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的6種不良睡姿,這麼補救對孩子更健康!

古人對坐臥的姿勢是非常有講究的,甚至根據不同事物進行了形象的比喻「坐如鐘,立如松,臥如佛......」這其中以睡眠姿勢最為講究,因為良好的睡眠姿勢能夠使周身氣道通達、血絡順暢,從而達到調氣養神、宜養脈絡、滋養精神的功效。所以,家長不僅要關心寶寶的睡眠時間,更要重視寶寶的睡眠姿勢,根據寶寶不同的睡眠姿勢進行調整,盡量避免對睡眠及健康造成影響。

1、仰面睡

中醫認為,這種姿勢由於五竅均朝上,從而使舌根下墜,故津液易向下行。寶寶的唾液分泌比較旺盛,向下流的口水容易流入氣管中,不僅會引發嗆咳或者小兒打呼嚕,還有可能影響肺部氣血流暢,從而影響寶寶的肺部功能。

睡姿補救: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的小手放到胸前,並且在床尾放一個疊好的被子,寶寶睡覺時可將小腳抬高放到被子上,以促進血液流通。此外,家長在寶寶睡覺的過程中,還應當定時幫助他翻身。以免寶寶長時間以同一個姿勢睡覺。

2、趴著睡

趴著睡雖然不像仰面睡那樣易引起津液下行,但趴著睡會對心房區域造成壓迫,會影響周身氣血運行,久而久之「骨易變形,氣鬱而難出」,容易造成寶寶氣喘憋悶、呼吸困難。

睡姿補救:倘若只是短時間的趴著,可在寶寶的骨盆下墊一個小布團。

3、蜷著睡

有人認為,蜷著睡就像是胎兒在母體中的姿勢一樣,是一種最天然睡眠姿勢,但實際上這種睡眠姿勢很容易引發血脈不暢,輕者使寶寶頸背疼痛,重者還會造成虛證。

睡姿補救:給寶寶準備一個大小合適膨鬆的墊子,讓他抱著睡覺,盡量減少身體曲蜷的弧度,將姿勢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

4、枕臂睡

喜歡枕臂睡的寶寶醒來後總會感覺手痛,這是因為長時間壓迫手臂神經造成了肢體氣血阻滯,而使神經產生麻痹,因而引發疼痛感。這正是中醫「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的道理。

睡姿補救對於習慣枕臂的寶寶,家長在其睡覺的時候可握住他的小手,用說故事或者哼唱兒歌的方式哄其入睡,使寶寶忘記將手臂枕在頭下。

5、完全側身睡

寶寶如果完全側著身睡,會將一側的胳膊和腿都壓在身下,長此以往會出現氣滯血淤的問題。

睡姿補救:家長在寶寶的手臂和腿下分別墊一個墊子,盡量縮小身體對手臂和腿的壓迫面積。

6、半側臥

中醫認為,這是諸多睡姿中最完美的一種。《千金要方·道林養性》有「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的說法。這種睡姿能夠放鬆周身部位,使氣血順暢、臟腑通暢。

屈曲如弓的臥姿有利於陽氣的收斂,以免寶寶在入睡時陽氣不知不覺散發。不過,側身的方向並不是左右皆宜從日常保健的角度來看,半側身的方向以右側臥最佳。右側臥古人又稱為吉祥臥,據不少醫學典經中記載,右側臥能氣血通,臟腑清。但左側位由於心臟在左邊,左側臥後有可能壓迫到心臟,使心臟周圍的血液因為受到壓迫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影響到肝臟和腸胃功能的正常運作。

此外,當體內血液出現循環障礙時,容易造成血管壁壓力過高,使寶寶醒來後非但不感到舒

適解乏,反而有一種更加疲倦的感覺不利於及時恢復睡後的體感。因此,家長在幫助寶寶養

成良好的睡姿時,一定要使其向右側側臥。

睡姿要點:身體向右側臥,右腿膝蓋微屈,左腿跨過右腿,將膝蓋內側平放在床上,大腿與小腿之間近乎於垂直角度。右手放在枕頭上,左手放在右手腕上。寶寶如果養成這種睡眠姿勢,就能夠達到古人所說的「睡不厭蹴,覺不厭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