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航教授:中國對美戰略核心就一個字

中國對美戰略核心就一個字——熬!

鳴謝:鳳凰大參考

作者: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著有《三居其一:未來世界的中國定位》、《幣緣論》等

中美關係恐怕要熬上十年。因為這存在一個量化指標,10年之後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而川普也已下台。所以,這恐怕是中美關係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

做好中美不合作的應對

美國以中國為對手的共識(包括研究界、政界、國會、軍方),已經基本形成,但是行動還很難形成。因為美國現實利益分散化,包括各州、各參議員的利益均不同,因此很難形成一致行動。

但是,不可否認,中美關係已經到了一個轉捩點:競爭成為主題。對這一點,中方應該有清醒認識。中國一直在講:我們希望合作,避免對抗,但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基本不提合作。所以,中美關係轉捩點已經出現:求合作而不得,對抗又不可。因此可以說,當前中美就處在這樣較為較尷尬的時期。但是,這又是一個基本政治現實。

中方除了要繼續尋求中美合作之外,政策以及戰略的立腳點一定要找好。也就是說,要做好中美不合作的應對。

戰略走向判斷 漸行漸遠

鑒於以上情況,現在中美關係需要考慮從頂層有所設計。適時調整距離,避免正面對撞。如果以前是尋求合作、管控危機,現在應該有一個基本戰略走向判斷:要漸行漸遠。為什麽?以前在美國主導下的全球體系,中國既享受到好處,又做出貢獻。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個體系事實上開始分裂和走向解體。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慢慢分開,是中國長大的必然結果。原來,中國是美國體系下的一員,但現在已經長到與美國體系並行的狀態。不管是否願意,由於中國原有產業結構、政治意向、安全等,已經成為一個“體”,這個“體”是美國的那個“體”容納不下的。

這種情況下,中美兩艘大船最好的方式是調整距離。中國對美要有合作不成,漸行漸遠的打算。這應該成為我們基本戰略選擇,中國要有相應心理準備。

核心就一個字 熬

如果是這樣,那麽中國對美的戰略核心用一個字概括,核心就是熬。從策略上而言,很多事情要拖。比如朝鮮問題,就是要有定力慢慢拖,到最後還是按照不能生亂的路線走,這對於中國有好處。很多的事情也是一樣,包括剛剛講到的台灣問題,原則上不能讓對方碰觸底線,但是很多的事情上,根本不會按照中方的預想節奏走,最後恐怕就得熬。

中美關係恐怕要熬上十年差不多。因為存在一個量化指標,10年之後,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而川普也已經下台。所以,這恐怕是中美關係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

形成幣緣聯繫 不會大破局

筆者寫了一本書,《幣緣論》,在以前,地緣政治、地緣衝突的概念為人熟知,並大量存在。尤其在工業時代,市場的佔領、資源地的佔領,都是國家主要利益形態的代表。就像黑格爾講的,“國家是走在地上的神”。而在今天,國家更多的利益形態,則是表現到貨幣金融上。

美國的國家利益形態,或稱國家生態,大量都表現在貨幣經營上。然後,圍繞核心國際貨幣體系,形成國際關係。在這一點上,中國的貨幣國際化,實際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幣緣圈”。雖然目前很多往外走的金融企業並沒有這樣的政治和思想自覺,但今後是需要的,因為國際大國都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3月26日上午9點,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原油期貨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將直接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探索期貨市場全面國際化的市場運作和監管經驗。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推出原油期貨,旨在於擴大中國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力,有望打破美元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束縛。

歷史上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從美國拉回白銀,隨後荷蘭人獨立與之打了30年戰爭,大多現在的銀行股份公司,都是那時候建立起來的。即用西班牙人的錢,建立起了荷蘭的金融機構。隨後,英荷戰爭打起時,英國遇到工業革命,其股權市場上68%的股票控制是由荷蘭人掌握,因此荷蘭人又分享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同時,英國在美國投資超過50%,英國人又分享給了美國。

因此,金融和貨幣在一定時候可以成為大國合作的紐帶。中美一定要激烈博弈一段時期,到最後,很可能又通過幣緣聯繫,形成了某種利益關係,而導致不會大破局,而且還可能在建立新的秩序下,靠幣緣政治作為紐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