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南亞市場碎片化?有家VC不這麽看

編者按:本文作者 Kristie Neo,原文標題SE Asia consumer market more homogenous than fragmented: Jungle Ventures’ Amit Anand。

新加坡風投公司 Jungle Ventures 關注 A 輪和 B 輪投資。其最近一次在東南亞推出投資基金是2016年,基金規模1億美元,這也是 Jungle Ventures 成立的第二個基金,主要關注消費科技、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和全球顛覆性技術。

採訪中,Jungle Ventures 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 Amit Anand 描繪了東南亞的投資格局,並解釋了為什麽他認為該地區的資本仍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反駁了東南亞市場碎片化這一迷思,“事實是,在消費習慣層面,東南亞市場已變得越來越同質化。我們投的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城市擴張到了10-15個城市。能這麽容易地將一個產品複製到多個市場,這顯然不是碎片化。”

以下為採訪節選,Enjoy~

基金最新動態及策略

你們的第二個基金已經投了多少出去了?

還在投,本季度應該會完成最後一筆投資。我們的投資周期一般是三年到三年半。所以我們都盡量保持每年投四、五個新公司,每個基金投十二、三家企業。

我們的第一個基金完成了10筆主要投資,第二個會投10-13家公司。我們的投資策略沒變,投的還是A輪和B輪,主要是為了獲得優質股權,確保回報率。

你們今年的目標是哪些項目?

現在還不能透露,但有幾個市場是我們積極在看的。

其中一個是雜貨電商領域。新加坡的雜貨電商市場規模有30-40億美元,Redmart 是該市場唯一的玩家。是不是應該有其它玩家呢?我認為應該有。市場準備好了嗎?也許。我們現在正在全面評估這個市場。

我們也在關注保險和監管技術(regtech)市場。到今年年底,應該會有更多資金投出去。B2B 仍然是我們的一大關注點,尤其是那些針對東南亞中小企業的業務。這應該是我們目前投的最多的領域。

隨著基金規模擴大,你覺得會出現投資公司用高價贏取項目的情況嗎?有 LP 曾向我們透露說最近遇到過這樣的例子。

我覺得這取決於起點在哪兒。我認為東南亞大部分的基金目前規模還是偏小的。現在應該還不到需要擔心過度投資的時候。大多數基金仍處於廣招人才,完善團隊的階段。

不過,我也聽說其它市場有直接從1億漲到10億的,感覺確實太誇張了。但我們還不到那個階段。

評估風投公司的主要標準是退出和回報率。你們在這兩個方面進行的如何?

我們的第一個基金一直有退出。目前已經有三個項目變現,還簽了兩個收購意向書。我們的 LP 獲得了有力的投資支持,回報率也不錯。第二個基金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

在比較兩個基金時,我們發現一件令人興奮的事,那就是我們第二個基金投了一些十分有潛力上市的公司,比如 Iflix。雖然不確定他們是否有上市的打算,但我認為他們是很有潛力的 IPO 候選。除此之外,我們主要通過出售股份變現。

去年東南亞有兩家公司上市。你覺得這會吸引更多的國際玩家到東南亞投資嗎?

2016年成立第二個基金時,我還在擔心後期投資能否跟上。如今,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東南亞已受到越來越多國際優質投資機構的關注,它們在當地成立分公司,與我們這樣的本地基金開展合作。我們的大部分 LP 都和我們一起投資了項目。僅最近投的9家公司就在過去的2-3年裡融資近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Sequoia)、Bessemer、IFC、Naspers、京東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我們投資15-18個月後,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淡馬錫、IFC、NRF、EDBi 等機構在東南亞開展投資的同時,也在當地建立起穩定、優質的投資交易管道,這進一步吸引了全球更多後期投資機構的關注。

東南亞投資生態

你怎麽看東南亞目前的投資生態?

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我認為這是好事。但我覺得現有的資本仍不能滿足該地區企業的需求。2012年,我們收到的項目BP是200-250份。現在我們每年會看2000份,但能約見的只有300多家,深挖50-60家,最終投4、5家。很明顯,還是僧多粥少。即使算上其它基金,我們一年投的A輪加起來應該也不超過100個。也就是說,獲得投資機構A輪資金的企業還不到10%。

有些風投公司認為項目BP雖然很多,好的項目還是很難找。你認同嗎?

我不認同。我覺得項目的品質一直在提高。

三年前,我們開會隻討論一兩份項目BP。現在,我們花兩個小時都討論不完項目,儘管我們拿到會議上討論的項目已經是經過一道篩選的。我們每周往返於雅加達、吉隆坡、曼谷、馬尼拉等城市,就是為了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

我感覺現在有很多人都有成為企業家的抱負。我們正在慢慢走向一個轉折點,會有那麽一天,人們不再想做打工仔,開始自己創業。到那時,如何留住人才將是我們都要面對的挑戰。

那為什麽其他人都在說沒有優質項目呢?是評估的問題還是期待值不同的結果?

我不能替別人回答問題,但我不認為估值發生了什麽變化,也不認為是估值加大了在該地區投資的難度。過去1-2年裡,我們在東南亞投的A輪項目投資前估值仍然在700萬到1500萬美元之間。

中國和美國的項目估值要比這個高得多。因此,考慮到東南亞的人均 GDP 比印度高出許多,東南亞公司的估值還是比較保守的。也正是由於僧多粥少,投資機構才有選擇的太空。

我覺得會有一些領域出現"投資狂歡"。出於各種原因,部分領域的投資情緒會比較高漲,估值也會攀升,但這是所有市場都存在的現象。不能憑這一點來做判斷。

不過估值是一回事,企業品質又是另一回事。有沒有其他辦法對品質加以判斷呢?

我覺得是有的。如果誰從國外來,比如美國、中國,把東南亞的首次創業者和中國已經有三次創業經歷的連續創業者相對比,那我肯定沒辦法判斷孰是孰非。但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如果是說 Jungle 已經投資過的創業者,我們肯定是看中了他們身上十分不錯的資質。這些創業者要麽具備幾十年在地區性大企業或者像 Google、Facebook 這樣的跨國企業工作的經歷,要麽已經投身本地區金融服務、醫療保健、教育等產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還發現,來到本地區開辦企業的人才越來越多,畢竟這裡也是全世界最年輕、發展最快的互聯網市場之一。

與7年前相比,我們如今接觸的人才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當然,我們這裡的人才與中國不一樣,他們畢竟經驗更為豐富。但這並不是說我們這裡的創業者就不合格。

您怎麽看待東南亞市場的碎片化呢?您是否覺得市場碎片化很難對付?

我認為,如果還是死盯著東南亞地理上的分散性,無疑是在給我們自己找不自在。其實從消費者行為上看,東南亞市場已經相當同質化了。

Go-Jek 和 Grab 正在進軍各大市場;而 Google 和 Facebook早就拿下了這些市場;另外還有Pomelo(東南亞線上時裝網站)、Reddoorz(新加坡經濟酒店預訂平台)和 iflix(馬來西亞付費影片點播)。我們投的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城市擴張到了10-15個城市。能如此容易地將一個產品複製到多個市場,這顯然不是碎片化。因此,我覺得碎片化並不是什麽大問題。要說有什麽問題,營運上的碎片化對於外來客倒是一種障礙,所以我們這裡的並購案非常多。

我覺得要找到更高層次的人才並非易事。不是說人才的量不夠大,而是說他們的經驗不夠豐富。不過,我認為這是任何前途光明的生態系統都會遇到的挑戰,隨著更多的人才進入這個圈子,最終是會被戰勝的。

您覺得東南亞風投企業是否正在擴大資金鏈?

就生態系統和產業進化而言,我覺得東南亞最終會向中國的方向發展。從投資規模上看,大家會發現,在投資金額方面,很多像我們這樣還處於早期階段的投資企業似乎與成熟企業之間也沒什麽明顯的差別,但是我們的運營確實還在早期階段。你看我們從 A 輪投到 B 輪的公司,其風險回報狀況並無重大變化。

Jungle 始終針對早期的 A 輪到 B 輪的投資,今後也會繼續專注於A、B 輪。

東南亞下遊資本市場情況如何?

有的投資人擔心 B 輪會出現空檔,我倒不這麽覺得。八年來,Jungle 的每一筆重大投資都進入了 B 輪,大部分來自於大牌領投人。C 輪和 D 輪比較有意思,希望中國投資人、地區性或全球性的私募基金能夠在這兩輪發揮更大的作用。

Jungle Ventures 已經有很多對市場規模、人均GDP、智能技術普及度進行評估的報告,均表明東南亞的潛力要高於印度這樣的市場。但是,本地區的投資仍然不足。原因何在?您認為什麽時候會有改觀?或者說,是否大型獨角獸企業搶佔了全部資本?

對於初創技術企業,東南亞和印度兩者都有大把的機遇。但是,如果我們把兩者的大城市做一個比較就可以發現,雖然兩個地區內電子產品消費者群體的規模相當,但東南亞的消費者群體變現程度更高。

最近五年來,本地區風投數量和募集資金量均穩步增長,這還沒有算一些大額交易,但是差距仍然存在。有的報告根據東南亞互聯網用戶的人數算了算人均投資額,大概11美元(不含本地區大額交易),遠遠低於印度的互聯網用戶人均50美元左右。而且從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來看,東南亞市場還更勝一籌。不過這很正常,另外現在本地區正在加速追趕,速度比印度更快,步調更加穩健。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編輯:令晨

“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現已問世!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微信搜索“36氪出海”(ID: wow36krchuhai),關注起來吧!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多謝關注,請多多推薦!

“出海頻道”也在36氪app上開出來了!這裡有數百篇出海主題的好文章,有一大批是在微信上沒有的喔!來,跟著小動畫,三步置頂出海頻道,一鍵直達關鍵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