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在縣城買房的有錢人,是如何逆襲的

春節過後,有很多文章寫小城市買房置業,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關注,也引起了筆者的共鳴。

截止到2010年,我國的各類行政區劃分是這樣的:

省級34個

地級333個

縣級2862個

4萬多個鄉

近70萬個村。

今後的城市化不管是60%、70%還是80%。眾多縣城和小城市,還會生活著半數以上的國人。4萬多個鄉鎮,近70萬個行政村,本身就是縣城發展壯大的源泉。

人們為何要聚集起來?

經濟學家給出的解釋是,收入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集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只要當地經濟密度大於人口密度,人口聚集的動力就會持續。

生活在小城市的人們,他們是如何致富的呢?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春節假期,回到老家,親朋好友們團聚一堂,給了我了解小城市的良機。

1、小縣城裡的能人經濟

小A是我的中學同學。他的父親最早也在企業工作,90年代初,下海經商的浪潮席卷大半個中國,也影響我們這個內陸縣城。他的父親,就屬於較早下海的一批人。先後乾過火鍋店、開過小工廠,因為頭腦靈活,生意都還不錯,但是規模不大。

當時,縣域內有一家大型能源央企,擁有數萬企業職工,效益很好。在那個年代,有這樣規模實力的企業,在周邊地市是屈指可數的。如何撬動企業職工的消費,是當時的一個難點,也是難得的機遇。

一次去省城出差的機會,讓小A的父親發現了商機。當時縣城的零售業很落後,只有一個國有老商場,環境老舊,商品單一。

回來後,模仿省會也剛剛興起的大超市,小A的父親,在老商場的斜對面,開了一家小規模的量販,一排排整齊的貨架,商品玲琅滿目,自選購物,這在當時非常新鮮,一時間人頭攢動,轟動縣城。善於經營的小A父親,沒多久又成功打入那家大型能源企業。那幾年,企業職工們的各種福利,都不少某某量販的購物券,少則數百,多則數千。

小A家的生意開始擴大,短短幾年,小量販變成了大超市,數量從1家變成了3家,成為縣城零售業老大。

當然,期間也少不了插曲,97年前後,縣城掀起一股集資熱,當時另一家超市卷入其中,承諾高回報。一時,小A家的生意頗受影響,小A父親不為所動,穩健經營。不到一年,那家超市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小A父親盤下了競爭對手,再次成功擴大了規模。

現在,小A基本接手了家裡的生意,規模也擴大到周邊縣市。小A的房產也從縣城、地市一路買到了省城、海南和深圳。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表叔的戰友轉業後。自謀出路,從小工程乾起,後來承包了公路工程,淘到第一桶金。再後來又承包數百畝山地,搞起生態農業,三產融合,如今也是風生水起。

在東部地區,能人們的發家史則略有差異。因為最先放開,引進外資多,落地的大廠多。需要配套的小廠也多。很多當地人,從生產小五金件、塑料製品、衣帽等開始。不僅自己乾,還帶著親朋好友一起乾,慢慢的乾出了一個產業集群。

前年春節自駕遊,路過東部某縣城朋友家。他家的廠子最早生產化纖包裝袋。一家人致富後,他的叔叔、姑姑、表兄弟都跟著做。現在的規模已經十分龐大。發達的民營經濟,給東部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而在中西部賺到錢的人,對“會搞關係”的能力更加倚重。

並不是說中西部的生意人更喜歡搞關係,而是相比東部的歷史機遇,中西部賺錢的機會比較少。而優質資源往往掌握在政府和國有企業手中。不搞好關係,能賺錢的渠道就所剩無幾了。

2、新政策帶來的第一桶金

除了縣城裡的能人經濟。剩下的人是怎麽獲得第一棟金呢?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棚改,事實也的確如此。

大學同學小B,老家在省會城市周邊的近郊縣城,前幾年拆遷,一下子分到三套房,另有數百萬的現金,一夜暴富。

富裕起來的小B家,並沒有去置名牌、買豪車。而是第一時間在省城投資,在核心地段買下了多套房產,趕在限購前,小B的名下就已經有2套三居、一套2居室了,並且位置相當優越。經過2016年,2017年的大漲,名下房產翻倍,總額達到近千萬。

除了大城市的近郊縣,某些四線縣城也有類似的紅利,這就是新農村建設。首先是農村宅基地、耕地的確權,然後是土地使用權、經營權流轉。盤活了農村土地財產。

小C的老家在東部農村,每年春節回老家。家裡人就會閑聊,這裡的地賣了,那裡的地被徵收了,村民變股東,每年按照人頭分錢。

具體的模式通常有,村、鎮集體把整村的老房子征集起來,從新規劃、修建新的集約式住房,提高容積率,由此節約出來部分宅基地。宅基地、耕地集中起來後,轉讓使用權、經營權,發展多種經營。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設計,村民變成了股東。村民能優先在農場工作,或者自己搞多種經營,家庭旅遊等。也可以外出務工。每年年終,按人頭領取分紅。

新的模式也吸引了一批大學生返鄉創業,電商、新零售等新技術、新思維在鄉村和縣城也產生一些新業態,雖然有很多失敗的,但是成功的也不少。

富起來的村裡人,也漸漸重視起下一代的教育,為了孩子上幼兒園、上學方便,鄉親們也從鎮上一路買房到縣裡、市裡。

3、縣城裡最穩定的富裕群體

縣城裡收入最穩定的群體,屬於教師、醫生、銀行、公務員群體。這些年,隨著財政增收,以及轉移支付力度加大,這幾類群體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小D的母親是縣裡一所省重點高中的老師,雖然對待遇也偶有抱怨,但是聽說,隻算工資,不含補習、早晚自習加班,扣除五險一金,工資加績效也有5500元。加上課外補習收入,月入1W+,如果是數學老師,收入可以達到2W。雖然縣裡也禁止課下補習,但是家長們都望子成龍心切,徹底的禁止並不現實。

縣城的學校,每年有老師外流,但重點學校依然對年輕老師很有吸引力。211大學畢業的研究生老師,在縣城中學也並不少見。當然,非重點的一般中學,待遇就要差一些。另外,比如稅務口,不時還有985畢業生來應聘,待遇也普遍較好。

這些都是縣城裡最穩定的群體,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有錢有閑,消費力是不低的。這樣的家庭,最近幾年購置的新房,多是三居以上的戶型。

當然,他們買房置業的進階路線,也遠不止於此。如果你能多了解下,就會發現,他們中的多數,或早或晚,已經或者計劃在省城、在兒女工作的城市,買房置業了。

4、多子多福的縣城老人

每到春節前後,縣城的建案都有一波返鄉置業的大宣傳。特別好奇,年輕人都在外打拚,誰還會買老家買房子?

後來谘詢了幾個項目,了解到很多人是給父母換房。這的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子女對老人很好的回報。特別有3、4個子女的大家庭,每個兒女湊一些,加上老人的積蓄,大部分首付,甚至全款就出來了。所以在縣城買房,很少看到貸款7成的。銀行房貸業務規模通常較小,吸收存款成了主營業務。

多子多福的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越來越清晰。

當年敢生養3孩子以上的家庭,只要教育過得去,不乏孩子爭氣,鯉魚躍龍門的。五六十歲的縣城老人,幸福感其實挺強的。

他們可以選擇住在老家,也可以去子女的城市。等到八九十歲的年齡,徹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多子女家庭的優勢會更加突出。

誠然現代養老體系在完善,但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更是夕陽下的幸福。

5、到底哪條是最優路徑

春節回家,都會聯繫一下發小,出來聚一聚。這兩年,一圈電話打下來,總有不在家的,不是和父母在成都、杭州,就是在深圳、海南,又或者回鄉下老家。真正留在縣城裡的同齡人,少了很多,更多的新面孔是剛從鄉村進城的新市民。

忽然意識到,情況在不經意間有了新變化。

先盤點一下:

假如你是2000年大學畢業。畢業後回老家或者留在省城發展,普遍在2005年,也就是畢業5年內,會結婚生子,並購置第一套房產。再過10年,到2015年,這十年,大部分人因為孩子上學,長大,需要再購置第二套房產。

動作快的,在2008年、2012年、2015年等幾個漲價節點前,還會再投資一套。因為當時房價不高,貸款少,還款壓力並不高。在2016年後,趕上放開生育政策,大概率,又會籌備生育二胎。再趕上近幾年落戶政策放開,很多人也開始了城市層級的躍升。鄉村到縣城,縣城到三、四線,三線到二線再到一線。

其中最重要的變量,當屬是家庭規模的變化。按老人的話講“你們和老家的兄弟姐們比,今後要少一輩人”。

以筆者家庭為例,30年多年前,老爸和二叔,相繼成家,間隔1個月添丁。幾年後,二叔家又添了2個女兒。現在,兒子和大女兒已經成家生子,近幾年陸續又添了4個孫輩。小女兒去年嫁人了,今年準備再添丁口。每年回到老家過年,二叔家都特別的熱鬧。

城鄉家庭人數裂變模型:

30年前:縣鄉:城市=2:2

20年前:縣鄉:城市=5:3

現在,縣鄉:城市=11:5

未來10年:縣鄉:城市=14:6

這是城鄉家庭的對比,城市家庭按照二胎計算,但有多少大城市的80後、90後願意生二胎呢?而鄉村家庭,在不斷的生養下一代。城鄉家庭的規模被迅速拉開。誰都知道,量變最終是會引發質變的。

事業、房產、孩子和城市。四條線捉對比下來。當年選擇在縣城發展的兄弟們,很多已經購置了2-3套房產,養育了2個子女,經濟基礎也不錯。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讓他們的內心自信、健康,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再反觀表面光鮮的大城市漂們。極少有四條線均衡發展,全面領先的。

在最先進的城市獲取思想,在最落後的地方集聚力量。

放在更大的視角下觀察,不管是小A、小B、小C的經歷,還是華為、阿里這些組織的發展歷程,冥冥中依然遵循著這個鐵律。而當下的人們,往往選擇忽視過程,只看最終的結果。這樣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偏頗。

選擇從哪裡出發,很重要。但是有很多人,在開始其實別無選擇。對於真正有志向的人,縣城只是起點,可許多人誤把起點當終點。

所有人的選擇,匯聚成了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席卷了中國的鄉村和城市。終將,一些城市興旺發達,另一些城市衰敗落寞。

6、最後,給幾點縣城的買房建議

儘管在一些人的觀念中,縣城處於買房鄙視鏈的最底端,但是縣城買房,邏輯自洽。縣城的富裕群體,他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到了升級的十字路口。

從表面上看,大城市近幾年放鬆了落戶。但是高房價、生活成本、就業機會已經重新築起了新壁壘。

早些年,很多縣鄉家庭在一代人內就實現了從農村到一、二線的跨越。而未來,難度無意增加了,從鄉村到縣城,再到更大的城市,每一次躍升,都需要個人的全力以赴,再加上6個錢包的大力支持。

所以,大部分鄉村家庭的躍升會再次從縣城起步。鄉村家庭的裂變規模,也會給縣城源源不斷的輸送新鮮血液。

如果你將要在縣城買房,給出幾條建議:

1、大城市小戶型是剛需,那真是沒辦法;小縣城大戶型才是剛需,這是真生活。

自住的話,錢夠一定買大的,今後,如果是兩個孩子,4居室才夠三世同堂,才會有幸福感。

2、靠著好幼兒園、好小學去買。縣城的好幼兒園、小學比中學更重要。上到中學,很多人又晉級到更大的城市了。

在縣城,學區大於商業大於行政中心。

3、縣城買房只是起點,好房子一套就夠了,娃要抓緊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