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望習主席歐洲之行:再訪“特殊的朋友”

又逢一個和風送暖、萬物復甦的春天。香榭麗舍大街兩側,中法兩國國旗高高懸掛,迎風舞動。浪漫之都巴黎裝扮一新,彌散著濃鬱熱烈的友好氛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習近平主席不止一次這樣生動地形容中法關係:“中法是特殊的朋友,共贏的夥伴。”

誠然,朋友越走越近,良言越說越親。

“我帶著對法國人民的特殊情誼而來”敢為人先 中法創下多個“第一”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伴隨著優美的旋律,一群法國學生用中文在中法友好故事會上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字正腔圓的歌聲拉近了相距萬裡的中法兩國。

“吃水不忘挖井人。”55年前,在東西方冷戰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法國成為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

一直以來,“敢為人先、與時俱進是中法關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前列的重要法寶。”習近平曾這樣總結。

翻開55年厚重的歷史資料,在同新中國的交往上,法國創下了諸多“第一”: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機制性戰略對話的西方大國、第一個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第一個同中國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的西方國家、第一個同中國開辟直航航線的西方國家……

55年來,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兩國關係始終沿著先輩開辟的道路穩步向前。

5年前,習近平訪問法國時專門參觀了戴高樂將軍辦公室,並向戴高樂將軍銅像獻花。他還在貴賓簿上題詞:“仰偉人豐碑,譜中法歷史新篇。”

去年,馬克龍總統上任後首次訪華,他向習近平贈送了一匹名叫“維蘇威火山”的法蘭西共和國騎兵衛隊駿馬,被媒體稱為“史無前例”的外交國禮,寓意著中法“積極向上”。

今年踏春時節,習近平在尼斯會見馬克龍時,愉快地回憶起兩國友好交往歷史,並表示“我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在巴黎會談時他進一步強調:“中方願同法方一道,傳承歷史,開創未來,使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繼續走在時代前列。”

中法合作空間廣闊,現已結成102對友好省區和城市,形成豐富的地方交流合作網絡。中國一直視法國為優先合作夥伴。去年中法貿易額超過6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法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領域大項目合作不斷;在醫藥衛生、綠色發展、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穩步推進;在農業一體化、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勢頭喜人。

“我帶著對法國的美好情感而來”行穩致遠 中法文化相融相通

“一點又一點,小鳥築成巢。”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習近平曾分別引用上面的法國諺語和中國古語來形容中法友誼。這兩句箴言凝結著中法兩國先賢的偉大智慧,雖然產生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不盡相同,其內涵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和法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明。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說:“我帶著對法國的美好情感而來。”這份情感就來自中國人民以及他個人對法國璀璨歷史文化和獨特魅力的欣賞,更來自中法兩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輝映。

整整一百年前,中國掀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熱潮,近2000名中國進步青年胸懷救國夢赴法求學。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半個多世紀後,白樂桑成為首批來到中國留學的法國留學生之一,他也是法國首任漢語總督學。回想起幾十年來學習漢語的經歷,白樂桑感慨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了我,並改變了我的一生。”

2014年,他曾參與組織投票“在法國最有影響的十部中國書籍”,《論語》《道德經》《水滸》《西遊記》《家》等名著入選。

今年,馬克龍將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作為國禮贈送給習近平,並講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孔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伏爾泰等人,為法國的啟蒙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啟迪。”這份國禮非常珍貴,僅存兩本,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翻開棕色封面,扉頁上有淡淡的鉛筆字跡。習近平輕輕接過書,仔細端詳,鄭重表示:“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和法國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正如習近平所說:“了解法蘭西文化,使我能夠更好認識中華文化,更好領略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

文化交流更促進了民心相通。法國早已掀起學習漢語的熱潮,目前全國有16個孔子學院和2個孔子課堂,2018年超過11萬人在學習漢語。而中國的留法學生到2020年有望達到5萬人,屆時將成為法國第一大外國留學生群體。2021年,兩國還將互辦中法文化旅遊年。

“我帶著對中法關係的殷切期望而來”志同道合 規劃中法關係未來發展

近年來,習近平同馬克龍多次會晤、通話、通信,中法雙方政治互信深入,高層往來頻繁,通過戰略、經濟財金、人文等3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開展了高質量的溝通和協商。

習近平在法國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為《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並肩前行》,他在文章中寫道:“我帶著對中法關係的殷切期望而來。”這份期望來自兩國關係所蘊含的深厚潛力和美好前景。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中法兩國都是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國家,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習近平給出了中國方案。他多次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與馬克龍提出的“同一個星球”理念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

去年,馬克龍訪華首站選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他多次公開表達同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意願。此次訪華,習近平與馬克龍會見時,提出要推動已商定的共建“一帶一路”及第三方合作項目盡早落地、取得實效。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和宏偉實踐,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中法攜手能夠改變世界,這一點在過去55年間已經得到多次驗證。

下一步,中法務實合作有何部署?習近平在3月25日會談時提出:雙方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傳統領域合作,加快科技創新、農業、金融、養老服務等新興領域合作步伐。要為雙邊貿易與投資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中國將繼續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新格局。

就在此前一天,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尼斯,習近平與馬克龍已經進行過親切交談。他們走到海邊,眺望遠方。靜謐的夜,濤聲陣陣。習近平說:“兩國人民有著特殊友好感情,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要繼承好、發揚好,使中法關係繼續走在時代發展前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部分資料、圖片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