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鼻塞流鼻涕?比打針吃藥更好的方法是這個

最近降溫,很多孩子都被鼻涕和鼻塞所困擾:鼻涕呼哧呼哧往下流,家長恨不得走幾步就給擦擦。鼻塞更遭罪,吃不香還睡不好……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鼻涕和鼻塞大多是普通感冒的癥狀,不用吃藥也是可以自愈的,但看著娃難受。媽媽那個焦心啊,有什麼法子能讓孩子更舒服一些呢?

今天,丁香媽媽編輯部請到了兒科醫生孔令凱,教大家一個有效緩解鼻塞鼻涕不適的神奇妙招——物理洗鼻。

左鼻孔進右鼻孔出

孩子鼻腔更輕鬆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洗鼻,就是使用海鹽水或者生理鹽水,從一個鼻孔噴入,然後把鼻涕從另一個鼻孔沖洗出來。

為孩子洗鼻的目的並不是「治病」,而是讓孩子更舒服。

感冒或過敏會讓孩子鼻腔和鼻竇的粘膜發生腫脹,孩子鼻涕增多時,會導致鼻腔堵塞,呼吸費力和難受。

另外,各種病毒細菌、炎性介質等刺激物在鼻腔鼻竇裡聚集,如果不清理出去,癥狀持續更不能緩解。

寶寶太小不會主動擤鼻涕,及時洗鼻可以緩解鼻粘膜腫脹,還可以沖走這些髒東西。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是不是神奇又驚訝?孩子小小的鼻腔裡竟然藏了這麼多髒東西!(真是又萌又噁心)

來看看洗鼻時鼻腔內部的變化。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通過洗鼻,可以把鼻涕、過敏原、病毒細菌等刺激物沖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質的濃度,增加氣流,讓孩子呼吸通暢。

啥時候要清理鼻子?

只要孩子鼻涕多、濃,導致鼻塞或不舒服,都可以洗鼻。

不論是過敏性鼻炎還是感染性鼻炎,不論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洗鼻統統都適用,鼻塞、流鼻涕、鼻充血等不適都可以在洗鼻後有效改善。

不過,如果鼻涕是清水樣的話,可以自己流出,這個時候不用洗鼻,擦擦就行。

不同年齡的孩子

洗鼻方式有講究

1. 新生兒和嬰兒

1 歲以內的寶寶推薦用鹽水滴鼻劑進行洗鼻。

讓寶寶側躺,滴鼻劑沖洗朝上的鼻孔,注意對著鼻腔沖,不要對著鼻中隔(鼻孔中間的軟骨)沖,「biu」地一下把鹽水擠乾淨就行了,給娃擦乾淨流出來的鼻涕,再反過來側躺,洗另一側鼻孔。

除了滴鼻劑,寶寶還能使用海鹽水噴霧、鼻吸球或者注射器的洗鼻器來洗鼻。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寶寶稍大能坐後,可以選擇坐著洗鼻,讓孩子稍微向前低頭就行了,保證鼻涕能流出來,盡量保持孩子張著嘴,這樣孩子鼻腔內、耳部壓力沒那麼大,能舒服些。

海鹽水產品推薦:菲斯摩爾(PHYSIOMER)、施地瑞瑪(STERIMAR)、LITTLE REMEDIES、贊邦露美、諾斯清等等。

2. 幼兒( 1~3 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選擇用注射器式或者擠壓式的洗鼻器洗鼻。注意,孩子如果沒有接觸過洗鼻的話,可能不樂意讓你給他洗,這就要注意方法策略啦。

洗鼻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張著嘴,或者一直發「啊」的聲音,能舒服些。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注射器式產品推薦:這種國內沒有賣的,國外用的較多的是 Nasaline junior。

3. 3 歲以上的大孩子

如果孩子鼻涕比較黏或濃稠,用注射器式來操作可能鹽水量不夠,那麼就需要使用擠壓瓶式的了,具體姿勢和上面的方法一樣。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

以上洗鼻器等都配有專門的洗鼻用鹽水,直接購買就行,不要在家裡自行配置,不衛生。

也不要用清水給孩子洗鼻,清水與鼻腔黏膜分泌物的濃度不一樣,會對鼻腔黏膜有損害。

洗鼻會不會嗆到?

會不會得中耳炎?

我在給很多家長推薦洗鼻的時候,大家都比較關注安全方面的問題。

1. 孩子洗鼻會不會嗆到?

孩子洗鼻時確實會有些不舒服,但是這個程度是可以忍受的。

只要姿勢正確都不會嗆到,把孩子的頭向前傾,不要仰著頭,迅速地把水噴入鼻腔。

圖片來源:網路

2. 給小寶寶洗鼻會不會導致中耳炎?

很多家長會擔心,洗鼻的時候壓力大,容易把鼻涕衝到耳朵裡導致中耳炎。

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鼻腔和耳朵之間有一個組織叫做咽鼓管,是可以通過「打開—閉合」來調節耳朵內外壓力。洗鼻時一定要讓子張開嘴,或長喊「啊啊啊」,就可以讓耳朵內外的壓力一致了,這個道理就和我們坐飛機起飛降落的時候張開嘴一樣,會讓耳朵更舒適。

即使湊巧把鼻涕衝進了耳朵,也會因為咽鼓管向鼻腔排泄功能而排出來,所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孩子患有鼻腔炎症時,咽鼓管在鼻咽處的開口多因為腫脹而閉合了,更不會把鼻涕噴進去。

圖片來源:網路

3. 孩子不接受洗鼻怎麼辦?

家長可以來操作演示給孩子看,或者玩過家家拿娃娃做演示,大一點還可以給孩子看看影片,邊看邊講解。

建議盡量正面引導,不要強迫,如果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以後再想嘗試就難了。

孩子實在不願意也可以等娃長大一點再試,有些寶寶經過幾次洗鼻,覺得洗完特舒服後,還會搶著要做呢。

洗鼻器這麼方便,是不是忍不住想給娃入手一個了?

發送 轉發截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