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降糖太快也不行,當心「神經痛」!

病例概況

女性患者,32歲。因「發現血糖升高2月余,胸腹部及雙足疼痛1個月」入院。

患者2月前不明原因出現明顯口渴、多飲、多尿,去當地醫院檢查:空腹血糖16.5mmol/L,HbA1c9.2%,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及胰島細胞抗體(ICA)陽性,確診為「1型糖尿病」,並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血糖很快得到控制,遂改為預混胰島素(諾和靈30R)早14U、晚12U皮下注射,血糖依舊控制良好。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約3周後,開始出現胸腹部及雙足持續疼痛,癥狀嚴重難以忍受,以至夜不能寐。當地醫院考慮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給予甲鈷胺、α-硫辛酸等藥物及止痛藥物對症治療,效果不佳,遂來我院。

患者既往體健,無糖尿病家族史,無重金屬粉塵接觸或吸入史,無煙酒嗜好。

身高160cm,體重67kg,體重指數 26kg/m2。神清語利,全身皮膚黏膜完好。心肺及腹部(-),雙下肢無浮腫,雙側足背動脈搏動良好。

神經系統檢查:胸腹部及雙足皮膚痛覺過敏,溫度覺、震動覺、10g尼龍絲試驗未見異常,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門診實驗室檢查: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後)及各項生化指標大致正常,心電圖正常,眼底檢查正常,頸椎及胸腰椎CT檢查正常,骨密度正常,四肢肌電圖檢查大致正常。

初步診斷:1型糖尿病並胰島素性神經炎。

01

概述

「胰島素性神經炎」是一種由治療引發的、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小纖維神經病變。Caravati於1933年首次報導一位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快速控制血糖後第4周,出現下肢燒灼樣疼痛,應用止痛劑也不能使癥狀緩解,但停用胰島素3天后雖有嚴重高血糖但疼痛緩解,復用胰島素後再度出現疼痛。Caravati認為患者的疼痛是由於注射胰島素所致,故稱之為「胰島素性神經炎(insulinneuritis)」。

後來的研究顯示,「胰島素神經炎」這一名稱並不準確,因為此類疼痛並非胰島素治療所特有,口服降糖葯同樣亦可誘發,引起該病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快速控制血糖所致,稱之為「快速降糖所致急性痛性神經病變」似更合適。不過,由於習慣的原因,很多學者仍稱之為「胰島素性神經炎」。以前認為該病患病率極低,但隨後臨床發現該病遠比以前認為的多見,之所以報導較少,很可能與臨床醫生對該病缺乏認識、屢被誤診有關。

02

臨床特點

胰島素性神經炎具有以下特點:

  • 患者神經痛癥狀往往在快速降糖後不久(8周內)出現;


  • 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葯均可誘發;


  • 發病及疼痛程度與HbA1c降低幅度和速度有關,HbA1c降低幅度越大、速度越快,越容易發病,疼痛也越重;


  • 疼痛癥狀起病急、進展快,在2周內即很顯著,且存在皮膚痛覺過敏;


  • 疼痛往往不局限於四肢遠端,可擴展至腹股溝、會陰部、胸腹部乃至全身;


  • 夜間癥狀往往比白天嚴重,常伴有焦慮、抑鬱等精神癥狀;


  • 神經電生理檢查無異常或輕度異常;


  • 止痛藥物治療效果欠佳;


  • 病情往往具有自限性,疼痛癥狀多在數月後逐漸自行緩解。

03

診斷與鑒別診斷

患者具備以上臨床特點,同時排除其他病因,即可診斷為本病。本病須與以下幾種疾病鑒別:

1、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鑒別。兩者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都以四肢遠端受累為主,但胰島素性神經炎受累範圍更大,可累及軀乾乃至全身。其次,胰島素性神經炎起病較快,常常在快速控制血糖後不久發生,而DPN所致疼痛起病緩慢,患者往往不能準確說出疼痛出現的具體時間;胰島素性神經炎對治療神經痛的藥物(普瑞巴林、度洛西汀等)效果反應較差;最後一點,與痛性DPN不同,胰島素性神經炎患者雖然發病時癥狀較為嚴重且來勢兇猛,但絕大多數患者在起病一年內可以完全緩解。此外,DPN患者感覺異常及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的發生率高於胰島素神經炎。根據以上特點,二者不難鑒別。

2、與脊椎病變引起的肢體疼痛鑒別。如頸椎病變引起單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腰椎病變引起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及疼痛,但脊椎病變引起的肢體疼痛癥狀往往伴有其他癥狀,並在某種特定體位下癥狀能緩解或加重,如頸椎病變可伴有頭暈,腰椎病變可有局部疼痛或壓痛,彎腰勞作或遇冷使癥狀加重等,但一般不會伴有腹股溝、陰囊及胸腹等部位的痛覺過敏。

3、與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鑒別。骨質疏鬆也可常出現腰背部疼痛,嚴重時甚至全身骨骼疼痛,常伴有駝背、身高變矮、脊柱畸形(後凸),伸展活動明顯受限,易發生脆性骨折,骨密度檢查結果異常。但骨質疏鬆所致疼痛也不會累及腹股溝、陰囊區域,亦不會出現皮膚痛覺過敏。

某些重金屬、神經毒性藥物或腫瘤壓迫等也可導致周圍神經損傷,這類患者除了神經疼痛癥狀外,往往還伴有其他表現及相應病史,不難鑒別。

04

分析與處理

文中這位患者糖尿病診斷明確,同時有肢體疼痛,很容易被認為是DPN所致。但DPN主要見於糖尿病史較長、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疼痛通常緩慢起病,主要累及四肢(多見於下肢),較少累及胸腹部。本文這位患者糖尿病史較短,疼痛癥狀出現較快,胰島素降糖治療後不久即出現下肢遠端及胸腹部疼痛,肌電圖及脊椎(頸、胸及腰部)CT及骨密度檢查均大致正常,可以排除慢性痛性DPN、脊椎病變以及骨質疏鬆等疾病引起的肢體疼痛,最終診斷為「胰島素性神經炎」。

播放GIF

本病迄今尚無特效治療,治療措施與痛性DPN大致相同,可酌情選用營養神經 (如甲鈷胺)、改善微循環(如前列地爾)、抗氧化應激(如α-硫辛酸)、醛糖還原酶抑製劑(如依帕司他)以及對症止痛藥物 (如加巴噴丁、普瑞巴林、卡馬西平、度洛西汀等)。但這些治療措施僅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疼痛。慶幸的是,該病具有自限性,多數患者在數月後疼痛癥狀可自行逐漸緩解。

該患者入院後,繼續維持原來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並給予甲鈷胺、α-硫辛酸、前列地爾靜點,口服普瑞巴林、羥考酮對症止痛,療效欠佳,3天后轉上級醫院,一周後電話隨訪,患者疼痛癥狀仍無明顯緩解。

本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做好預防最為關鍵。由於本病是降糖速度過快所致,因此,控制血糖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循序漸進,以避免醫源性急性神經病變的發生。

漲姿勢了請點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