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發燒 這11種情況快送醫

寶寶發燒實在太常見,但新手爸媽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會手忙腳亂,不是盯著溫度計上的數字不敢鬆懈,就是慌慌張張地抱起孩子往醫院跑,結果可能問題並不大,被醫生勸回家觀察。

孩子發燒時,到底哪些類型的發燒可以先觀察,哪些則需要立刻送醫院?發熱出汗好不好?要不要用藥?父母該怎麼護理?快來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醫師學一學。

發熱測體溫 推薦測腋溫

人體的不同部位對發熱的定義不一樣,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口腔溫度超過37.8℃、背溫超過37.5℃即為發燒。而醫學上普遍將肛溫>38℃,腋溫>37.5℃定義為發熱。

孩子有發熱癥狀時,首先要量體溫。雖然水銀體溫計度數更準確,但容易碎,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廣醫三院兒科醫師黃小霞推薦使用電子體溫計更方便、安全。

測體溫時,測腋溫對寶寶的刺激性較低,而且寶寶的配合度較測肛溫高,所以推薦測腋溫。時間上,肛溫則需1分鐘即可,測量腋溫則需5分鐘以上。

需要提醒的是,當孩子情緒哭鬧、剛吃完飯、洗澡後體溫稍比正常體溫高,這時就不要急於測體溫,應等寶寶安靜下來半小時以上再測量體溫較為準確。

低於38℃別著急喂退燒藥

小兒發熱按溫度來劃分,低燒為37.5℃~38℃,中燒為38℃~39℃,高燒為39℃以上,超高燒為41℃以上。

「發熱其實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黃小霞說,如果孩子體溫不超過38℃,家長不要著急給寶寶喂退燒藥,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前,盲目服用退燒藥可能掩蓋病情,干擾診斷。如果寶寶發熱38.5℃以下,可採用物理降溫,比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忌用冷酒精直接擦洗),並減少衣物以幫助散熱。

如果體溫超過38℃,目前在眾多口服退燒藥裡,口服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2~3個月以上的寶寶)或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是對寶寶較為安全的退熱方式。

不少寶寶喂完葯後又吐了出來,怎麼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岱峰表示,如果是服藥不久後「原封不動」地吐了出來,可再喂一次;如果寶寶服藥半個小時以上才吐,葯已吸收大半,就無須重新服用了。一般服用退燒藥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寶寶會出汗,通過排汗散熱,體溫逐漸降低。

不過,寶寶服完退燒藥後,家長仍不可掉以輕心,要定時監測體溫,每隔一個小時左右測一次,以助觀察病情。當寶寶出汗、身體溫熱時,可適當減少衣物幫助散熱,而不要試圖給寶寶多穿些衣服和被子來捂汗,以免弄巧成拙,導致體溫增高。如果寶寶全身冰冷,甚至發寒戰,體溫還可能繼續往上升,這時可適當加蓋毛毯來緩解寶寶的不適。

出現11種情況需儘快送醫

寶寶患感冒、發熱很常見,爸媽們雖然不用慌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出現以下11種情況,應及時送醫:

1.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熱超過38℃,3個月以上寶寶高燒39.5℃以上。

2.寶寶反覆發熱(1歲以下寶寶持續24小時以上,1歲以上寶寶幾乎每天都發熱,持續3天以上)。

3.寶寶出現驚厥。

4.寶寶舌頭、指甲、口唇發紺,活力差,精神差,出現疲倦乏力、不吃不喝、嗜睡或不易叫醒等癥狀。

5.寶寶反覆嘔吐或腹瀉,要警惕脫水的可能。

6.寶寶呼吸時聽到喘息聲。

7.寶寶呼吸加快,呼吸費力,要警惕是否引發了肺炎。

8.寶寶體溫下降,心跳仍然很快。

9.寶寶發燒的同時還有其他特殊疾病,比如心臟病、腎病、免疫性疾病等。

10.寶寶接種疫苗後有時可出現低燒,但如果出現高熱要引起重視,應儘快就醫。

11.寶寶反覆午後出現低熱,伴有咳嗽,要排除肺結核的可能。(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