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寶跨越千年 解碼漢世雄風

每一件國寶如同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碼,記錄過去,也昭示未來。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便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回窺盛世強漢的絕佳機會。

說起滿城漢墓,那可是赫赫有名,它地處距離北京兩百多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位列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乃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合葬墓。此番滿城漢墓“明星文物”幾乎悉數進京亮相,包括銅朱雀銜環杯、錯金銅博山爐、鎏金銀蟠龍紋壺等,尤其是名列我國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目錄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更是近30年來首次走出河北博物院。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至於劉勝何許人也,不妨先看看他那些歷史界“網紅”的親戚們——父親是漢景帝劉啟,兄弟是漢武帝劉徹,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更是逢人便稱自己系其後人。“七國之亂”被鎮壓後不久,景帝改中山郡為中山國,十幾歲的皇子劉勝被封為第一代中山王,身歷景帝、武帝兩朝42年,是在位最久的中山王。彼時正值西漢盛世,國力強大。

豹形銅鎮

從展品的藝術氣質便能一窺究竟:無論是馭獸的力士,還是蓄勢而飛的夔龍,都與漢代人自信進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勁弩長戟、堅甲利刃伴隨著大漢將士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印證了漢代人英勇尚武之精神;登峰造極的鎏金、錯金銀、鑲嵌工藝,色彩鮮明、線條流暢的彩繪技法,彰顯了盛世非凡的創造力。

銅說唱俑鎮

展品中不少銅器銘文包含了很多官名(處所),可以印證西漢諸侯國“百官皆如朝廷”的史實。原來,新建的中山國仍可使用中山王的獨立紀年、自鑄錢幣,機構職官設定一如朝廷,滿城漢墓出土的金餅、五銖錢為了解漢武帝時期的鑄幣情況提供了充實的論據。不過,伴隨“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的頒行,各諸侯國雖保留王國的威儀,但勢力已遠遠不及漢初諸侯國。

“當戶”銅燈

劉勝曾利用到長安朝拜的機會向他的庶兄漢武帝劉徹進言,請他顧念骨肉親情,勿再削減諸侯封地,但無功而返。於是他看破時局,從此遠離朝政,在封國內與夫人舞文弄墨、遊獵宴飲、養生保健,隻愛那風花雪月、美人美酒,過著逍遙似神仙的日子,很有點熱播電視劇《琅琊榜》裡紀王爺的範兒。若仔細瞧,會發現劉勝那件金縷玉衣的肚子部位有明顯突起,看來他的王爺日子過得的確滋潤,連啤酒肚都有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說他“優於文辭,為漢之英藩”,也有人說他“樂酒好內,不堪任藩臣”。墓室中曾出土數十個大酒缸,盛滿酒可達萬斤,從側面印證了他嗜好飲酒的說法。

透雕雙龍紋白玉谷紋璧

沉迷酒色讓他擁有多達百餘名子女。如此看來,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似乎也沒啥特別值得驕傲之處。公元前113年,享樂一生的劉勝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和王后竇綰最後的歸宿是效仿其祖父漢文帝劉恆“因其山,不起陵”的霸陵,長眠於滿城陵山中。

經典展品

金縷玉衣

在劉勝那件全長188厘米的“金縷玉衣”被發現之前,人們只能憑借史料的記載想象其模樣兒。

“金縷玉衣”其名初見於《漢書》,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所穿殮服。漢人認為,玉能保護屍身不腐,就製作了玉衣。金縷,指的是串連玉片的金絲。

劉勝的“金縷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連綴金絲約1100克,由上百名工匠花了兩年多時間製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玉片上有些鋸縫僅0.3毫米,鑽孔直徑僅1毫米;所用金絲最細的直徑只有0.08毫米,和一根頭髮的細度一樣。

製作這件玉衣的費用,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劉勝身為諸侯王,理應只能用“銀縷玉衣”,而實際出土的卻是“金縷玉衣”。這不是逾矩越級了嗎?實際上,這與西漢時殮服制度不完善有關。玉衣等級的規定,直到東漢才嚴格執行,《後漢書·禮儀志》載,皇帝的玉衣用金縷,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用銀縷。

劉勝夫婦試圖借助金縷玉衣、鑲玉漆棺來實現永生不朽的願望,但“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終究只是幻滅的神話而已。

“中山內府”銅鑊

鑊即大鍋,用以煮牲肉。因為它的口沿上刻有銘文“中山內府銅鑊,容十鬥,重卌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西漢中山國的十個國王中,只有第一代中山靖王劉勝在位時間長達42年之久,其余各王在位時間都沒有超過30年的,所以“中山內府卅四年”的字樣足以證明,滿城漢墓的墓主人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相當於劉勝的“身份證”。而且,銘文對於時間的記載精確到日,這在滿城漢墓刻銘銅器中是唯一的。

錯金博山爐

滿城漢墓出土了大量爐具,尤以錯金博山爐最為精美。它是爐身似豆形的熏香用具,通體用剛柔相濟的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錯金是金銀鑲嵌的一種工藝。把香料放入點燃,香煙通過爐蓋的許多小孔,嫋嫋上升,彌漫房中。博山,乃古代神話中的仙山。“忽聞海上有仙山,同在虛無縹緲間”, 一千年後的白居易有詩為證。

爐盤上部和爐蓋則鑄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巒,以象徵陸地和群山。爐蓋上就山勢鏤孔,山巒間有神獸出沒,虎豹奔走,機靈的小猴或是蹲在山峰高處或是騎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則在山中巡獵。二三株小樹點綴其間。一幅秀麗生動的自然山景就在工匠們的鬼斧神工中躍然而出。爐座把上透雕成三條蛟龍騰出波濤翻滾的海面狀,以龍頭擎托爐盤,在爐座把上的山、海之間飾龍紋,蘊涵著龍為溝通天、地、人三界的通天神獸的時代觀念。整件器身上匯合仙山、大海、神龍、異獸等多種元素,反映出漢人求仙和長生的信仰體系。其工藝之精湛,舉世罕見。

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時間: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9展廳

展品包括來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滿城漢墓出土的一級文物。其中,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除了精美的文物,展覽還通過圖、表、畫、影片、二維碼、語音導覽、互動觸摸屏等多種方式,解讀文物內涵,講述西漢雄風。

本文刊發於2019年1月9日北京日報鑒賞版

圖片來自國家博物館

新媒體編輯 陳濤

北京日報副刊

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

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