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言不合就給全世界斷網?美國的互聯網霸權到底有多可怕

《大國脈搏》是一檔從經濟角度把脈各國的興衰的欄目,由騰訊新聞和金十數據共同出品。

2013年,斯諾登出於“保護全世界民眾基本自由”的目的,手撕美國政府,引發軒然大波。斯諾登所曝光的“棱鏡計劃”,是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絕密級網絡監控計劃。操作手法,就是通過微軟、谷歌、蘋果等9家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對國內外各類人群進行監聽。

按照斯諾登說的,“一旦你連上網絡,就能驗證你的機器;無論採用什麽樣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意思就是,無論你是哪國人,在美國的伺服器裡,你都在裸奔。從小的方面看,個人隱私蕩然無存,往大了看,一個國家的輿論環境、機密信息、網絡安全幾乎掌控在美國手上的。

這可以說顛覆了很多人的三觀。互聯網時代有一個假設,認為世界是平的,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的時代。但事實證明,這世界根本不是平的,具有互聯網霸權的國家,還在主導著資源的分配,而且更加潤物細無聲。估計大家也都猜到了,這個享有互聯網霸權的國家,就是美國。

那麽,美國為什麽能建立如此強勢的互聯網霸權呢?這種霸權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很多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機,會覺得能上網是天經地義的事。事實上,互聯網1969年才在美國誕生,而中國1994年才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也不過26年。對於美國這個老玩家來說,先發優勢是肯定的,但為了建立長久的互聯網霸權,美國在網絡技術資源、信息話語權、互聯網制度制定這三方面,可下了不少功夫。

1、網絡技術資源霸權

首先是技術資源。互聯網的產生源於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最初是美國為了確保在爆發核戰爭時,還能有發達的通訊網絡,就對沒有明顯中心節點的網絡進行研究資助。1969年,這種實驗性網絡正式上線,被命名為阿帕網(英文簡稱ARPANET),這就是互聯網的雛形。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立了“互聯網域名與地址管理機構ICANN”,對互聯網根伺服器進行管理。這裡有點硬核,簡單來說,上網的人都知道域名,就是www開頭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域名需要根伺服器來進行解析。根伺服器就相當於互聯網運行的“中樞神經”,誰控制了它,就等於控制了整個互聯網。

雖然現在ICANN的域名管轄權名義上已經完全獨立於美國政府之外了,但目前全球所有13台根伺服器中,10台就分布在美國本土。如果美國政府大手一揮,讓ICANN停止根伺服器對某國提供域名解析服務,那麽這個國家境內的互聯網就廢了,衝浪啥的不要想了。

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發布了“16號國家安全總統令”,在這一指令下,ICANN在戰爭期間中斷了對伊拉克國家頂級域名“.iq”的解析,一夜之間,所有以“.iq”為後綴的網站從互聯網世界蒸發。所以從技術上講,如果美國看不慣誰,根本就不需要什麽經濟製裁或軍事打擊,只要動動手指,斷開根伺服器就行了,那個國家就會立刻與世隔絕,在互聯網世界中蒸發。

除了根伺服器外,美國還主導著網絡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美國製造商佔據了全球互聯網硬體和軟體的核心資源,如英特爾壟斷電腦芯片,Windows、iOS和安卓作業系統稱霸PC、平板和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網站決定了很多人上網能看到什麽內容。這些關鍵資源讓美國在互聯網世界上隨意乘風破浪。

在這個看似自由的互聯網上,由於有著根伺服器管理大權和網絡產業鏈核心資源,美國掌控著絕對的技術資源霸權。

2、網絡信息霸權

美國在互聯網技術資源的霸權,直接帶來了另一個優勢,網絡信息霸權,也就是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麽,還能知道你在網上都幹了什麽事。

具體來講呢,信息的傳播是需要語言的,既然美國主導了網絡技術資源,英語自然也有了至高的地位。比如程序員碼代碼,就必須用到英語;英語還是全球網絡空間的通行語言。根據2020年W3Techs調研數據,互聯網中近60%的內容使用英語,對比一下,中國網民超過9億,排名世界第一,但中文內容僅佔據1.3%。利用語言主導優勢,美國源源不斷地向世界輸出美式文化和價值觀。

再者,美國還控制著互聯網的信息源。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站訪問量,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在全球佔據了主導地位,典型的就是雅虎和谷歌。在這些網站能搜到的信息,都是可以經美國篩選過濾的。

如果看誰不爽,就多推薦他的負面信息,強化大家的偏見就好了,從輿論環境上不費吹灰之力搞黑對手,反之亦然。近年來,這種信息權力還被質疑說影響了美國國內的政治走向,比如在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人指控Facebook幫助傳播錯誤信息和虛假新聞,影響了美國選民選票。

除了主導互聯網語言、控制信息源,監控網絡這套操作美國也玩得爐火純青,還時不時擦槍走火,我們開頭講的“棱鏡門”只是冰山一角。早在1970年代,美國就被揭露了“三葉草”項目,2000年和2001年被披露了“食肉動物”和“梯隊”項目等等。監聽計劃無所不用其極,內容囊括了電子郵件、電話記錄、通訊錄、手機定位等等,監聽對象遍及美國和外國公民。

3、互聯網制度霸權

利用網絡技術資源和信息話語權,美國在網絡世界“跑馬圈地”,圈出一片大好疆土,為了長久維護和助長這種霸權,美國還想出個高端玩法,自己制定互聯網制度,讓別人按自己的規則玩遊戲。

我們總覺得虛擬的網絡空間看不見摸不著,但互聯網的實際運作是需要大量的技術標準的,比如域名如何解析、兩台電腦之間如何通訊、鏈接長啥樣等等,這些標準就是互聯網規範,背後體現的是標準制定者的理念。在互聯網走向全球的過程中,“美國標準”也被推向全球。

近年來,美國的霸權其實已經開始衰落,如金融上的美元霸權,正受到“去美元化”的衝擊,在這種時候,美國就更加護起互聯網霸權的場子。比如2011年美國國防部頒布了《網絡空間行動戰略》,規定對美國發動的任意網絡攻擊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美國保留軍事回擊的權利,就是想先發製人“威懾”其他國家。那美國攻擊其他國家的網絡會有什麽後果呢,你猜?

此外,美國還想為所有國家制定一份路線圖,讓它們清楚該怎樣履行網絡空間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在一方面,加強網絡同盟,讓其他國家追隨“美國標準”,並拉起“五眼聯盟”小團夥,盟友可以共享情報信息;另一方面,懲罰那些潛在的“違規者”,例如在2009年6月,美國就利用網絡乾預伊朗大選,一度造成伊朗局勢動蕩。

從技術資源霸權,到信息霸權,再到制度霸權,美國步步深入,建立起強勢的互聯網霸權,可以說無孔不入。那其他國家是不是就像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美國宰割呢?可以說,美國主導構建了互聯網國際制度體系,雖然隨著各國技術實力的不斷增長,美國的互聯網霸權出現相對衰落的跡象,但還是相當強勢,這種現象在短期內很難改變。

但各國都已經意識到保護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近年來,在輿論的壓力下,美國國內和歐盟等加強反壟斷監督,限制美國互聯網巨頭的信息權限。中國則持續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此外,5G、“中國芯”的發展,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核心網絡設備可以用國產產品替代。

那作為個人,我們能做什麽呢?自己斷網是不可能了,幻想網絡一夜之間變安全也是不可能了。除了用軟體時多留個心眼,保護自己的隱私信息之外,還要意識到自己可能處於信息孤島中,這種覺察有時就能幫我們更客觀地去看待事情。最後,就是保持希望,相信我們當下面臨的問題,會成為需求,然後催生新的解決方案。因為人類的進步,一直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