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化性潰瘍:典型癥狀和潰瘍病4大飲食方案

本病主要表現為疼痛,併兼有噯氣、泛酸、嘈雜、噁心、嘔吐清水等癥狀。潰瘍位置不同,表現癥狀也不同。

一、消化性潰瘍典型癥狀

●胃潰瘍癥狀

1/ 局限性疼痛多位於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後壁潰瘍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2/ 起病多緩慢,病程長達數年或數十年,疼痛多在餐後0.5~2小時發作,其規律是進食→疼痛→緩解。

3/ 發病以秋末冬初最多;疼痛性質常為隱痛、燒灼樣痛、鈍痛、飢餓痛,或劇痛,且伴有噯氣、泛酸、燒心、噁心、嘔吐。

4/ 病徵在緩解期多不明顯,發作期僅於上腹部有壓痛,後壁穿透性潰瘍常在背部11~12胸椎兩旁有壓痛。

●十二指腸潰瘍癥狀

本病常見於男性中青年,好發於秋冬或冬春之交,病史可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反覆發作,呈周期性與緩解期相互交替。

主要表現為中上腹部疼痛,可以是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以表現為僅在飢餓時隱痛不適,疼痛多以空腹時明顯,一般在餐後3~4小時發作,進食後緩解,其規律是進食—緩解—疼痛,可於晚間睡前或半夜痛醒,還伴有腹脹、厭食、噯氣、泛酸等癥狀。

●消化性潰瘍合併上消化道出血癥狀

本病好發於冬、春兩季,臨床癥狀以嘔血和黑便為主,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

急性出血者,因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通常發病突然,有嘔血如湧、面色蒼白、指甲無華、虛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淡漠、沉細欲絕等衰竭癥狀,中醫學稱「虛脫」。

2/

慢性出血者,常見大便深咖啡色或柏油狀,並伴有面色萎黃、唇甲無華、頭暈乏力、眼花、食欲不振、記憶力低下、舌質淡、脈細等癥狀。

二、潰瘍病4大飲食方案

方案一/

適用於少量胃出血或出血剛止者。可飲用牛奶,每2小時飲100~200毫升,每天6~8餐。對牛奶不耐受者,可用牛奶米湯、豆漿或濃稠的稀粥代替。

方案二/

用於出血停止後。以流食為宜,每天6餐;除牛奶外,可增加蒸蛋、豆腐腦、豆漿等,以鹹食為主,忌用濃肉湯及過甜食物。

方案三/

用於病情穩定及食慾較好者。以半流食為主,每天6餐,主食3餐定量,另增3餐點心(加餐)。可選用肉末細軟麵條、燴饅頭、蝦仁稠粥、氽魚丸、牛奶等。忌吃含纖維多的菜肴、大魚大肉及肥膩食物等。

方案四/

用於病情穩定,逐漸恢復者。以軟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無需嚴格限制脂肪,每天5餐;除3餐主食外,另增2餐點心。可食用米飯、肉丸、肉末、豬肝、菜泥等。忌食膳食纖維多或用油煎炸的食品。

胃部調養微信:jiankang805,有問有答。(文章內容圖片均摘自網路,侵權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