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空姐乘滴滴遇害:是技術中立 還是大數據誘導的犯罪?

作者:張之琪

  空姐乘滴滴遇害:是技術中立 還是大數據誘導的犯罪?

  作者:張之琪

  6日案發,10日滴滴懸賞捉凶,12日案件告破,短短幾天內,21歲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被害事件引發了全民的關注和熱議。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曾經是或現在依舊是滴滴的用戶,甚至是日常出行重度依賴滴滴的忠實用戶。從目前披露的資訊來看,雖然在順風車業務中,平台本身並沒有向乘客提供承運服務,而只是扮演中介的角色,因此免除了法律責任;但滴滴監管不嚴,導致一個人車不一、且有未處理的性騷擾投訴記錄的司機繼續接單,平台對受害者的死難辭其咎。

  除了監管責任之外,我們還發現,滴滴順風車服務中的“印象標簽”評價功能,不僅嚴重侵犯了乘客的隱私,還可能給性侵犯和人身傷害等犯罪製造機會。女乘客的外表、聲音和穿著打扮被陌生異性司機評頭論足,並公開顯示在平台上,其中不乏赤裸裸的意淫與性暗示。這並不是程式設計的漏洞,而是平台有意利用女性的性別紅利,吸引男性用戶,拓展所謂的“社交”業務。這說明,滴滴在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遠不止是一個中立的平台,看似中立的技術和算法背後,是執行者和整個社會的偏見和隱形暴力。

  滴滴順風車乘客遇害:平台和算法真的是中立的嗎?

  5月6日,21歲的空姐李某,在河南鄭州搭乘滴滴順風車途中被害,順風車司機劉某華被警方認定有重大作案嫌疑。5月10日,空姐乘坐滴滴被害的消息在網絡上發酵,當晚,滴滴公司宣布懸賞人民幣100萬元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線索,並公布了犯罪嫌疑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和手機號。

  12日凌晨,鄭州警方從西南三環附近的河渠中打撈起一具男屍,經過DNA樣本鑒定,確認屍體正是殺害空姐的犯罪嫌疑人劉某華,案件至此告破。

  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梳理了在這起案件中滴滴公司應該承擔的責任。首先是法律責任。空姐李某搭乘的是滴滴平台的順風車。所以“順風車”在法律上被稱作“合乘車”,俗稱“拚車”,是一種公民互助、分攤出行成本的綠色出行方式,並不以營利為目的,與我們常說的“網約車”並不是一個概念,因此也不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暫行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私人小客車合乘,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而鄭州市並沒有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就是說,滴滴順風車在鄭州並不受到任何法律規製,完全處於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

  然而,鄭州市曾在2016年公布過《鄭州市規範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私人小客車合乘不屬於路線運輸經營行為,為合乘雙方自願的民事行為,相關權利、義務及安全責任事故等責任由合乘雙方依法、依約自行承擔。換言之,即便上述征求意見稿作為正式的法規頒布,滴滴也不需要承擔直接法律責任。因為在整個事件中,滴滴並沒有提供承運服務,它與乘客之間屬於居間合約關係,通俗地說,就是滴滴只是充當了乘客和順風車司機之間的中介,它所提供的只是資訊交換和匹配服務,加之合乘過程中的刑事犯罪並不是滴滴公司可以預見的,因此滴滴並不需要為李某的被害負直接法律責任。

  但不可否認的是,滴滴公司並沒有盡到對順風車司機劉某的審核責任。資格審核是順風車車主能否入駐滴滴平台的重要程式,按照滴滴公司的要求,注冊成為順風車車主時,需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行駛證、行車執照,並且需要駕齡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還與警察部門達成合作,對車主進行犯罪記錄、精神病史等背景篩查。然而,這樣的審核流程依然存在很大漏洞。案發後,滴滴才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注冊滴滴账號時使用的是其父親的身份資訊。

  除此之外,滴滴披露的自查結果還顯示,由於平台的夜間安全保障機制設計不合理,導致案發當晚,司機的人臉識別系統並沒有被觸發;犯罪嫌疑人還曾遭到過一次言語性騷擾投訴,而滴滴方面並未對投訴做出及時妥善處理。這些顯然都是滴滴監管不力的證據。

  “俠客島”的評論指出,在平台類互聯網公司都在追求輕資產化、試圖利用平台優勢吸引線下資源聚集的今天,平台規模與監管能力的嚴重不匹配造成了大量的安全隱患。這一方面是由於資本逐利的天性,加強監管意味著增加人力成本,並將一部分潛在的客戶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都是先放縱資本互相廝殺,最後再由政府出面建立規則,立法的滯後與前瞻性調控的缺失也導致了長時間的無序競爭,讓亂象頻出,底線不斷被觸碰。

  除了對司機的審核和監管之外,引發爭議的另外一點在於:順風車車主可以獲取乘客的乘車時間、地點、消費價格等資訊,並且以“印象標簽”的形式對乘客進行評價。據媒體披露,這些評價中不乏“顏值爆表”、“安靜的美少女”、“美女下車時絲襪容易走光看的想入非非”等露骨的言辭,這些評價會顯示在乘客的個人資訊中,司機尚未接單之前就能看到這些過往評價。也就是說,順風車司機可以根據這些評價,來選擇其想要搭載的乘客。而在行程結束後,車主還可以通過順風車平台的聊天功能,繼續與乘客聯繫。從網上曝光的截圖來看,許多女乘客都在順風車行程結束後遭到了司機的騷擾。

女性乘客收到的印象標簽評價女性乘客收到的印象標簽評價

  “澎湃新聞”就此採訪了相關領域的律師,律師表示,滴滴分享司機對乘客的評價,目的在於給其他司機一個接單時的參考,比如這個乘客是否按時付費、有沒有違約行為等,這些資訊屬於承運人與乘客合約關係認可的正常評價資訊。但如果平台共享的評價資訊超出了這個範疇,涉及到對乘客個人的人身評價,比如是否漂亮、穿著如何等,那滴滴的評價共享功能就嚴重侵害了乘客的隱私權,還可能對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三聯生活周刊》的評論則認為,滴滴順風車的“印象標簽”功能與滴滴拓展社交業務的野心有關。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曾表示,從價格層面上看,順風車業務是非盈利目的的,順風車是帶有一定社交屬性的產品,滴滴想做的是“自然的連接和匹配”,因此放棄了打分評價,而採用標簽評價的方式。滴滴順豐車的廣告也不斷暗示用戶,這裡是發生浪漫邂逅的地方,打出的廣告語都是“不僅是順風,而且還順眼”、“不怕貼標簽,就怕你不約”等,刻意放大了男女社交屬性在順風車業務上的作用和存在感。

滴滴順風車的”七夕“廣告滴滴順風車的”七夕“廣告

  事實上,對於具有社交屬性的互聯網產品來說,“性”當然是最有效的催化劑,不論是陌陌、探探還是各類直播平台,都或多或少受益於此。但線上的社交場景與線下的出行場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風險指數和不可控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語。換言之,線上社交也許還有一定太空縱容這種打性的擦邊球的做法,但線下的陌生人社交場景則需要平台全力保障用戶的安全。

  評論指出,滴滴的前車之鑒就是支付寶。2016年,支付寶同樣意圖在社交業務上有所作為,上線了一個名為“圈子”的新功能。根據當時的規則,只有女性用戶可以在圈子裡發布圖片,其他用戶只能瀏覽和讚賞,芝麻信用750分以上的男性用戶才可以評論。這一功能隨後被網友諷刺為“支付鴇”,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為此道歉,並關閉了所有打色情擦邊球的圈子。

  微博網友MademoiselleCherie-Luna也表示,互聯網時代,消費女性性別紅利的產品不在少數。技術算法或許能提高人類社會運轉的效率,但當技術算法的效率與社會算法的歧視相互疊加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與真正的互聯網精神背道而馳的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麽,最符合“共享經濟”精神的滴滴順風車反而釀成了最不可原諒的悲劇。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