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色霞水母傷人之謎,被水母蜇後用小蘇打管用嗎?

水母是膠質狀浮遊動物,身體柔軟,全身含水量達95%以上,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個海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海水富營養化及過度捕撈等因素導致水母暴發現象逐年增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水母暴發不但給海洋漁業生產、海洋生態環境、海濱旅遊以及海軍訓練等涉海活動帶來巨大影響,還造成遊客、漁民和海軍等人員頻繁的蜇傷。據報導,美國夏威夷沿海地區每年約有50萬人被水母蜇傷,澳大利亞海域每年至少有1萬人被水母蜇傷,由水母蜇傷引起的致殘甚至死亡案例很多。我國沿海也是水母爆發的重災區之一,近年來在青島、營口、大連和威海等海濱浴場多次出現水母蜇人致死案例,對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水母蜇人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與安全問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以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為研究對象,運用毒理學和病理學分析方法,結合蛋白質組學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以及實驗驗證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水母毒素的毒性作用及致當機製,為研製水母蜇傷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線索。

凶猛的白色霞水母

目前,我國海域已知的常見有毒水母約19種,其中,白色霞水母是主要的蜇人水母之一。白色霞水母隸屬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霞水母科霞水母屬,是一種大型暖水性水母,夏季大量分布於我國黃海等海域。

白色霞水母的傘狀體扁平,呈圓盤狀,表面平滑,直徑(傘徑)通常在20~30厘米,最大可達50厘米以上,其中內傘部分布有8束淡紅色的觸手,每束觸手又分出很多條觸手在海水中隨波逐流,宛如傳說中的“白發魔女”。白色霞水母的觸手長可達數米,因此可實施遠距離攻擊,即使對方尚未發現白色霞水母的蹤影,它仍可通過長長的觸手利用毒液襲擊對方,十分凶猛。

近年來,全球水母爆發現象頻發,大量白色霞水母在我國近海區域出沒。其觸手錶面附著了大量刺絲囊細胞,捕獵或禦敵時,水母會通過刺絲將儲存在刺絲囊細胞內的毒液注入獵物或敵方。人們在海裡游泳或捕魚時,裸露的皮膚一旦碰觸到水母觸手,水母就會條件反射地注射毒液,導致人被蜇傷。

剝繭抽絲,揭示水母毒液組成

毒液是造成水母蜇傷症狀的根本原因。因此,近十幾年來,每到夏季的8—9月份白色霞水母成熟期時,我們都駕船出海捕撈白色霞水母,在現場將其觸手剪下後運輸至實驗室—80℃的超低溫冰箱中儲存,隨後將冰凍的水母觸手浸泡在4℃的純淨海水中解凍,同時攪拌以加快刺絲囊細胞從觸手錶面脫落。浸泡結束後,將未融化的觸手及浸泡液上清部分移除,將下層含刺絲囊細胞沉澱物的浸泡液依次經過篩絹和分樣篩,過濾掉大片的觸手碎片。最後,用離心機收集溶液中的刺絲囊細胞,並利用物理破碎法(如組織勻漿機或超聲波細胞破碎儀)讓毒液從刺絲囊細胞中釋放出來,這樣就獲得了水母毒液。

以往的研究發現,水母毒液主要由蛋白質類物質組成,可達數千種甚至上萬種。如何鑒定種類如此龐大的蛋白質組分呢?傳統方法是將各個組分逐個分離後再鑒定分析,但是分離難度很大並且費時費力。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蛋白質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不斷更新,已經可以從整體上分析水母毒液的主要成分,而且效果很好。我們最終從白色霞水母毒液中鑒定出1 556種蛋白質,其中有174個毒素蛋白,包括金屬蛋白酶、磷脂酶A2、絲氨酸蛋白酶抑製劑、鉀離子通道抑製劑等心髒毒素、血液毒素和神經毒素。

水母毒素是如何傷人的?

想知道水母毒素是如何傷人的,首先要了解水母毒液有哪些特點,這就需要進行動物實驗來觀察和驗證。我們通過小鼠實驗發現,白色霞水母毒素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血液毒性、心髒毒性、腎髒和肝髒毒性等作用,可造成小鼠出現眼球突出、走路失調、抽搐、耳朵發白和小便失禁等行為。此外,毒素還會造成小鼠血液電解質紊亂,心率和血壓嚴重降低,肝細胞顆粒變性、局部肝細胞腫脹壞死,腎小管上皮細胞變形壞死和纖維化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腎髒衰竭和肝髒損失,最終導致小鼠死亡。

如果人被白色霞水母蜇傷,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分析眾多水母蜇人的案例後,我們發現傷者的第一反應是感到劇烈的疼痛。這是水母毒液中的神經毒素作用於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果,讓傷者感到劇烈的疼痛以及持續而強烈的瘙癢感。水母毒液中的肌肉毒素還會使蜇傷部位出現紅腫、皰疹和潰爛等皮炎症狀。水母毒素進入血液後可造成血紅細胞裂解,導致血液電解質失衡、血液運輸氧能力下降等症狀;同時,血液循環系統將水母毒素運輸到身體各處,會造成心髒、腎髒、肝髒和肺髒等多個器官損傷,通常表現為血壓和心率下降、急性心肌梗死、腎髒衰竭、肝髒損傷以及肺水腫等,若搶救不及時,嚴重者可能致死。

水母蜇傷藥物研製亟待解決

由於水母爆發現象頻發,我國每年都有水母蜇傷甚至致死的事件發生。但是,目前我國沒有針對水母蜇傷的專用特效治療藥物,多數受害者被水母蜇傷後只能用民間土法、驗方處理,如塗抹明礬和小蘇打溶液等;即使就醫,醫護人員往往也只能根據症狀使用局部止痛、抗炎和抗過敏的藥物。

針對這一現狀並結合我們的研究結果,目前急需從以下兩方面研製水母蜇傷治療藥物。第一個方面是針對輕度水母蜇傷患者。絕大多數受害者會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皰疹、潰爛和過敏等水母皮炎症狀,因此,研製治療水母皮炎的特效藥物十分重要,可盡快減輕被蜇傷者的痛苦。第二個方面是針對重症水母蜇傷患者開發水母抗毒血清。抗毒血清(如抗蛇毒血清)是應對有毒動物嚴重咬傷或蜇傷的最有效手段,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受害者的死亡率,對保護受害者生命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目前對水母蜇傷還沒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在我國各個海濱浴場設立水母蜇人警示牌,提醒遊客注意觀察,遠離水母,提高防範意識。

本文圖片除說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部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本文轉自大自然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