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扎堆赴港上市 VC/PE“尋醫問藥”熱情不減

  VC/PE“尋醫問藥”熱情不減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劉宗根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粗略統計,近期可能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超過十家,一波赴港上市潮正在醞釀中。作為VC/PE機構最重要的退出管道之一,IPO的暢通也帶動了投資的升溫,年初以來,醫療領域大額融資頻現。

  業內人士認為,港交所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是近期上市升溫的最直接原因。不過,投資尤其是生物醫藥投資專業且周期長,一擁而上不可取,未來看好醫療和人工智能結合帶來的投資機會。

  扎堆赴港上市

  繼歌禮生物之後,日前,又一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華領醫藥赴港上市。

  根據IPO申請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領醫藥尚未有任何產品實現商業化,也沒有任何產品銷售收益,主要是以現金補貼的形式從政府獲得補助支持研發項目。

  不久前,5月上旬,歌禮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有望成為第一家港交所IPO新規後上市的無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

  記者注意到,除上述兩家企業外,還有數十家企業可能赴港上市,包括成大生物、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等。5月初,成大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通過赴港上市議案,打響了“新三板+H股”第一槍。

  “港交所IPO新規實施後,對生物醫藥創投機構而言,除納斯達克之外,又多了一個IPO市場,在解決資金流動性方面,是非常好的事情。”深圳某知名醫療投資機構執行合夥人表示。

  湖北某大型創投機構董事長認為,從拿到臨床許可證到最後新藥上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過去資本市場實際上並沒有按照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規律來配置資源,導致在新藥研發上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在新藥領域始終沒有太大的突破。港交所IPO新規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改寫了資源配置機制,將來可能會有大量的新藥不再因為資金問題而受到掣肘。

  醫藥投資升溫

  記者注意到,退出管道的多元化,讓VC/PE機構在拿項目上更加慷慨,生物醫藥投資升溫趨勢明顯。

  6月中旬,藥師幫宣布完4.2億元C輪融資,其中C1輪由順為資本領投,松禾資本和高捷資本跟投;C2輪由DCM資本領投,SIG跟投。

  5月上旬,基石藥業宣布完成2.6億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領投,紅杉中國、雲鋒基金、中信產業基金、高瓴資本等參與,現有投資方元禾原點、博裕資本等繼續跟投。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藥領域B輪最大單筆融資。

  此外,清科數據顯示,近期獲得數億級大額投資的還包括先導藥物、奕安濟世、美爾貝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

  “生物醫藥投資是個非常專業的活,不管港交所推出什麽政策,都不能一擁而上。投資尤其是生物醫藥投資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了解,既要有信心,也要有實力,能夠耗得住進而真正去深耕。”上海某醫藥創投機構合夥人表示。

  實際上,近年來,生物醫藥一直是最熱門的被投行業之一。據上述合夥人介紹,截至目前,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完成A輪融資並且可查的至少有160多家,兩三年前只有十幾家,增長速度非常快。前述湖北某大型創投機構董事長認為,作為投資人,投資生物醫藥行業,除了能夠保證被投企業增值,還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在投資的有效期內,技術能不能變成產品,產品能不能變成商品,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瞄準人工智能風口

  今年4月底,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研發基於人工智能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前述上海某醫藥創投機構合夥人認為,生物醫藥行業和資訊技術行業在過去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即所謂的跨界融合,互聯網醫療經歷了兩年的沉寂以後,今年上半年重新開始活躍。

  “人工智能風口來了,但並不意味著拿著標簽就可以去融資,最重要的是有人買單。不是你自己覺得好就可以,即便是人工智能企業,也要看收入從哪裡來,比如是醫院給的還是患者給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該合夥人表示。

  前述湖北某大型創投機構董事長認為,隨著消費更新,人們對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技術上面,關注較多的是人工智能,包括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等。大數據的每一個應用,每一個突破,即使是存量數據的有效應用,都會對行業帶來非常大的促進。

  深圳某PE機構合夥人認為,所謂的生物醫藥投資過熱,幾乎都是VC/PE機構在追一些成熟項目,真正關注生物醫藥早期研發的資本依然非常少。“最近一些投資環境的變化,使國內專注生物醫藥研發的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有了選擇的余地。”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