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纏繞往來,暢通經絡——纏絲勁和經絡學說

中醫理論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經是比較大的線路,絡是支線。經絡在人體內自成系統,發源於臟腑,布流子肢體。雖然經絡的實質在人體解剖上還未完全發現,但一般都認為經絡是人體的一種綜合機能系統。

北戴河機關療養院用經絡測定器做過實驗,結果證明,在練拳之後,血液循環加速,生理機能亢進,指標普遍提高,練拳前不平衡的經穴得到了平衡或者改善,證明太極拳對經氣血的運行使有良好影響的。

陳王廷說:「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纏繞運轉,內動不令人知,這不結合導引、吐納和經絡學說是辦不到的。他又說:「到而今,年老殘喘,隻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黃庭經》「噓吸廬外,出入丹田」的導引、吐納方法,原與經絡學說相通。因此太極拳結合經絡學說是顯然的。

從前的太極拳名家,大多數都用經絡學說來闡述拳論。在太極拳著作中,首先闡發運氣於骨節隙縫之中,再運於肌膚之上的是陳鑫。他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除了引用易經陰陽學說闡發太極拳的動靜、開合、虛實、剛柔等拳理外,認為每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螺旋形運轉內勁的纏絲勁練法,完全是根據經絡學說的。他說「凡經絡皆有益於拳」;「官體之勁,各隨各經絡運行」,「無纖悉之或差」;「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衛生之本,還氣妙訣,能善運氣,始能衛其生命」。

太極拳通過「旋腰轉脊」的軸心運動,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腿」,形成一系列的空間螺旋運動,周身節節鬆開,而又節節虛虛對準,以意運氣於骨膜骨節之中,運於肌膚之上,纏繞往來,勁貫手足尖端,暢通經絡,神為主帥,身為軀使,氣血周流無滯,從而起到療病保健、增強體質,以及提高技巧的功能。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免費預約體驗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