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說中國 | “德國的中國城市”杜伊斯堡:“一帶一路”進入歐洲的大門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每周,約30列來自中國的列車抵達杜伊斯堡(Duisburg)巨大的列車貨物集散地,列車貨櫃滿載來自重慶、武漢和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而來,再滿載著德國造汽車、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而去。

杜伊斯堡是德國傳統的魯爾工業區重鎮,位於萊茵河的魯爾河交匯處,杜伊斯堡港也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上世紀末,杜伊斯堡傳統的鋼鐵工業沒落,大批工人失業。

如今,中國提出的跨越歐亞的“一帶一路”巨集偉倡議突出了杜伊斯堡這個內陸港的重要性。在這裡,貨運列車直抵萊茵河畔,列車貨物被裝船,或者送進巨大的倉庫(每個庫房有足球場大小),或再由火車或卡車轉運到希臘、西班牙或英國。

《衛報》在德國的記者奧爾特曼(Philip Oltermann)報導說,“一帶一路”的基建規劃把杜伊斯堡當作歐洲物流中樞,杜伊斯堡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內陸港。到達那裡的列車80%來自中國,那裡成了中國貨物抵達歐洲的第一站。這些列車經過古代絲綢之路的北線,經過中國霍爾果斯口岸、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抵達歐洲。

19世紀德國著名旅行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著作使“絲綢之路”這個詞廣為流傳。一個半世紀後,德國傳統工業城市杜伊斯堡又開始積極擁抱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

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到訪杜伊斯堡港。在當時的歡迎儀式上,北威州州長克拉夫特和杜伊斯堡市長林克均表示,將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為北威州和杜伊斯堡港帶來的新機遇,加強同中國的合作。

2014年3月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德國北威州杜伊斯堡港。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在過去8年當中,在杜伊斯堡居住的中國公民數量增加了一倍,從當初的568人增加到了1000多人。中國商業機構也增加了一倍,達到了90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現在是吸引來最多中國學生的德國大學,那裡現在也有了孔子學院,中國學生大部分在學習工程和經濟學專業。隨著中國人增多,杜伊斯堡也開始有了相對正宗的亞洲快餐店,他們對老一輩外來移民帶來的土耳其燒烤形成了競爭。

用林克市長的話說:“我們是德國的中國城市。”多年來他治下的這個城市一直是個魯爾地區工業面臨長期結構性挑戰的典型:1987年全世界都看到了杜伊斯堡工人抗議的照片,照片顯示成千上萬來自克虜伯鋼鐵廠的示威工人封堵了萊茵河上的一座大橋,抗議關閉工廠。

據《衛報》報導,2018年,杜伊斯堡的失業率為12%,差不多是德國平均失業率的4倍,但至少沒有了過去那種火爆抗議的景象。林克說,“很多跡象表明這個城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們歡迎中國把這裡當作進入歐洲的門戶,和歐洲走出去的跳板。

貨物港的總裁埃裡克•斯塔克(Erich Staake)當仁不讓地把成就歸功於他們港口的創業精神。自從他1998年走馬上任後,杜伊斯堡港的就業從19000增加到了50000。

斯塔克說,如漢堡等德國其它港口都像“房東”那樣隻管收租金,而杜伊斯堡則主動吸引新業務,對其物流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甚至還成立了自己的鐵路公司。他們還建造了面積兩萬平方米的新倉庫,中國鐵路公司能夠在新倉庫中存放2000個貨櫃。

斯塔克的雄心還不止這些。他說要確立杜伊斯堡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永久性地位,讓連接歐洲和中國的鐵路運輸發展超過其它的貨運方式。

“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鐵路貨運費用幾乎是海上航運的兩倍,但是鐵路運輸只需要12天,而海上航運卻要45天。但是航空貨運的費用至少是鐵路運輸的兩倍,而且平均時間需要5天。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把貨物交付周期縮短到10天以內,那麽就能釋放更多潛力。”

欄目:他說中國

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大/家/都/在/看

本期編輯:張帆(實習)

本期校對:李兆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