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7年趕上上海,海南今天拿出“40條”

12月10日,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 圖片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

海南如何“彎道超車”?自海南全島進入“自貿時間”以來,這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12月5日,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在2018中國企業家博鼇論壇上透露:“自4月13日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以來,海南重點做了三件大事。”其中包括,全力推動自貿區政策落地、不遺余力地改善營商環境,以及吸引全球企業和人才。

作為 “三件大事”之一, 12月10日,海南公布《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19年)》,從11個方面提出40項改革措施(以下簡稱“營商環境40條”)。按海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符宣朝的說法,“營商環境40條”參照世界銀行評價指標框架,“與國際營商環境建設前沿接軌,在全國屬首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公布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就首提“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更早之前,海南省長沈曉明也曾明確,海南要“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

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區研究院院長陳波看來,“營商環境40條”既是海南對現有自貿區改革成績的快速複製,又有基於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從“全國一流”到“國際一流”,海南正邁出“後來居上”的實質步伐。

打造服務型政府

全島建設自貿區半年有余,海南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4月13日以來,新增市場主體9.85萬戶,同比增長19.8%。其中企業4.1萬戶,個體工商戶5.75萬戶。

今年前11個月,新設外資企業130家,同比增長54.7%,實際利用外資額同比增長69%。

人才引進方面,自今年5月“百萬人才進海南”啟動以來,已有7萬多海內外人才落戶。

要讓人才和企業真正落地生根,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根本。對海南而言,尤其如此。為什麽這麽說?海南省長沈曉明曾如此解釋:“海南要發展,必須吸引盡可能多的市場主體來海南投資興業。海南靠什麽吸引市場主體?一沒市場,二沒原料,三沒足夠的產業配套,勞動力價格也不便宜,只能在營商環境上下功夫。”

在海南“營商環境40條”中,非常注重實際可操作性。比如,在開辦企業方面,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即到即辦,實現工商注冊登記、印章刻製、申領普通發票、企業社會保險登記等流程3個工作日內辦結;在獲得施工許可方面,優化項目審批方式、項目審批時間,力爭項目從立項到開工提速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營商環境40條”還特別提到建設“服務型政府”,並提出“服務為上、誠信為本、效率為先、公平為要”16字原則。

不久前,沈曉明在海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也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支持企業發展作為政府一年365天日常的事來做,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政府重要的工作來落實。”

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認為,市場經濟發展離不開政府服務和監管,隨著“營商環境40條”落地,無疑將為海南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帶來不小壓力。如何全方位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打造“服務型政府”,是擺在海南面前的重要任務和挑戰。

將頒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記者還注意到,根據“營商環境40條”,海南將圍繞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互聯網、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制定海南省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今年10月,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首份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未來,海南版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將如何定位?

陳波告訴記者,相比上海,未來海南在制定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時,將圍繞自身優勢產業——如“營商環境40條”提到的醫療旅遊、文化體育等重點領域發力。換句話說,海南版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首先要體現其產業特色。

與此同時,在陳波看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海南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頒布,海南服務貿易將迎來集中式爆發和增長,大幅吸引外商投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市場和監管如何應對,將為更多自貿區提供借鑒參考。

可以看出,海南正借助特色產業,逐步突破開放。比如,“營商環境40條”還明確提出,擴大“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在第一批全國推開的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基礎上擴大至130項,擴大旅遊、農業、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領域改革事項範圍。

此外,對於此前備受關注的海南自由貿易账戶(FT账戶),“營商環境40條”的表述是:“推動資本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融資匯兌便利化。”

陳波認為,相比上海自由貿易账戶本外幣一體化,海南僅提及“人民幣跨境使用”,訴求相對單一,可看作是對上海自由貿易账戶的部分承接。未來,海南可能將先嘗試跨境人民幣流動開放及監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開放,分步驟往前推進。

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海南提出,每年都要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根據企業最新需求,委託第三方對全省及各市縣營商環境進行評估,並在每年7月1日前公布年度行動計劃。

此次頒布的“營商環境40條”,正是海南針對自身短板的“有的放矢”。今年9月,海南省發改委發布海南營商環境建設大數據分析報告,直指“痛點”——法治化建設整體偏落後,專業服務業國際化水準偏低,創業氛圍相對淡薄,就業、教育醫療、生態、人文等與人才吸引相關的環境亟需提升。

改變非一蹴而就。事實上,中央12號檔案已對海南營商環境建設明確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5年,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到2035年,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將這一目標解讀為,“2025年之前,海南的營商環境要像上海看齊,2035年營商環境要向香港看齊”。這意味著,海南要用7年時間趕上上海,17年時間趕上香港。這對海南來說,並不容易。

為此,海南希望從國際經驗中尋找突破口。據沈丹陽透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政策方案正處在調研和擬定階段。此前,他帶隊到杜拜和新加坡自由貿易港調研時發現,“資源多、商機多、成本低、管得少”四大因素,是當地吸引企業匯聚發展的關鍵。沈丹陽稱,這四樣東西可能並不是自由貿易港政策的全部,但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也要對標這些地區,吸引人才、企業、資金聚集。

對此,王毅武特別談到,海南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避免重蹈覆轍。王毅武認為,海南推進“雙自貿”建設,無論優化營商環境還是吸引人才、企業集聚,歸根到底要惠及民眾,這才是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最終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