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效讀書應避開的5個誤區:別想著買來的書都要讀完

高效讀書應避開的5個誤區

很多人喜歡讀書,但卻很少有人能把一本書讀通讀透。最近,公眾號開智學堂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提高讀書效率應該避開的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買來的書都要讀。很多人認為,書買回來就得讀完,不讀就是浪費。但這個觀點其實是不對的,書不是瓜果蔬菜,我們不能用買菜的隱喻去理解買書。讀書達人陽志平老師也曾提出過很多書只是參照物,目的是幫我們對比出好書。面對一堆書,大腦不僅會對比找出最靠譜的那幾本,還能找到該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

第二個誤區,讀書一旦開始,就要讀完。史丹佛大學管理學教授馬奇把學習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不理解因果聯繫的盲目模仿,是“低智學習”;另一種是深入理解因果聯繫的知識遷移,是“高智學習”。所以讀書一味強調有始有終,是低智學習。文章建議,有些目前讀不懂的書可以先放一放,等條件成熟後再讀。一種比較好的讀書法是,快速找出書中的核心問題,帶著問題去工作生活,有所體悟再回頭讀書。問題是看世界的維度,新維度帶來新收獲。收獲多了,讀書的時機也慢慢成熟。此外,一本書快讀還是慢讀,哪些部分精讀、略讀或不讀,應該調動認知,讓理性決定,而不是讓懶惰的大腦掌舵。

第三個誤區,讀過的書,不想再讀。很多好書在每次重讀後都能帶來新的發現,但人的大腦是喜新厭舊的,一旦把書歸類成已讀,便不再好奇。文章建議,每次讀書,隻讀需要的部分,不從頭到尾讀完。這樣,這本書永遠都是沒讀完的好書,大腦就願意重讀了。普通讀者習慣性地讀完,高階讀者故意不讀完。

第四個誤區,讀書筆記是原文摘抄。文章指出,花很多時間摘抄,記大量筆記,是低效的勤奮。原文摘抄沒有必要難度,不容易記牢;只是被動輸入,不涉及知識整理。用摘抄來加深記憶和加深理解,耗時低效。

第五個誤區,每年讀100本書。讀書的目的是認知升級,不是湊數量。管理學中有句名言,叫想得到什麽,就獎勵什麽。把讀100本書當成目標,本末倒置,最後只能得到100這個數字。每年讀100本書,不如每年想明白10個問題。用文章、產品或是行動等輸出指標,去倒逼讀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