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很難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中國家庭或者說是中國父母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不太會過分流露對孩子的愛,孩子也不太會表達對父母的愛,其實這就是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會增強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們,你們還會吝於表達嗎?

作者 | 錢志亮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面說:

“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麽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

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無聊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而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儀式感。

聽聽有儀式感的童年是怎樣的?

我小的時候,每到過生日那一天,爸媽都會陪我去照相館拍一張兩寸的黑白照片。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我18歲。每次和父母一起翻看相冊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父母對我濃濃的愛意,回憶起每一張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現在,這個傳統延續到了我女兒的身上。在她生日那天,我們一家三口都會精心打扮,一起去大北照相館拍照片,一張她自己單人的黑白照,一張一家三口的黑白照合影。至今,已堅持三年。

我們喜歡在晚上溫暖的燈光下,翻看這些照片,說說這幾年的變化,回憶著孩子成長的點滴。女兒很樂意聽她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也喜歡趁機問問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

那一刻,孩子曾經的哭鬧也變成了珍貴的記憶,生活裡的一地雞毛也變成了聯結家人的紐帶。氤氳在心裡的,都是愛的感受。

雖然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活動,但已經成為我記憶中的珍寶。我相信,對於我的女兒,亦是如此。

我很慶幸我的父母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設定了這樣一種“家庭儀式”,並作為一種家族傳統延續下來。

這種“儀式感”將家中所有的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讓家人平常難以言說的情感表達出來,彼此接納、認可,並從中獲得力量。

為什麽儀式感有這麽神奇的作用?

在《小王子》裡,聖埃克蘇佩裡通過狐狸和小王子的對話,精妙地解釋了“儀式感”:

你最好是每天都在同一個時間出現,比如說你是下午四點來,那麽從三點開始,我就會變得非常快樂。越是接近我們約好的時間,我就越覺得幸福。到了四點,我已經又激動又有點緊張了:這時候我領略到的,是幸福的代價!假如你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那麽我永遠都不知道該什麽時候給自己的心穿上一件外衣……

由此,我們看到:儀式感演化出來的是時間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

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無奇的,今天和昨天似乎並沒有什麽不同,苦惱的依然苦惱,煩心的依然煩心。但因為某個“儀式”的存在,讓你覺得一切又重新開始了,仿佛與過去的時光做了一個了斷,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我想,這就是儀式感的心理學意義。

儀式感讓彼此加深與對方的聯結。

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重實用。會認為“儀式”繁瑣、矯情,是花拳繡腿,毫無用處可言。於是更喜歡埋頭過日子。

很努力,很拚命,很多的小心翼翼和犧牲,有時候甚至會用盡力氣。

但事實上,對於很多家庭而言,一起做一件彼此都不煩躁的事情,勝過很多所謂的“為家庭犧牲”。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裡“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在美國,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儀式感,比如說,家庭特殊聚會時會有特定的流程和衣服穿著;聽音樂會時會穿正裝,顯示對音樂和生活的尊重。

那麽在中國呢?

是不是也有一樣的儀式感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沒有這種所謂的儀式感。

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爸爸和媽媽就帶我們兄妹幾個去集市上購買年貨,弟弟會有幾串紅色的小鞭,而我會有一支粉色或者紅色的頭花。買來的新衣服會放在床頭枕頭旁,內衣褲都要換上新洗的,第二天天微微亮,外面的鞭炮聲一響起,我們會急急地穿好新衣服,給爸爸媽媽磕一個拜年的頭,得到一個充滿神秘和喜悅的紅包……

而現在,物質的極大豐富衝散了這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儀式感:端午節我們不會跟孩子一起包粽子;清明節我們不會帶孩子去掃墓而是去國外旅遊;中秋節我們不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頂多多做兩個菜吃,似乎這一天跟其他的任何一天沒有什麽不同……

我們的生活為什麽需要儀式感?

因為我們的孩子長得太快,快得仿佛一眨眼,就會迎來與他們的分離。我們所能希望的,是在他們最依賴我們的時候,給他們最豐富和動人的體驗和儀式感,當他們有一天長大了,會為自己經歷過的家庭時光感到幸福,會更有勇氣和安全感面對自己的人生。

尤其是家庭傳統,它給所有家庭成員留下的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不會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

家庭儀式不分大小,從日常的小事中創造“儀式感”,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家的儀式:

父母為孩子建立的儀式感,是家的味道。

《紐約時報》曾經評選出美國十大經典家庭傳統,這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提示。

1.生日帽

準備一頂特殊的生日帽,無論家裡誰過生日,都要帶這頂生日帽。一起吹蠟燭、一起吃蛋糕,一定還要拍下全家福。

等多年之後,一家人再坐在一起,回憶過往時,那頂帽子肯定是重點,必將戳中每個人的淚點。

2.開心罐

開心的事情有時候很容易忘記,而傷心的事情往往又難以度過。那就,創造一個家庭開心罐吧!

遇到開心事的時候,把它寫下來,存儲在開心罐裡。等到傷心的時候,取出存儲的開心回憶,療愈心靈。

3.固定的吃飯時間

鄰居家小男孩幾乎每個周五下午都會在我們家孩子一起玩,但我知道他家有Friday pizza night(周五披薩夜)的傳統。

每次快到飯點爸爸媽媽來接他回家,看他還不太想走就會提醒他,“要回家吃晚飯了,今天是我們的family pizza night(家庭披薩夜)哦!”

剛剛還貪玩不想走的小男孩聽完後立馬站起來乖乖地和我們說拜拜了。

4.秘密的拉手方式

與家人手拉手,漫步街頭、公園、海灘,想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們還可以有意或無意地創造專屬家人的秘密拉手方式。

5.家庭的時間膠囊

在很多電影都看過相似的橋段,但每次還是被感動的稀裡嘩啦的。我們也學起來吧,給孩子寫一封信,讓孩子畫一幅給爸爸媽媽的畫,放在玻璃或金屬盒子裡,找個地方埋起來。

十年、二十年後再一起打開,那會是什麽樣的情景,光是想想眼淚就要流下來了。

6.固定的家庭活動

找個固定的時間,一家人一起來Happy!什麽都可以,遊樂場裡瘋玩幾個小時、公園裡搭個帳篷野餐,或者即使在家裡圍在一起看電影、侃大山。

多年以後,這都會是我們和孩子美好的回憶。當然,如果這個家庭傳統活動能夠一直延續下去,那就更好了。

7.每年問同樣的問題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孩子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因此,我們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與枕頭“談心”,與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講話”……

爸爸媽媽準備幾個問題,從孩子懂事起,每年都問問他這些問題,比如“今年爸爸最讓你生氣的一件事?”學校裡有什麽開心的事?“你長大掙了錢後想買的第一樣東西是什麽?”,並記錄他的回答,等孩子長大了翻出來一起讀,肯定會笑翻。

8.開學第一天的留影

孩子成長速度,快的驚人,特別是他開始上學之後。剛剛不還是一個走路歪歪扭扭的幼稚園小豆包嗎,怎麽馬上就要離開家,自己一個人上學去了?

不想忘記他的成長變化,那就趕快給他拍照留存吧。

9.特別節日的全家福

我有一個朋友,每到結婚紀念日的時候,都要拉著全家人去中國照相館或者是大北照相館去拍全家福,然後沖洗出來放入特殊的相框。

每次去她家看到照片牆上歷年的全家福,都被他們的幸福感動著。羨慕之下,我們今年也開始這樣做了,再怎麽忙,拍一張全家福的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

10.和爸爸媽媽的單獨約會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一家三口集體行動。但有時候,我也會和兒子兩個人一起出去看電影、吃飯逛街、逛書店。

每次回來的時候,兒子都會神神秘秘地撩爸爸:“爸爸,今天我和媽媽又一起出去約會啦!就不告訴你,我們幹嘛啦!哈哈哈哈!”

將這些能給帶給孩子美好記憶的事情當成家庭小儀式後,慢慢地,它會印刻到孩子和我們的生命之中,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小編覺得,一個家庭多多少少都需要一些形式感,找到屬於你家庭自己的小儀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堅持下去,成為家族傳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