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證指數編制排入日程,上交所建立指數編制專家谘詢機制

上證指數優化編制一事有了新進展。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建立了指數編制專家谘詢機制,首次指數編制專家谘詢會議將於近期組織召開。

上交所稱,此舉旨在進一步完善溝通渠道,本著科學、客觀、開放的態度,借鑒國際主流指數編制機構的運作經驗。

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谘詢機制專家構成覆蓋高校學者、研究機構專家、境內外指數公司專家、證券公司研究人員、基金公司投資經理等。上交所將通過召開會議等方式提出谘詢事項、征詢專業意見和建議,以充分傾聽市場意見、凝聚市場共識、服務指數編制工作。

這意味著上證指數優化編制一事已經被排上日程。

股票指數對反映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情況具有重要表征意義,對市場參與人感知市場運行、開展投融資活動、進行財富管理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上證綜指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適當調整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法,切實提升指數的表征作用及內在穩定性。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也表示,指數優化是基礎性制度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以更好地表征市場變化和服務投資者。

事實上,早在2006年開始,上證指數的“失真問題”就已經成為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

上交所也稱,始終關注市場對股票指數的關切。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A股市場規模在快速發展壯大的同時,股市內在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而出現了指數短期走勢與經濟運行狀況存在階段性背離的情況。因上證綜指已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數,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人認為有必要對現行指數編制方式進行調整,以更為準確地表征滬市表現繼而穩定投資者預期。

在5月29日晚間,上交所回應兩會關於優化上證指數優化的呼聲稱,上交所在研究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時,將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並借鑒國際最佳實踐經驗,在修訂指數表征功能的同時,應盡量保證與現有指數無縫銜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

在編制問題上,多位業內人士達成共識,均認為需要從加權方式以及新股計入時間等方式著手。

新加坡五福資本創始人兼CEO伍治堅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市值加權指數是目前全世界各國股市最常用的股票指數計算方法。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標普500,納斯達克,明晟世界等指數都是市值加權指數。

“從國際綜合指數編制的經驗看,既有採用總股本加權的如納斯達克綜指等,也有採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權的如恆生綜合指數等,加權方式的選擇與指數功能定位存在關聯。”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稱。

對於上證綜指編制方法優化的建議,伍治堅稱,第一、使用那些基於流通股來計算的市值加權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等;第二、以市值規模或者計算方式來細分,比如熱衷於投資小市值股票的股民,應該更關注小市值股票指數,比如中證1000指數的漲跌。

另外,對於上證指數是否要剔除B股以及ST股,市場目前存有分歧。

伍治堅認為,剔除或者不剔除都有理由。剔除的理由是B股流動性很差,交易活動不活躍,而且是美元和港幣,感覺和國內人民幣投資者關係不大;不剔除的理由則是,歷史以來一直是這樣,而且B股也是上證的組成部分之一,現在剔除的話,計算出來的指數和歷史可比性就更差了。

對於ST股的話,伍治堅同時稱,它們還是上市公司,只是因為利潤不佳被戴上ST的帽子,有可能面臨被退市的風險。如果是一個全股票指數,包括上交所所有上市的公司,那麽把ST股票剔除的理由似乎不強。最後是否剔除,需要綜合考慮和比較這些利弊,再做決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