發表相關歷史文章多篇,在《澎湃新聞?問吧》開設歷史專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