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燒赤壁用的是什麽油?

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整出那麽大動靜,燒得曹操幾十萬大軍丟盔卸甲,一路奔逃。既是火戰,關鍵在於選擇什麽樣的燃燒物,但不論正史還是小說,都沒詳細說明孫劉聯軍使用的是啥易燃易爆品。

描述還算細致的要屬《三國志·周瑜傳》,不僅把黃蓋“敵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的分析和建議記錄在案,還將船上配備的薪草、膏油予以說明,是為“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此外,還有關於戰果的描述,“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

不過,區區薪草和膏油,似乎與燒散數十萬軍隊的戰果不相匹配。所以,後來的《資治通鑒》在記錄火攻品時,寫下了“燥荻、枯柴、油”,行文中比《周瑜傳》多了些微渲染,柴是乾燥的,草是乾枯的,既尊重了前史的記載,又在合理的想象空間內,盡可能地提升了燃燒物的易燃度,為隨後的大火造勢。

其實搞火戰,柴、草固然重要,卻也比不得油來得火爆。那個時候雖然沒有柴油、汽油、煤油,動物油和植物油還是有的,點著了同樣厲害。

電影《赤壁》裡東吳水軍用的是魚油,江河之中魚多肉肥,打上來用大鍋熬出魚油,備戰備荒。早先秦始皇去世的時候,陵寢裡就用魚油做蠟燭,不僅易燃,而且持久。漢成帝時修建陵墓,為了趕進度,白加黑地乾活,晚上則“燃脂火夜作”,也是用動物油做照明燈,由於勞工“以巨萬數”,達到數萬人,照明所用的動物油數量想必也非常驚人。

令人不解的是,《三國志》對魚油沒什麽描寫。至於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形象,在《三國演義》裡把筆墨都投入到了風向轉換上,對東吳軍民辛勤打魚熬油的事視而不見。

假使不是魚油,難道是芝麻油?

據《三國志·滿寵傳》記載,孫權曾率軍攻打合肥新城,魏將滿寵用松木當火炬,灌注麻油,用來點火燒毀東吳軍隊的攻城器械,這裡的麻油是芝麻油。《墨子》關於守城物資的儲備,提到“木有積,炭有積,沙有積,松柏有積,蓬艾有積,麻脂有積,金鐵有積,粟米有積”,其中的麻脂,指的就是芝麻油。

但是,植物油加工難度大,產量低,價格比動物油高很多。及至唐代,植物油的價格仍然遠高於動物油,以至於奸商為了掙大錢,在賣植物油時往往偷偷摻入動物油。據《稽神錄》記載,廬山有位賣油人,在植物油裡摻雜魚油“以圖厚利”,結果被寺廟買去供奉神仙用,弄得廟裡“腥氣熏蒸”,後來遭到了報應。

假如東吳用得起芝麻油,憑曹操的經濟實力,更加用得起。曹操在將所有戰船用鐵索連接之時曾說:“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既然如此,他怎麽會想不到利用芝麻油搞火攻,一桶桶地潑將過去,燒東吳個片甲不留,何必讓幾十萬不諳水性的兄弟拿著陸上兵器,冒險在水面上搏命呢。

如此看來,曹操手頭沒芝麻油,東吳也沒有。大概率的事件,赤壁之戰用的還是東吳特有的魚油。只是書上沒明著告訴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