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涼關節痛 專家提醒應提防類風濕

氣象涼了,關節痛也來了。「有的人關節痛得很難過,就診人數會有所增加。」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孫爾維教授告訴新快報記者,寒冷和潮濕時更容易關節痛。會不會是風濕了?不少病人在寒冷潮濕天關節痛,以為是風濕,其實,類風濕的可能性更大。

風濕、類風濕都會導致關節痛

「很多人這裡痛、那裡痛,將之歸結為風濕,或者歸為類風濕,實際上,他們都不太懂區分是風濕,還是類風濕。」孫爾維稱,風濕、類風濕是兩種病。

風濕,西醫叫風濕熱,是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這種的關節痛幾種在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等,此外還有皮疹、抗鏈球菌溶血素O升高、心臟問題,還可因風濕引起風濕性瓣膜病等。過去有風濕,多是因為衛生沒做好引起感染,現在衛生條件好了、人也勤洗澡,風濕已經不多見了。

相對來說,因類風濕導致的關節痛更常見。類風濕是典型的免疫病,是人體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導致的關節炎。「人體免疫系統本身是為自我保護而攻擊感染的病毒、細菌的,在免疫系統活化過程中,把關節、組織當成了細菌、病毒來攻擊,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關節受損,軟骨破壞,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和畸形,活動不了,再發展下去,還會使肺、腎、血液受累。」他稱,因類風濕受累的關節通常是小關節,如手指、腕關節等。

類風濕治療先要定方案,再耐心治療

類風濕若早確診、早治療,關節受累程度輕、尚未累及內臟器官,治療起來效果更好。

孫爾維稱,對類風濕的治療,他對病人有兩點建議:

一是要有治療信心,先到風濕免疫科專科制定治療方案。有的醫院規模較小,沒有風濕科,或病人會首先想到疾病與骨科、皮膚科、腎病科或內科、外科有關,而初診沒有到風濕科,未必能得到足夠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孫爾維認為,應先到大醫院的風濕科(風濕免疫科)初診,確診後制定治療方案,後期可回當地定期檢查、開藥、遠程醫療顧問,有的小地方沒有相關藥物,也可選擇快遞寄葯服務。不同經濟條件可選擇不同方案。「貴葯、便宜點的葯都可以治好病,只是貴藥效果可能更好些、副作用少點,便宜的藥效果沒那麼快、副作用大些。」孫爾維表示,無論經濟條件好壞,一旦定好方案不輕易改變。

二是要有耐心治療。孫爾維對記者稱,免疫病的特點是免疫系統活化導致的,免疫系統有記憶。「人們接種疫苗,就是通過注射少量減毒或滅活的病毒,模仿病毒入侵人體,讓免疫系統記住病毒,日後真有感染時就能認出並擊退病毒,這是免疫記憶好的一面,但對免疫疾病來說,這又恰恰是不好的。」他稱,因為要消除免疫記憶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即類風濕的治療要長期、規律。

長期規範治療九成半病人可好轉

平先生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了一段時間的葯。半年後,他感覺關節不痛了,病情明顯好轉。以為病情已經控制的平先生,沒把醫生的叮囑當回事,甚至不再回去複診了。沒想到半年後,手指關節又開始疼痛、腫脹,彎都彎不了。回醫院複診後他才確定病情複發了,醫生表示這和他不遵醫囑擅自停葯又不複診有關。他後悔不迭。

目前可用於治療類風濕的葯有不少,一般是口服抗炎葯和免疫抑製劑,抗炎葯是對付關節炎症,免疫抑製劑是控制免疫細胞。理療、針灸、泡腳等中醫方法可能有效,短期內有助於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通,但治標不治本,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方法。

孫爾維告訴記者,有的人擅自停葯是以為檢查指標好、關節不痛了就達到治療目標了,有的人是因為經濟原因,結果導致病情複發。複發的病人多是擅自停葯的病人,不但延長了治療時間,且花錢更多。「如果能長期、規律地吃藥,95%以上的病人是可以好轉。」長期吃藥並不是要終身治療,但是要做好治療好幾年的準備,可在醫生指導下慢慢調整藥量,後期每個月只需要200-300元藥費。

他進一步表述,所謂「好」,有五個指標:一是癥狀緩解、消失,關節不脹不痛不僵了,且檢查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均恢復正常;二是沒有發生肝腎副作用;三是能正常生活,能負荷每天8小時工作、養家糊口;四是能正常結婚生子;五是聽醫生的話。

類風濕病人應遠離風和濕

類風濕怕風、怕濕,它的直接原因是免疫系統自我攻擊導致的血管堵塞,大風潮濕的氣象,可導致體溫下降、血管收縮,病情可因此加重。因此,孫爾維建議類風濕病人要學會安然度過秋冬季:

一、颳風下雨天少出外,避免淋雨、受涼;

二、最好隨身帶圍巾、外套、傘等,冷氣機下、冷天時用於遮蓋肩、膝等部位,隨時防雨;

三、避免過於勞累,避免熬夜,夜晚最低溫時最好已在被窩裡,建議晚上11時要上床睡覺,早上六七時起床,適當午休;

四、適度運動;

五、不用過度忌口,家常便飯甚至吃海鮮都沒問題,但避免吃補品、保健品,吃靈芝等可能會加重病情,拔火罐、刮痧也會加重病情。

關節痛未必就是類風濕 要區分病因

關節痛就是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濕、類風關)嗎?不一定。孫爾維稱,關節痛可因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風濕)、類風濕,還可因痛風、骨關節炎、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等,它們表現並不相同,治療也有區別。

他指出,類風濕的關節痛多發生在小關節,即在手指、腳趾,也可殃及全身關節。相比於痛,類風濕的腫脹更為嚴重。

痛風的關節痛則多發生在大腳趾、踝關節、膝關節,主要是痛,且很痛,很多病人說「痛得要瘋掉了」、「痛得睡不了」,也有明顯腫脹、關節發燙的表現。但這種痛來得快也去得快,恰如其名,來去如風。

骨關節炎是由骨質疏鬆引起的軟組織破壞,它的痛是走路時痛,走得多、勞累時痛,休息一下就會緩解。

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導致的關節痛表現與類風濕相似,但並不嚴重。

強直性脊柱炎的痛集中在脊椎和骶髂關節,主要在腰背,年輕男性多,晚上、早起時痛,活動後緩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