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吃薑好處多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健康管理分會主委 李燦東


  編者的話: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薑在我國應用得非常早,《神農本草經》裡就有相關記載,《傷寒雜病論》更是對它的功效詳加闡述和運用。那麼,夏天到底怎麼吃薑?哪些人要多吃些?來借鑒一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吧。



  生薑茶:防治冷氣機病

  夏季貪涼,在冷氣機房待得時間太長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會使人頭痛、頭悶、噁心,還會出現食慾低下、拉肚子等癥狀。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用生薑泡茶對預防和治療「冷氣機病」非常有效。


  可取生薑3~5片,用沸水沏開即可。此外,生薑熬粥也非常推薦,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凈後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薑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熱服食。


  生薑茶一定要趁熱喝,因為「冷氣機病」是肺胃受寒導致的,一定要喝熱薑茶才能驅散體內的寒氣,幫助身體出汗,有效排毒。▲

  薑水泡腳:補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的人一般手腳冰涼,容易怕冷,經常腹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且舌體淡紅,舌苔薄白,常常易食慾不佳。此時,可吃生薑或用生薑泡腳。具體方法是:


  生薑切片,大火煮開後,加水泡腳。注意溫度一定要適宜,水溫以40℃~45℃為宜;泡腳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夏季補陽,還要保證良好的睡眠品質,少熬夜;適當曬曬太陽,少吹涼風;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常發怒;控制性生活的頻率。▲


  生薑橘皮水:溫胃止吐

  夏天人們常吃些冷飲和涼性水果,造成寒涼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適出現嘔吐等癥狀,此時,可用生薑橘皮水緩解癥狀。


  取生薑、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止吐、降壓等功效。生薑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嘔家聖葯」。▲


  醋泡薑:促進消化


  氣象炎熱,很多人吃飯沒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實每天吃片醋泡薑可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

  生薑具有獨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開胃,而醋有開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薑能更好地發揮調理脾胃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具體做法是:將鮮薑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鹽,3天后便可食用。▲


  老薑蔥頭:對付肩周炎


  肩周炎,又名漏肩風、五十肩等,與受風寒濕有關。夏季濕邪容易入體,長久待在冷氣機房中,又容易使寒邪入侵,引發肩周炎。

  將老薑、蔥頭(洋蔥)搗爛,用小火炒熱後,加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熱敷在疼痛處,以能忍受為度,用毛巾包緊。次日取下,一劑葯可用3~4次。


  老薑也就是乾薑,溫經散寒;蔥頭辛溫,能散寒解表,溫通陽氣。白酒大辛大熱,能夠散寒活血通經。三者混合,加用小火,更助熱性,發揮溫陽散寒、活血通經、止痛消腫的功效。


  外用此方的同時,應適當加強肩部按摩和活動,可增強藥物功效。▲


  熱敷薑片:驅散關節痛


  陰天下雨、氣象驟冷時,有些人會感到腰痛、關節疼痛,此時,可將生薑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後用熱的生薑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使用鹽水煮後的生薑,其鹹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除了把生薑煮熟,也可以把鮮薑搗爛取汁,乾淨棉花浸入薑汁中再曬乾。然後將曬乾的藥棉敷在關節疼痛處,包上紗布,可起到活血散寒、舒筋通絡的作用。▲


  吃薑五個講究


  1。早晨中午吃最好。中醫認為,天人相應,白天陽氣旺盛,人應該多活動,吃些溫補性質的食物,如生薑,可以幫助陽氣生髮。晚上陰氣逐漸旺盛時,陽氣就要收斂起來,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溫熱食物或補品,會影響睡眠和代謝,對身體有害。


  2。吃薑並非多多益善。氣象炎熱時,人們容易出現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等熱證。生薑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的原則,不宜多吃。


  3。陰虛火旺者不宜長期食用生薑。凡屬陰虛火旺者(長期心煩失眠、口燥咽乾、大便秘結的人),或患有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以及夏季好發的癤瘡、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4。暑熱感冒和風熱感冒不宜用生薑。風寒感冒或淋雨後出現畏寒、發熱時,食用生薑有助於寒氣發散外泄,可溫中暖胃。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用生薑。此外,服用鮮薑汁可對付受寒引起的嘔吐,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5。腐爛的生薑千萬別吃。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它能使肝細胞變性,並會誘發癌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