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富硒種植富了沙卡村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沙卡村。

4月是播種的季節,村民祁海生和妻子在地裡忙碌著。他們今年種植的是黨參,這是一種在臨床廣泛使用的中藥材,同時也是一種近年來頗為暢銷的烹飪滋補品。

1

祁海生家種黨參已經有兩年的歷史,拿他的話說,去年是試著種了點,今年他將家裡的一畝川地全部種上了黨參。

黨參種植是這兩年古城鄉依託地方優勢開發的富硒產業之一,富硒是平安區的農業品牌。

平安區精準扶貧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娟說:「這幾年,平安區依託富硒優勢,陸續開發了富硒蒜醬、富硒馬鈴薯、富硒苦蕎茶等多種富硒農產品,對群眾的經濟收入拉動很大。」

沙卡村共有150戶540人,其中貧困戶有11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

古城鄉黨委副書記孫萬新說:「古城鄉有14個村,村民依託拉麵經濟,外出打工,經濟收入還是不錯的。」

沙卡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000元,除了村民外出打工外,主要依託的是村合作社的中藥種植。

沙卡村村委會主任祁吉林是沙卡村第一批種植中藥的人。幾年前,他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參觀,看到當地老百姓種植中藥,老百姓的收入很可觀,就在村裡流轉了27公頃土地,開始了中藥種植。

「這幾年中藥市場很好,我就想著利用這一產業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祁吉林說。

去年,沙卡村成立了合作社,專門種植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祁吉林說,為了種植中藥,沙卡村大部分土地都實現了土地流轉。

「每流轉一畝土地,村民就可以有400多元的收入,這還不包括老百姓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以及年底的分紅。」祁吉林說。

祁吉林預計,如果今年中藥銷路還像去年那麼好,今年村民的平均收入有望突破一萬元。

祁海生家的經濟收入一共有三塊,一塊是每年5月祁海生外出挖蟲草的錢,每年這筆收入大約在一萬多元,另一塊是夏天外出打工的錢,每天大約可以收入100元,「可是現在活兒很難找,這筆收入越來越不能保障了。」祁海生說。

祁海生家的第三塊收入就是種植。沙卡村屬於半淺山地區,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村民們大多種植的是土豆,川地裡每畝土豆大約在兩千元。

祁海生家一共有五畝地,四畝山地,一畝川地,山地的土豆產量比較低。

兩千元錢的種植收入,對祁海生來說來之不易。「從4月下種到8月收穫,人就沒有閑的時候,月月澆水、鋤草,一個勞動力全部的精力都在地裡,不能外出打工,把人耽擱了。」祁海生說。

祁海生家一共有六口人,除了他們夫妻外,還有兩位老人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祁海生的妻子正值壯年,她說,兩位老人年紀還不算大,可以幫著照顧孩子,要是條件允許,她也想到外面打工,靠種洋芋,掙不上錢。

李娟告訴記者,十年前有關部門給老百姓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照每畝地產250千克小麥的話,加上化肥、人工的投入,種植戶大約會賠75元錢。開展多種經營,擴寬老百姓的就業渠道,已經成為了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

孫萬新說:「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合作社,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3

孫萬新以祁海生家的情況,也給算了一筆帳。他說,祁海生家將一畝川地流轉給了村集體,每年收入是450元,每年黨參的種植季和收穫季加起來大約在一百天,祁海生的妻子,可以就近在村裡打工,每天的收入有100元,土地流轉給了村集體經濟後,土地對人的束縛就解除了,種植季結束後,祁海生的妻子還可以外出打工做生意,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以這兩年中藥市場的行情來看,比起傳統種植,每畝地至少可以增加1000元的收入。

「這就是村集體經濟的優勢。」孫萬新說。

「我們種草藥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勞力,只好用車到山裡拉人來打工,像祁海生家的媳婦,只要有力氣、肯吃苦,不怕掙不上錢。」祁吉林說。

4

村集體經濟如今已成為了沙卡村精準扶貧的有力支撐。

「我們村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勞動力,土地流轉後,這是一筆收入,年底分紅又是一筆收入,村集體經濟優先照顧貧困戶,種植、收穫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家裡的婦女、老人都能乾,他們不出村就能打上工。更重要的是,一般村民打一天工,我們給100元,貧困戶我們給150元,就是要鼓勵他們的積極性,和大家一起致富。」祁吉林說。

祁吉林的另一個身份是沙卡村村集體的負責人。他說去年他看準了重要種植的項目,就給平安區打個報告,平安區的有關部門經過考察後,給了村集體60萬元的啟動資金,解決了村集體的燃眉之急。

李娟說:「這60萬元,是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在土地流轉和村集體購置固定資產上,我們希望這筆錢能每年都產生效益,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目前,古城鄉387公頃畝土地中,已經有一千多畝完成了土地流轉。孫萬新說,沒有實現土地流轉的,大部分是不適合中藥種植和早幾年已經完成退耕還林的土地。

5

精準扶貧是一項關係到民生的大事,為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去年古城鄉將一家中草藥企業引進了古城鄉,實現了產品就近的粗加工,拿孫萬新的話說,就是用政府力量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到精準扶貧中來。

青海棋源中藥材經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連濤說:「政府為了支持我們在平安辦廠,給了我們兩百萬元的啟動資金,雖然這筆啟動資金不足三分之一,卻體現了政府對企業的支持。我們去年按照政府定價實現了76.4公頃的土地流轉,廣泛種植黃芪、黨參、當歸等中藥材,用土地流轉的費用為老百姓增收。公司常年僱工30名,種植季和收穫季每天用工量達到了兩百名,有效解決了老百姓打工難的問題。我們優先照顧貧困戶,貧困戶來廠裡打工,我們給的報酬還要高。」

張連濤還透露,他們流轉土地的種植量,只能滿足公司三個月的生產量,巨大的缺口,成為了沙卡村村民以村集體經濟的依託,種植戶也不再為銷路發愁,種植風險有效降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