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10億人忽視的口腔問題,竟能損臟器、致癌?

幾乎每次科普心腦血管、癌症等疾病時,都有粉絲留言希望這一生都不會和這些疾病沾邊。

但你知道嗎?除了感冒發燒,你最可能患上的「口腔疾病」,傷害的不僅僅是口腔,還會造成全身反應,也是三高、心梗、胃腸病、慢阻肺、代謝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嚴重時可致命!

有數據顯示:牙周病會影響90%以上的人,它被醫學界定論為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可惜大多數人只有到牙疼、掉牙才會注意到口腔健康……

牙周炎

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幫凶」

今天就著重給大家講講牙周炎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看似兩者相差甚遠,但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牙周炎與高血壓、高血脂等一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已經從粥樣硬化的斑塊中分離出了牙周致病菌。

那麼,牙周炎究竟是怎樣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呢?

1、損傷血管內皮

牙周炎的致病菌及其炎性代謝產物,與人體血管壁斑塊中的炎症細菌有一致性,而這些病菌能進入血液,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管炎症。

同時,牙周炎致病菌還會影響載脂蛋白,妨礙脂肪運輸,使得細菌與脂肪一起附著在心腦血管壁上,更易引起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2、導致血小板變性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指出,牙周炎會導致牙齒鬆動,人在咀嚼時,這些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以被擠壓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引起血小板變性及凝血機制的改變,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增加C-反應蛋白

牙周炎會增加血液中C-反應蛋白水準。而C-反應蛋白,能直接參與炎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強有力的危險因子。僅冠心病來說,美國就有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的發病率比健康群體高2倍。

我國約有9成人患有牙周病,但因其發病時間長,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因素,治療率不到2成,更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而有研究表明,對同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牙周炎的患者來說,治療牙周疾病,有助於改善血脂及血糖代謝,輔助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展。

【小貼士】

牙周炎還可能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疾病,如:引起慢阻肺、感染性心內膜炎、胃腸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孕婦若患有一定程度的牙周炎,可能引起缺血症,導致早產。

因此,如果患有牙周炎,應及時給予治療,以免影響全身。

究竟什麼是牙周炎?

說了半天它的危害,那究竟牙周炎是怎麼回事?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35歲以後發病較為常見,如果牙齦炎沒能及時治療,炎症可從牙齦蔓延至牙周膜、牙槽骨和深部,然後發展為牙周炎。

由於在發病的早期缺乏明顯的自覺癥狀所以容易被人們所忽視,而當癥狀較嚴重時,往往嚴重到甚至已經不能保留牙齒,因此必須加強宣傳教育,使患者及早發現和治療。

牙周炎自我診斷方法

牙周炎,是指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感染性炎症

我國成人牙周炎患病率在97%以上,咬東西時牙齦出血就是牙周炎的表現,但多數人卻沒當回事。

2017年9月,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5~44歲居民中,牙石檢出率為96.7%,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與10年前相比,竟然上升10.1%。

牙周炎自我診斷方法:

  • 如果你經常牙齦出血、紅腫、持續性口臭,你已經是牙周炎早期了;


  • 如果你突然感覺牙齒咬東西咀嚼無力,很可能你的牙周炎相當嚴重了;


  • 如果你的牙齒用手搖一搖,都能感覺出鬆動,你的牙周炎已經到晚

    期了。

簡單1招

幫你預防口腔疾病

如果不想被「老掉牙」找上門,不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全身疾病的風險,那麼,預防牙周炎就應該及時進行。

清潔口腔4步走

① 飯前刷牙、飯後漱口。牙刷傾斜45°,牙刷一半放在牙齒上,一半放在牙齦上,小幅刷動牙齒各面及舌面。

②及時更換牙刷。健康人群的牙刷一般每3個月更換一次,感冒等疾病痊癒後也需更換牙刷。牙刷應盡量選擇細毛軟刷,尤其是孕婦及口腔較敏感者。

③ 選對牙膏。經常吸煙、喝咖啡等人容易產生牙漬,平時可適當使用去牙漬效果較強的牙膏。但不建議經常使用止血的牙膏,以免掩蓋病情。

④ 定期護理。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潔牙,及時清除掉長期堆積在牙周的菌斑,以及刷不掉的軟垢、殘留。

視頻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每周一至周四晚21:20

鎖定安徽衛視

收看《健康大問診》

版權聲明:內容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文的目的僅用於傳播相關信息,未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予以刪除。

安徽衛視新媒體中心出品

編輯:金秋

校審:李靜

責編:向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