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版的“溫莎公爵”明朝皇帝朱翊鈞,為何30年不上班?

文/趙心放

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此語前句形容朱元璋、後句形容他的後裔恰如其分。萬歷朝是明代開始走向衰亡的節點,算一個典型例子。究其原因,是萬歷皇帝長達30多年(也有20多年一說的)不上朝謀政,使整個國家長期陷入混亂之中。 是啥原因造成的呢?

(一)太子獨立執政後,打擊他從小就不滿意的所謂“帝師黨”

從明至清,在歷代帝王的大力推廣下,程朱理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甚囂塵上,封建君主專製也達到了頂峰。始作俑者當推太祖朱元璋。從放牛娃逆襲成皇帝後,肯定要好好過一把君臨天下的癮。他把自認為不尊崇皇帝的孟子從孔廟裡移除,說其大逆不道,今後考試不再出《孟子》。成祖朱棣殺了大臣十族(筆者旁白:比犯滔天大罪誅九族還要多一族)......明朝歷代皇帝在朱元璋的帶頭下,是十分厭惡別人對其不尊重的。

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在任太子朱翊鈞帝師期間,把朱翊鈞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管教得過於嚴格。

史書載,朱翊鈞從小不愛讀書,但願意花時間練習自己喜歡的書法,張居正明確表示反對,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說宋徽宗書法好卻亡了國。朱翊鈞偶爾跟太監宮女們嬉戲打鬧,張居正發現了就會給李太后稟告。李太后巴不得當老師的嚴加管教學生,就會嚴厲的批評朱翊鈞......

一句話,朱翊鈞很反感老師,張居正給他留下了有逾越君臣名分的惡感。朱翊鈞十歲登基,史稱明神宗,開啟萬歷朝。在李太后的支持和內閣首輔張居正的策劃下,萬歷朝的頭十年,進行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即先後在本土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均取得了勝利,社會經濟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萬歷十年時,李太后年老體衰不能視事,張居正病逝,長大成人獨立執政的萬歷皇帝,在其政敵的挑唆下,對張居正和他重用的人大搞“秋後算帳”。包括戚繼光在內的一大批賢臣能人被迫害,朝政陷入了混亂。

(張居正)

分析起來,張居正自己也有不少毛病,晚年的張居正,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生活十分奢侈,貪婪收賄賂,違規使用轎夫人數,服用春藥頻繁親近女色等,使得萬歷皇帝和政敵有了口實。

萬歷皇帝十歲就登臨禦座,的確年齡太小,童年是缺失的,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造成了生性懦弱心胸狹隘的性格缺陷。但李太后和張居正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沒捏拿好君臣關係,教育無方。這些潛在的問題,在人事環境變化後,成了皇帝性格上的致命弱點,嚴重損害了其執政能力。

(二)中國版的“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

愛德華八世(溫莎公爵),是英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性又充滿爭議的國王。他愛上一個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華裡絲·辛普森後,成為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主動退位的國王。萬歷皇帝愛上鄭貴妃後,雖然沒主動退位,卻長期懶政怠政。

鄭貴妃以前只是個淑嬪,得到萬歷皇帝寵愛後,不到三年就升為德妃再升為貴妃。

史書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說她“閉月羞花”、“乖巧玲瓏”,“聰明機警、喜歡讀書、通曉詩文”等,也有說她“相貌妖豔,陰狠毒辣”,“禍國殃民的妖孽”,“專權和嫉妒”,“覬覦皇后寶座”、“嗜權如命、野心勃勃、不擇手段,詭計多端”、“智商水準……到市場罵個街而已”等等。一句話,是貶大大的甚於褒。

筆者管見,鄭貴妃之所以能贏得萬歷皇帝的青睞鍾情,肯定與他的美貌分不開。但女性單靠色相取悅當皇帝的男人,是不會長久的,更不會讓“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更多的是由於她通曉詩文、聰明伶俐,填補了皇帝精神上的寂寞,讓萬歷皇帝真正體驗到了做一個男人的滋味。

萬歷皇帝不理朝政,天天在后宮與鄭貴妃耳鬢廝磨,沉湎酒色淘空了身子,使得大臣們深為不滿。心直口快、恪守祖訓的雒於仁以近乎責備的語言說他:溺鄭妃,靡言不聽……此其病在戀色也。接著又用《色箴》告誡他:豔彼妖姬,寢興在側,啟寵納侮,爭妍誤國。成湯不邇,享有遐壽。進藥陛下,內嬖勿厚……溺愛鄭氏……其病在戀色者也。

面對重色誤國的指責,萬歷皇帝自辨:朕只因鄭氏勤勞,朕每至一宮,她必相隨。朝夕間她獨小心侍奉,委的勤勞,何曾有偏?

鄭貴妃在生活和精神方面成了皇帝的支柱,卻嚴重影響了皇帝的謀政治國,甚或皇帝酗酒吸毒也沒勸阻,不應當算一個好女人,但把禍國殃民的責任歸咎於她也是沒道理的。實則應由萬歷皇帝本人負全責。

(三)萬歷皇帝多年不上朝理政,用消極的辦法應付需要處理的問題

萬歷皇帝多年來居於深宮,不上朝理政也不出宮門,確實讓人匪夷所思,筆者管見,除了迷戀鄭貴妃的原因外,還有兩件事,是他采取躲和拖的辦法消極應付。

一是史稱的“國本之爭”,就是立太子的問題。

萬歷皇帝臨幸了王宮女后,生下了大兒子朱常洛,然後與鄭貴妃生下了三子朱常洵。萬歷皇帝不愛王宮女專愛鄭貴妃,“愛屋及烏”,一心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要求“立長不立幼”的大臣們,不服他的氣,以維護祖製為名,非讓他立朱常洛不可。

萬歷皇帝就跟大臣們嗑上了。

萬歷生性懦弱,不想背上濫殺的罪名,除了偶爾用免職招數,大多採用板子打屁股的方法來對付勸諫的人。可大家不害怕這懲罰,爭先恐後來勸諫,願意最終挨板子或者被免職,以證明自己剛正不阿(筆者戲白:嗬嗬!挨板子付出的成本不高),後世人認為他用不上朝的消極辦法報復大臣們,惹不起躲得起,圖個耳根清靜。“國本之爭”長達15年後,他勢單力薄,黔驢技窮,最終只好妥協,立王宮女的兒子朱常洛為太子。

二是明代四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

據《明通鑒》載: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酉刻,有不知姓名男子,持棗木梃進入慈慶宮門,擊傷守門內侍李鑒。至前殿簷下,為內侍韓本用等所執,付東華門守衛指揮使朱雄等收系。

因慈慶宮居住的是太子朱常洛,這事就成驚天大案了。案子發生後,經過刑部初審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審,認為叫張差的凶犯是瘋癲者,因在老家受到了刺激,來京上訪,誤闖入慈慶宮的。但也有蛛絲馬跡可供深查。因為如果得逞,太子身亡後,鄭貴妃和她的兒子是最大的獲利者。不少大臣懷疑是鄭貴妃和其兄弟鄭國泰策劃的,堅決要求追查到底。

當時朝政已十分混亂,大臣中黨派林立、攻訐為常,不知有多少人打算利用這個案子興風作浪,此時萬歷已經當了43年皇帝,來日無多,不想把太子和皇帝、貴妃的矛盾擺到天下人面前,極不容易的來次親自出馬,召見太子及他的三個兒子,並讓內閣大臣方從哲以及有關人來作見證。皇帝和太子演起了雙簧。皇帝說他很信任太子,孫子們也都長大了。太子也懂得起,說沒有繼續追查下去的必要。最後皇帝下詔把凶手殺了完事。可是他本人死後,這案子多次被翻出來,一再引發政局動蕩。

“國本之爭”和“梃擊案”因萬歷皇帝的不作為造成,是加速明朝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四川閱讀悅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約作家。

《紅樓夢》裡柳五兒求職記:身體不好,就是有機會也抓不住

李白的多重人格或是其難以入仕為官的主要內因?

知道盛宣懷嗎?從他家走出來的傭人成就了民國時期兩大顯赫家族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