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靠堅船利炮靠碉堡炮樓?葡萄牙人的亞洲殖民套路才叫深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似乎歐洲殖民者們是靠堅船利炮等先進的武器將當地的土著打敗的。但這個固有印象卻未必正確。歐洲人的征服之旅由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帶頭,而因為《托爾德西利亞斯條約》,西班牙面對的敵人難度要比葡萄牙小得多。

葡萄牙要面對的是東方文明古國印度,盤踞在馬六甲的蘇丹,還有阿拉伯半島各種錯綜複雜的穆斯林勢力、控制紅海、開羅的馬穆魯克王朝,以及蘇萊曼一世的奧斯曼帝國。這些敵人不光數量比他們多,也持有火槍、裝備有火炮,武器裝備比葡萄牙人還要好,也比他們富裕。那時候還沒有燧發槍,火繩槍還沒有十字弓好使;葡萄牙當時造船技術也跟不上西班牙,造的船還有很多是小噸位的卡拉維爾帆船,這種船幾乎就不能裝備艦載火炮……

但是葡萄牙卻將這些敵人打敗了,他們能獲勝的關鍵點在於采取的戰略。早在達伽馬第一次行駛入印度洋時,他們就開始搜集當地有用情報了。他們知道印度洋、阿拉伯半島、馬來附近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各種勢力的兵力、武器都不容小視,也偵查到了次大陸面積很大。當達伽馬帶著消息回到葡萄牙之後,葡萄牙王室們便討論如何對付未來的敵人們。經過商討後,他們決定了怎麽征服西亞:通過在貿易港口附近建立要塞、堡壘來控制貿易中心;多建造“海上要塞”卡拉克帆船,這種帆船能裝載輕型火炮,能給葡萄牙登陸部隊提供一定火力支援,高聳的首尾樓使這種船和陸地城堡一樣可以安排很多弓箭手、火槍手,更關鍵是這種船裝載量是卡拉維爾帆船的幾倍;每一年都派艦隊到這些貿易點將各種原材料、資源運回裡斯本,換防士兵。

由於葡萄牙每次遠徵人數都很少,1497年到1504年七年間只有5500人次往返於印度,除開首航的達伽馬外平均一次艦隊有1000人左右。人員稀少使他們決定不要深入內陸,“進入內陸不要超過五海裡,且隨時保證部隊撤離到船上或要塞內。”是當時葡萄牙的作戰法則。一座堅固的要塞只需要100到300人就可以牢固守住,船隊撤走時候會留幾條船給守軍用,這些船可以在被圍困的時候去附近找一找補給偷偷運給守軍,即使被圍住幾個月也不怕。一旦守軍撐到第二年春天,那麽新一波的生力軍就會隨著艦隊到來。

葡萄牙這種以守代攻的戰略當然也有很大困難,重點就在於建立要塞的速度一定要快,因為季風的原因,艦隊大部分人員、船隻一定要當年回一次裡斯本卸載所裝資源,人手一旦不足要塞就建不成了。在1505年,決定開展重點防禦策略後,整個葡萄牙就開始不停的在全歐洲收購木材、石頭,用於製作要塞的預製件,包括窗框、加工過的石料,用於建造船隻的木材等等,確保船隊航到目的地就馬上開工。還帶有要塞防禦利器——火炮(即後來傳到明朝的弗朗機炮)。

此外,為了給孤懸海外幾萬海裡的要塞加一道外交保險,葡萄牙一直在尋找他們在世界另一頭的盟友,他們的目的是對付麥加的馬穆魯克王朝,和散落在印度海岸、馬來群島控制整個印度洋、太平洋貿易的阿拉伯商人們,並不想對和他們沒有仇恨的印度教徒動手。葡萄牙情報工作做得很好,知道西亞各種勢力明爭暗鬥,他們參與其中,幫一夥人乾掉另外一夥人,以此結交盟友。面對非穆斯林的印度商人他們隻收取過路費即可,不會動武。

要塞的選址、設計一定要好,要塞建設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年可能只能建一座。經過多方考察後,葡萄牙人選了科欽、卡利卡特、果阿、霍爾木滋、馬六甲等幾處。科欽是葡萄牙在印度最早的盟友,也是印度大陸基督徒最多的地方;卡利卡特、果阿、霍爾木滋、馬六甲都有很多阿拉伯商人往來於此,霍爾木滋更是馬穆魯克王朝馬匹的重要轉運站貿易站,其精銳騎兵馬匹的就是來源於此。佔領、鞏固以上幾個據點後便可以從經濟、軍事上打擊到葡萄牙的麥加仇人。

葡萄牙最大的“海上堡壘”,海洋之花號, 比起小型的卡拉維爾船她的大裝載量和高聳的船樓既能利於士兵防護,也能裝載大量貨物。

葡萄牙這一戰略對兵員稀少的他們來說是很奏效的,佔領大量的領土對於遠徵人口過少的他們來說本就不符合實際,要控制一年隻到一次海外領地最好辦法只能是固守海外據點。這些據點周圍的敵人本身又各自為政,西亞各地本來交通就不發達,西亞多是沙漠,海路上又被葡萄牙在1500年開始猛造的“海上堡壘”阻絕,援軍即使到了葡萄牙要塞下也多半被饑餓和疾病所困戰意全無。

在固守要塞、貿易站的策略下,葡萄牙主要世仇馬穆魯克王朝經濟、戰略資源萎縮,給本就處在內亂之下的開羅蘇丹沉重打擊,被奧斯曼軍隊消滅。葡萄牙雖然控制了整個印度洋的貿易,卻沒有更強的國力去直接消滅任何一個王國。1538至1559年,馬穆魯克王朝的替代者奧斯曼帝國試圖清除印度洋、馬六甲上葡萄牙的據點,當時奧斯曼帝國在蘇裡曼一世統治下陸海軍都非常強大,但在葡萄牙要塞面前還是無功而返。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紅衣弓箭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