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情擁抱 5G 之前,請先思考這四個問題

摘要:何時真正到來?是否被誇大?是否唯一解?核心參與者是誰?

以 5G 商用牌照的頒發為分水嶺,中國進入了 5G 商業元年。

相較於此前運營商公布「2020 年 5G 正式商用」的官方表態,市場曾一度認為牌照的發放會發生在今年下半年。而工信部將 5G 牌照的發放時間提前了半年,顯然是有意強推一手,讓中國 5G 的發展再快一步。

5G到底能多快地到來?

資本對 5G 的嗅覺是最敏銳的,市場對 5G 牌照頒發的影響存在兩種認知:一方聲音認為,牌照發放意味著短期利好兌現;另一方觀點認為,中國正式邁入 5G 時代,行業新周期啟動。華泰證券就表示,更看好 5G 的長期成長機遇,而中期的核心變量取決於年內運營商是否追加資本開支。

牌照的發放只是拉開了 5G 的序幕,接下來的第一步是迅速啟動 5G 網絡建設。就在 5G 商用牌照頒發後不久,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宣布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始 5G 試點試驗。其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選擇了同樣的 40 座城市進行 5G 網絡覆蓋,中國電信將從現有的 17 座 5G 創新示範城市,盡快向 40 座城市擴張。而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已明確表示將在 2019 年分別建設三萬至五萬台以及兩萬台 5G 基地台。

三大運營商各自都在募集百億規模的資金用以建設 5G 基地台,雖然這個量級的投入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化部署,但相比之前三大運營商披露的 2019 年 5G 網絡建設的預算來看,目前的資金池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在商用牌照為規模商用解綁後,可以肯定的是,運營商在 2020 年的資本開支將會在全面商用的感召下大幅提高。

作為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5G 在主要應用場景之中更多地是解決物聯網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表示,數字化和國際化是目前的兩大趨勢,而 5G 正是下一步數字化的抓手,它解決的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事可接入網絡的問題,即人、網、物的三元萬物互聯,並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IDC 分析師崔凱認為,移動通訊技術的每一次單數迭代相對更偏重創新,比如 1G 真正實現了移動通話的願景,3G 實現了手機收發郵件和瀏覽網站等數據業務,5G 則不以單個用戶為目的,更多的是支持新一代物聯網應用。

而雙數的迭代代表著一種能力提升,正如 2G 技術解決了利用 GSM 網絡承載語音數據的通話問題;4G 技術的出現,則緣於用戶對帶寬和網絡質量的更高追求,因此它需要有更高的實時網絡服務能力,由此為視頻業務、移動支付以及其他數據業務提供了先決條件。

5G被誇大了麽?

雖然號稱能夠解決萬物互聯問題,但現有的 5G 設計架構能否滿足萬物互聯的需求,還需要畫個問號。

「5G 裡面有一個很響亮的口號是,每一平方公里要實現百萬個人,百萬個鏈接,每一個鏈接要到 10G,實際上從各個廠商的 5G 設備來看,目前還暫時到不了。」余少華直言,中國的 5G 企業,尤其是製造企業在整機的設備產品、技術專利、標準等方面目前雖然位於全球的第一梯隊,但長期面臨核心器件弱、核心軟體弱、整體系統強的虛胖局面,儘管這種短板會逐步補齊,但不是靠一兩年、兩三年就能解決的。

蜻蜓 FM 副總裁朱峰告訴極客公園,5G 作為一個全新的基礎架構,其意義反饋到人的體驗層面,依賴於某個價值鏈的傳導,在多種可能中,最終有幾條價值鏈將會最終勝出並壯大。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會反覆。因此,判斷 5G 基礎架構是否「靠譜」,需要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周期來看才有意義,並且這種判斷的依據還應包括在其上所建立的應用生態。

若根據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朱峰認為:「5G 目前正處於過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階段,接下來很可能會進入到一個低谷期。經過低谷期的去泡沫化,才能迎來真正有價值的 5G 應用場景,迎來穩健的增長。」

的確,在 5G 設計之初,曾設想了三個應用場景:更大的帶寬,更低的延時,更大的連接廣度和連接深度。但是,理想中的應用可能還需具備更多的場景覆蓋,5G 整體的架構設計或許並不能滿足某些應用的需求,其中存在一定的未知數。

IDC 分析師崔凱指出:「這種未知就像當初設計 3G 移動網絡時,沒有人會料想到視頻業務在不久的將來迎來爆發,更沒有預料到帶寬需求的強烈程度。」因此,3G 的創新催生了 4G 的到來。而 5G 作為基礎設施,在設計和規劃階段,也未必能夠從物理層面的思考升華到化學反應的層面。一些新需求和核心業務的孵化和衍生,將是量變促成質變的催化劑。按照上述邏輯,這或許是為什麽 5G 還沒來,業界就開始啟動 6G 研究的原因之一。

從技術層面來看,產業界對 5G 偏於保守,但是資本市場對 5G 似乎更為樂觀。在 5G 商用牌照剛剛頒發的同時,一些投資人當即表示這是重倉 5G 的投資機會;圍繞 5G 產生的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必然會出現新的創業機會。

曾投資趣店、小牛電動、唱吧、蜜芽、車和家等知名企業的 VC 機構梅花創投,在去年完成了對米樂為微電子的 A+輪融資——這家南京的初創公司生產的 5G 毫米波雷達正在為華為供貨。梅花創投合夥創始人吳世春表示,5G 作為影響全行業的技術,能夠為創業者帶來紅利和增量市場不假,但資本市場要警惕和辨別所謂的「偽 5G 項目」,即那些自我標榜 5G,把項目貼上 5G 標簽,借機騙取 VC 和政府的融資。

創世夥伴資本投資人周煒直言,目前尚不確定 5G 能給初創企業帶來多大創業機遇和紅利。作為投資人,其現階段的側重點仍會聚焦到應用層面。例如市場看好的 VR 領域,周煒篤定 VR 對內容的依賴性遠遠大於手機,因此其在 2017 年對除 Google 和 Facebook 之外,全球第三大的 VR 內容平台 VeeR 進行了 A 輪投資。

5G是唯一解麽?

通常認為,5G 的創新之處,在於其不是以解決個體的通訊需求為目的,而是考慮萬物互聯的 IoT 場景。今年 3 月,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5G 最大的應用是移動物聯網,其中只有 20% 的應用是用於人和人的通訊,其余 80% 是用於物和物的通訊。實際上,5G 對 C 端到底能提供怎樣的業務場景?給用戶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目前的想象力僅限於高帶寬頻來的高清視頻體驗和秒速下載,以及 5G 手機和折疊屏手機的迭代,抑或是 VR/AR 和車聯網帶來的低延遲的流暢度和可靠性。

況且,上述的某些場景,在 4G 技術架構之上的 NB-IoT 和 eMTC 等通訊技術也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不過運營商期盼著 5G 盡早落地,畢竟網絡運營的成本較高,只有對 5G 的網絡技術架構進行三網合一,才能降低成本。但是從需求來講,現在還處於探索階段,大家仍然是沿著 4G 網絡的基礎尋找 5G 的落地場景和商業模式。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 5G 技術網絡實現起來頗有難度,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網絡切片」的存在。由於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需求,網絡需要調度不同的資源,倘若要在單一網絡環境下實現多種特性,就需要在同一個基礎架構或同一套設備上面,虛擬出多種網絡能力。所以從 5G 系統設計的最開始,就提供了所謂「網絡切片」的能力,即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做定製化的網絡,來滿足各個行業的差異化需求。

雖然 IoT 時代的腳步臨近。不過 5G 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連接技術之一,並不是所有的連接都要通過 5G 的方式接入,例如先通過 Wi-Fi,然後再通過有線網絡回傳,還有可能通過其他的非授權頻譜連接。但總體來說,關於 5G 的構想和架構的確能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的改變。或許,5G 絕非是一代完美的通訊技術,但毋庸置疑,它的確是最具開創性的一代通訊技術。

誰才是5G真正的參與者?

和前幾代通訊網絡相同,5G 屬於授權頻譜的一種通訊技術,其標準的制定和發展的大體節奏需要與國際電信聯合組織接軌。崔凱表示,雖然 5G 有三個場景,但從國際標準來講,真正成熟的只有大帶寬的業務。在目前的標準體系下,產業鏈距離成熟期還有一段時間。儘管網絡這一側的設備成熟度相對會更快一些,但在手機終端這一側進展還是比較慢。

關於 5G 智能手機的價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恆江預測,目前一萬元左右的裸機價格,在年底會降至五千元左右,基本和國產高端手機的售價相差不大。他希望在 2020 年底能看到千元機的出現。屆時,5G 手機的出貨量或將從數百萬台的量級激增至數千萬台甚至過億台。

資費方面,按流量來計費的商業模式基本走到了終點。5G 資費一定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未來按服務和體驗來收費的可能性極高,即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5G網絡帶寬,通過不同的服務等級來實現多種收費模式。

從產業鏈雲到端的角度來看,端側包括了手機和智能家居廠商,以及水表、OBD 盒子、PLC(編程邏輯控制器)工業控制網關等。不同終端廠商對 5G 通訊能力的提升需求各不相同,譬如手機需要 5G 基帶芯片,水表廠商需要的是低管能、低功耗的機器,車聯網則需要的低延時 5G,一切的背後均需要芯片模組廠商的支撐。

雲端的參與者是 IT 基礎設施廠商,包括華為、中興正在從原來的傳統 CT 設備廠商向 IT 通信廠商轉變,因為未來的通訊技術架構發生變化以後,很多傳統的通訊設備都會變成一種通用的 IT 架構,在伺服器存儲網絡之上疊加相應的通訊軟體。

此外,運營商也在推動 5G 網絡的加速轉型,一方面它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大量採購設備廠商基於新架構的產品;另外也在扮演開發者的角色,一方面它需要在技術架構之上開發一些軟體應用,比如網絡調度的應用、流量管理的應用、管理平台的應用,另外一方面需要開發應用場景,需要考慮跑什麽業務,合作夥伴是誰,產業生態如何搭建,業務場景如何落地。畢竟,運營商是唯一能夠提供網絡能力的角色,所以它一定會都推動著 5G 技術的適配和應用的最終落地。

本文作者:包校千

責任編輯:臥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