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8.4,島國最能“賣”的女人終於出現

今年過年回家,你們那的樓市還火嗎?

親戚們還在熱衷討論買房的話題嗎?

不同的地方可能有差別。

但Sir感覺到,今年的氛圍和去年不太一樣。

如今看來,這部日劇更加值得玩味了——

《賣房子的女人的逆襲》

家売るオンナの逆襲

房子不好賣。

這是日本樓市泡沫破裂後,長久以來的大環境。

但賣房子這件事,女主三軒家萬智(北川景子 飾)卻有獨特的技巧。

比如,遇到難纏的客戶怎麽辦?

一個老太太,看房幾十套,最後推脫的理由,卻是老天爺不想讓我買這套房。

在同事庭野也搞不定的時候,三軒家與這個老太太擦肩而過,聽見她嘴裡隨便哼的小曲。

就留了個心眼。

終於,在大街上閑晃的她,發現這個小曲來自於一家網咖。

在日本,這種網咖自帶獨立小包間,不僅可以包夜上網,也可以在這裡休息睡覺。

折合人民幣,也就一晚70,開銷比開房便宜多了。

而且,還提供月租服務。

不少低消費人群選擇這裡,為得只是能有個落腳睡覺的地方。

而,那個拖了許久還沒買房的老太太也住在這。

問其原因,提到了最讓人心酸的——老年人孤獨死的問題

沒有人願意租房給我

說怕我孤獨死了 他們會很困擾

就算買了房子

如果一個人住 我覺得也會孤獨死吧

沒有人照料的高齡老年人們,在每天關好房門之後,最擔心的,就是不知道還能否看見第二天的太陽。

像是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裡,更是有一半的老人覺得自己會“孤獨死去”。

這個跟房屋中介磨洋工的老太太也是,不過就是想著有人還能時不時的關心自己。

那送去養老院?

她也還是不願意。

畢竟,在那的人,已經就活得死氣沉沉,一隻腳踏進棺材裡了。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女主果然敢想敢乾,自己掏錢,買下了這家網咖。

再讓老太太買下這個網咖,合理的成為這家網咖老闆兼住戶。

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說是,出走於三觀之外,混淆於常理之內。

不去養老院,沒有錯。

想住網咖,那就一直住下去。

放任自由,也是一種選擇。

這麽一轉手,三軒家還賺了600萬日元。

說她雞賊,或是利己,都行,但面對三軒家這麽一個對自己定位異常精準的人來說。

對客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商業手段。

賣出房子,才是真正的目的。

再看她另一個案例。

一對老夫婦想賣自己的房子,估價5000萬日元。

但想買的房子,卻在2500萬日元之內。

當女主走進他們家之後,就發現不對勁。

二樓時不時響起的抽水馬桶和腳步聲,以及夫婦之間想迅速拋售這棟房子的神色。

三軒家發現,這棟房子裡,應該還有第三個人住在這。

當用煙霧報警器把這間房子裡的神秘住客嚇出來之後,她才發現。

這個20年沒有走出過房門的男人,是這對夫婦的家裡蹲兒子,已經努力啃老20年。

而剛剛的匆匆一面,也是這對夫婦20年間見到的兒子的第一面。

與父母的通訊,靠手機短信。

洗澡,靠半夜父母睡覺偷偷去廁所。

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對他這種家裡蹲的行為,也毫無辦法。

你以為這種“家裡蹲”要被教育好好學習,勇敢融入社會了?

不,女主的責任不是說教。

而是,為他找到真正不用出門的“家裡蹲”城堡。

她提供了一份“家裡蹲活到100歲”計劃。

就是用這套5000萬的房子,換兩套小居室,還能剩下500萬。

另一套2000萬的一室一廳,可以用於出租。

這樣家裡蹲兒子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租金。

不想出門工作,可以。

那就讓他能有一份一直在家裡的呆著的工作。

支持頹廢,也是一種選擇。

對於三軒家來說,買房不過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我們看來,買房是剛需,是進入下一步人生的必要條件。

有了它,才能結婚;有了它,才可以生個二胎;有了它,才能放心死去。

但,不如我們來問問。

在我們談論買房的時候,到底是在談論什麽。

開播前三集,《賣房子》就已經講了孤獨死、LGBT、網紅的困境。

解決的方法,都是買房。

但,並不是簡單的解決買房這個問題,而是去講每一套房子,對客戶來說的象徵意義。

在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

發現不了擁有自己的房間和房子的價值的人

也是有的

最懂房子的三軒家,恰恰也是最找不到家的價值的人。

因為家破人亡的遭遇,她變得毫不溫柔。

這個,不過是具象化的房子

它可以是一個人讓她有歸屬感,可以是一張床,讓她有安全感。

屋可避雨 牆以擋風 那是很幸福的事

但她也是抓住這一點,將房子=夢想/回憶/珍愛的東西/自由的道路。

像是賣給一個看似流浪老頭,其實是電器公司老總的房子。

她要價3億日元,是這個房子價值的一倍。

能讓她有理由開價的,是因為這個家,還留有以往的舊灶台。

只有這種灶台做的米飯,才是真正好吃,帶有回憶的大米飯。

她還給一對夫婦賣出去了一套面向墓地的房子。

而賣出去的理由是,給他們找到了一所可以分開的臥室。

以及還送他們兩塊不在一起的墓地。

只需要做這一輩子的夫妻就夠了,下輩子,就是自由的人。

買房,這麽看來,的確也是剛需。

但,它是一種心理的剛需。

人,降臨在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孤獨的,最後也會孤獨地離開。

在這條逆行的道路上,眾人如旅人一般的來過,參與過。

最終想為自己的孤獨,打造一座夢幻花園。

如果自帶目的,就將房子變成了自己未來的交換物。

那這間房子,不過是一個明碼標價的空間。

它沒有意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芒果tv、愛奇藝都有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