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發燒,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有愛就有一切小櫻(化名),1歲,不會模仿,不會指物就診。據媽媽描述,在家裡教寶寶任何動作或者語言,寶寶都不學習,感覺跟她不親近。在與寶寶接觸過程中發現寶寶確實跟爸爸的互動比較好,同時也發現媽媽對寶寶的行為過於焦慮,這可能是寶寶對媽媽不親近最主要的原因。

很多媽媽留言,發燒怎麼回事?該怎麼辦?其實,對於發燒,本身並不是壞事情,適度的發燒有助於殺滅體內的致病菌或病毒,縮短病程,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但是發燒會使寶寶不舒服,增加寶寶對液體的需求量,使呼吸頻率和心率增快。

正確認識體溫的那些事兒

在了解發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正常體溫與發熱溫度。腋測法正常值為 36.0~37 ℃,口測法正常值為 36.3~37.2 ℃,肛測法正常值為 36.5~37.7 ℃ 。

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將發熱分為 4 個等級:

低熱:37.3~38.0 ℃;

中等度熱:38.1~39.0 ℃;

高熱:39.1~41 ℃;

超高熱:41℃ 以上


如何選擇體溫計?

市面上體溫計琳琅滿目,如何選擇呢?水銀溫度計很有可能破碎,水銀接觸空氣後揮發,被人體吸入容易造成中毒,所以目前不再建議使用水銀溫度計。目前推薦使用電子體溫計、耳部體溫計、額溫計測量體溫。但是電子產品存在一定誤差,儘可能選擇可信賴的大品牌,最好對比測量,比如測量寶寶的同時測一下自己的體溫。

電子體溫計可以測出寶寶的口腔和直腸的溫度。

耳部體溫計的準確度取決於紅外線束到達骨膜的能力。所以在寶寶有耳垢或者耳道中存在小型彎曲的時候,就不那麼可靠了。目前推薦6個月以上的年齡測量耳溫。

額溫計,這種體溫計用紅外線掃描器測定顳動脈的溫度,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



學會正確測量體溫

  • 測量前,讓寶寶安靜的待15~30分鐘;

  • 每次測量對比時,要以同一部位為基礎,比如不能拿口溫與腋溫比;

  • 1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肛溫與耳溫,可測量腋溫;

  • 6個月以上的年齡可以測量耳溫,6個月以下的寶寶有耳垢或耳道太窄會影響測量結果;

  • 目前認為3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測量額溫,如果使用正確的話,測量值還是很準確的;

  • 腋溫無論多大年齡都可以測量,但是測試結果會偏小;

一般情況下,我國嬰幼兒6個月以下多選擇腋溫;6個月以上,推薦測量耳溫。

發燒之後,如何家庭護理?

物理降溫,推薦使用 藥物降溫,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兩種藥物一般不建議交替使用。未經醫生允許,最好不要讓2個月以下的寶寶服用任何藥物,及時到醫院就診。我國2016年指南推薦使用退熱葯的標準是,肛溫≥39.0℃,口溫≥38.5℃,腋溫≥38.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就可以使用退熱葯。

鼓勵6個月以上的多喝一些液體(比如水);

如果發熱是某種高傳染性疾病的癥狀之一,要遠離別的寶寶或其他易感人群。

什麼時候看醫生?

  • 2個月以下的出現發熱癥狀;

  • 寶寶出現高熱的時候,這種高熱可能提示嚴重的感染或脫水;

  • 發熱是一種癥狀,如果寶寶伴隨有其他癥狀,也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 如果寶寶發熱持續超過24小時,即使寶寶沒有其他不適,最好也去看醫生;

  • 寶寶在高熱的同時出現哭鬧煩躁,應立即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有的寶寶發熱時會出現熱性驚厥,熱性驚厥要聊的挺多,我們放在明天推送,敬請關注!

往期精彩回顧▼

| | | | | |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