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跟腦梗心梗一樣兇險

說起腦梗、心梗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兩類十分兇險的病症,當發生腦梗或心梗時,如果不及時救治會有生命危險。而梗阻發生在下肢部位也就是俗稱的「腿梗」,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要是不及時治療改善,下肢動脈的供血患者面臨的將是截肢的風險。

老寒腿又犯了?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何大爺70歲了,除了患糖尿病10多年身體還算健朗,平時有晨練的習慣,最喜歡和老夥伴在一起逗趣,用何老的話說就是「閑不下來」。可最近2年來,老人家不得不「閑下來」。何老發現自己走路不如從前了,稍微走個兩三百米,小腿就酸痛的不行,需要停下來休息一會才能再走。去年冬天,這腿的毛病更重了,最多只能走個百十來步,也沒法遛彎兒了,有時待在家裡也會覺得小腿發涼,又酸又痛。老伴兒總說何老是「老寒腿」,穿厚點就好了,這是老年病,看醫生也沒用。可是從此何老就被「圈」在家裡了,每天只能從窗戶看向外面「望洋興嘆」,想出去還出不去,所以每到秋冬季節老人總是上火起一嘴大泡。兒女看到老人的情況也著急上火,將老人勸到了黑龍江遠東心腦血管醫院,請介入科孫政育主任看診。一查,著實嚇了一跳,何老兩條腿的血管都堵了,如果再不接受治療,隨時都有下肢動脈缺血壞死截肢的風險。

其實每年冬季,很多老年人也像何老這樣,開始出現下肢發涼發麻活動後腿部酸疼,甚至走路一瘸一拐。他們往往認為是受涼導致「老寒腿」發作了。可是這「老寒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就是年齡的增長,隨著氣溫下降寒冷刺激而發作加重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病情進展導致。

腿疼先看血管 區分兩種疾病

孫政育主任建議何老立即實施下介入治療。他介紹,介入支架植入是一種微創的治療最佳手段,在一根只有針頭粗的導絲引導下,就可以將支架放入閉塞部位復通血管,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恢復快等優勢,目前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主要方式。術後不久,何老的癥狀就都消失了,雖然氣象很冷,何來還是堅持每天出去遛彎,開心壞了。

據統計,7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超過14%的人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而實際就醫比例遠低於該比例。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為什麼叫「腿梗」?孫政育主任介紹說,因為它與心梗、腦梗發病原理相似,就是下肢的動脈發生了梗塞,下肢遠端缺血缺氧,進而引起肢體的發涼、麻木、潰瘍甚至組織壞死,最終導致截肢,與三高等慢性病密切相關,且往往身體幾個部位血管的梗塞容易伴隨著出現,這也就是說,曾經發生過腦梗心梗的人,發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許多,反之亦然。

孫政育主任提醒,區分老寒腿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要看「老寒腿」主要表現在關節腫脹、疼痛,其疼痛特點為活動時加重,休息後可以緩解,常在寒冷的季節以及陰雨天加重,初期往往表現為膝關節的不適,逐漸出現疼痛及腫脹,甚至活動不利、關節變形。而下肢動脈閉塞症,早期常表現為腿部發涼、麻木,腿部肌肉會出現痙攣,俗稱「抽筋」。進入中期後,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行走數十米至數百米後,出現下肢疼痛,通常表現為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他部位的疼痛,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時間後疼痛緩解,可再繼續行走,繼續活動疼痛可以反覆出現。隨著病變的加重,出現疼痛的距離越來越短,從幾百米到最後的十幾米,甚至幾米,需及時治療。晚期患者即使不運動仍然會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間入睡時更重,使得患者寢食難安,精神緊張。腳上即使破了一點也非常不容易癒合,下肢逐漸出現壞死,最終只能截去壞死肢體,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對於動脈狹窄嚴重甚至閉塞,已經有明顯缺血的患者,單純的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介入治療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