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熟讀四書五經的人就一定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嗎?

古時候不是這樣的,但現在應該基本上都是。

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看四書五經是什麽?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主要由朱熹審定,其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之名則始於漢武帝,其包括《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全部都是儒家傳授君子之道,修身慎獨,兼濟天下的儒家經典。

但是熟讀了四書五經,就能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嗎?

不一定,要看出發點。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官場千百年來科舉考試都是以儒家學問為主。也就是說,通讀儒家經典是寒門學子上升階層,成為統治階級的唯一途徑。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君子修為。而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則明確地提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就是明擺著告訴你,不讀書,你混不好。

天下文人士子趨之若鶩,追求思想境界的成為了正人君子,追求顏如玉、黃金屋的自然就成了偽君子,甚至真小人。而這追求的過程都是要讀四書五經的。

這就和盛唐時期,科舉要考詩一個道理,官場的推動讓大唐人人都是詩歌高手,但真正心憂天下,懷有救世濟民君子之心的卻寥寥可數。

所以,古時熟讀四書五經的人,為天下的君子多,以此為進身之道求財求色求權的偽君子也多。

為什麽又說現在的基本上都是呢?因為現代社會要賺錢生活養家太容易了,節奏也非常快,誰還有那閑功夫去讀四書五經?除了做歷史、文獻研究和真正的大學問家,基本上連四書五經是什麽都不知道,也不在乎。

而這些學者經過多年古文化的浸淫,加上自己對四書五經、儒學文化的見解,用儒家經典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一般都稱得上正人君子。

另外,現在對“君子”這個稱謂,道德要求也沒那麽苛刻了。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滅人欲”這種反動物本能的事情,在現代觀念中是被唾棄的。

所以,現在的“正人君子”比古時候好當。

當然,人是個複雜的東西,總有例外。不過咱們討論的是個大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